侧边式光源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238847 阅读:2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侧边式光源模块,具有出光面,出光面具有至少一个中间出光区域以及至少一个边缘出光区域,侧边式光源模块包括第一侧边式光源装置及第二侧边式光源装置。第一侧边式光源装置产生的光线从中间出光区域出光。第二侧边式光源装置与第一侧边式光源装置堆叠在一起,第二侧边式光源装置产生的光线从边缘出光区域出光。当中间出光区域为具有辉度值为L1的发亮区时,邻近此发光区的边缘出光区为漏光区,预设辉度值为L2,漏光区的补偿辉度值满足L2’=L2-(L1×k1×R1),其中0≤k1≤1,20%≤R1≤60%。当边缘出光区域为具有辉度值为L3的发亮区时,邻近发光区的中间出光区为漏光区,预设辉度值为L4,漏光区的补偿辉度值满足L4’=L4-(L3×k2×R2),其中0≤k2≤1,且10%≤R2≤5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侧边式光源模块,且特别是关于一种用于液晶显示器的侧边式光 源模块。
技术介绍
由于液晶显示面板并不具有发光的功能,故在液晶显示面板下方必须配置一背光 模块(backlight module)以提供一面光源,以使液晶显示面板能达到显示的目的。一般来 说,背光模块可分为侧边式背光模块与直下式背光模块。随着液晶显示器逐渐朝向大尺寸的趋势发展,目前已经有人将直下式背光模块切 割成MXN个区块,并且依据每一区块的影像内容,而对每一区块所对应的背光源亮度进行 调整,即区域点亮(local dimming)技术,以提高画面的对比度(contrast ratio)。然而,目前采用区域点亮技术的直下式背光模块所存在的缺点是单一区域的辉度 (brightness)的下降低度不足,因而使得显示面板所显示的影像边缘不够平滑。如要解决 上述问题,一般都是提高直下式背光模块的分区区域数目。但是,提高分区区域数目会使成 本提高,也会增加背光模块的驱动复杂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侧边式光源模块,其可以解决直下式背光模块的分区域点亮技术 会有影像边缘不够平滑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侧边式光源模块,其具有出光面,且所述出光面具有至少一个中 间出光区域以及至少一个边缘出光区域,此侧边式光源模块包括第一侧边式光源装置以及 第二侧边式光源装置。第一侧边式光源装置产生的光线从中间出光区域出光。第二侧边式 光源装置与第一侧边式光源装置彼此堆叠在一起,且第二侧边式光源装置产生的光线从边 缘出光区域出光。当所述中间出光区域为具有辉度值为Ll的发亮区时,邻近此发光区的边 缘出光区为漏光区,所述漏光区的预设辉度值为L2,则所述漏光区的补偿辉度值(L2’ )满 足L2,= L2-(LlXklXRl),其中0彡kl彡1,且20%彡Rl彡60%。当边缘出光区域为具 有辉度值为L3的发亮区时,邻近发光区的中间出光区为漏光区,所述漏光区的预设辉度值 为L4,则所述漏光区的补偿辉度值(L4’)满足1^4’ = 1^4-仏3\1^2\1 2),其中0彡1^2彡1, 且10%彡R2彡50%。本专利技术另提出一种侧边式光源模块,其具有出光面,且出光面具有多个出光区域, 所述侧边式光源模块包括第一侧边式光源装置以及第二侧边式光源装置。第二侧边式光源 装置与第一侧边式光源装置彼此堆叠在一起。当出发区域的其中之一为具有辉度值为L5 的发亮区时,邻接发亮区的出光区域为第一漏光区,且所述第一漏光区的预设辉度值为L6, 则第一漏光区的补偿辉度值(L6’ )满足L6,= L5XR3,其中R3 ( 80%。另外,邻 接上述第一漏光区的出光区域为第二漏光区,第二漏光区的预设辉度值为L7,且第二漏光 区的补偿辉度值L7,=1^5乂1 4,其中10%<1 4<50%。倘若第二漏光区的补偿辉度值(L7’)大于预设辉度值(L7),则第二漏光区以补偿辉度值(L7’)为目标辉度值。倘若第二 漏光区的补偿辉度值(L7’ )小于预设辉度值(L7),则第二漏光区以预设辉度值(L7)为目 标辉度值。基于上述,本专利技术采用多个侧边式光源装置堆叠以形成分区域点亮的侧边式光源 模块。特别是,本专利技术对于侧边式光源模块的各区域进行辉度补偿,以使影像边缘更为平 滑,进而提高动态画面的顺畅度。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 作详细说明如下。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侧边式光源模块的示意图; 图2A是图1的侧边式光源模块中的第一侧边式光源装置的示意图; 图2B是图1的侧边式光源模块中的第二侧边式光源装置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侧边式光源模块的发亮区以及漏光区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侧边式光源模块的发亮区以及漏光区的示意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侧边式光源模块的驱动对比与实际对比的关系附图说明 图;图6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侧边式光源模块的发亮区以及第一及第二漏光 区的示意图;图7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侧边式光源模块的发亮区以及第一及第二漏 光区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10:侧边式光源模块20:边缘出光区30:中间出光区50:出光面60,70:出光区域100,200 侧边式光源装置102,202:导光板102a,102b,202a,202b 侧表面104,204:光源302,402,602,702 发亮区304,404,604,606,704,706 漏光区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侧边式光源模块的示意图。图2A是图1的侧边式 光源模块中的第一侧边式光源装置的示意图。图2B是图1的侧边式光源模块中的第二侧 边式光源装置的示意图。请同时参照图1、图2A以及图2B,本实施例的侧边式光源模块10 具有出光面50,且所述出光面50具有至少一个中间出光区域30以及至少一个边缘出光区 域20。上述的侧边式光源模块10包括第一侧边式光源装置100以及第二侧边式光源装 置200,且第二侧边式光源装置200与第一侧边式光源装置100彼此堆叠在一起。换言之, 第二侧边式光源装置200可以是叠在第一侧边式光源装置100上,或者是第一侧边式光源装置100是叠在第二侧边式光源装置200上。根据一较佳实施例,侧边式光源模块10可进 一步设置光学膜80在第一侧边式光源装置100以及第二侧边式光源装置200之间、上方或 下方。更详细来说,第一侧边式光源装置100包括第一导光板102以及多个第一光源 104。第一导光板102具有多个侧表面,其包括长边侧表面102a以及短边侧表面102b。第 一导光板102的材质可为透明压克力或是其他合适的导光材料。第一光源104是设置在第 一导光板102的至少一侧表面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光源104是设置在第一导光板102 的相对向的两个侧表面,较佳的是设置在长边侧表面102a上。第一光源104可以是发光二 极管(LED)光源或是其他的发光光源。特别是,第一光源104的光线在射入第一导光板102之后,是从侧边式光源模块10 的中间出光区域30出光。值得一提的是,使第一光源104的光线从侧边式光源模块10的中 间出光区域30出光的方法例如是在第一导光板102中的特定位置制作微结构(未绘示)。 当第一光源104的光线在射入第一导光板102之后会先以全反射的方式传递,直到光线射 在上述微结构上时,所述微结构将破坏上述光线的全反射机制而射出第一导光板102,如此 便可使光线从特定区域(中间出光区域30)出光。根据本实施例,设置在第一导光板102 的一侧边102a处的第一光源104是从其中一中间出光区域30出光,而设置在第一导光板 102的另一侧边102a处的第一光源104是从另一中间出光区域30出光。此外,每一中间出 光区域30具有多个出光区域70,且每一个出光区域70是对应一个第一光源104。换言之, 每一个第一光源104所射出的光线会在对应的一个出光区域70出光。类似地,第二侧边式光源装置200包括第二导光板202以及多个第二光源204。第 二导光板202具有多个侧表面,其包括长边侧表面202a以及短边侧表面202b。第二导光板 202的材质可为透明压克力或是其他合适的导光材料。第二光源20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侧边式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其具有一出光面,且该出光面具有至少一个中间出光区域以及至少一个边缘出光区域,该侧边式光源模块包括:一第一侧边式光源装置,其产生的光线从该中间出光区域出光;以及一第二侧边式光源装置,其与该第一侧边式光源装置彼此堆叠在一起,且该第二侧边式光源装置产生的光线从该边缘出光区域出光,其中当该中间出光区域为具有辉度值为L1的一发亮区时,邻近该发光区的该边缘出光区为一漏光区,该漏光区的一预设辉度值为L2,则该漏光区的一补偿辉度值L2’满足L2’=L2-(L1×k1×R1),其中0≤k1≤1,且20%≤R1≤60%,当该边缘出光区域为具有辉度值为L3的一发亮区时,邻近该发光区的该中间出光区为一漏光区,该漏光区的一预设辉度值为L4,则该漏光区的一补偿辉度值L4’满足L4’=L4-(L3×k2×R2),其中0≤k2≤1,且10%≤R2≤5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明伦许浩中刘文杰杨智裕
申请(专利权)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