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1990年美国首先提出高性能混凝土这个名词,日本东京大学网村甫学者开发了 “不振捣的高耐久性混凝土”。我国最早提出高性能混凝土概念的是吴中伟教授,2000年北 京工业大学陈建奎教授提出现代混凝土配合比全计算法设计,2007年王昱海提出现代混凝 土配制方法及现代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也有诸多学者进行了配合比优化设计,但对在建客 运专线用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而言,价值不高,而且应用都有一定的局限性,目前尚无 高性能混凝土设计规范,只对混凝土性能有限值规定。陈建奎教授设计的配合比中的用水量是通过计算得到的,混凝土的工作性是依靠 减水剂来进行调整。也有不少学者在陈教授的配合比设计基础之上进行正交设计,混凝土 成本固然有所降低,但这种优化设计又背离了陈教授设计配合比的理论基础,最终高性能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降低的成本也看不出是低至底线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生产出满足 设计要求而成本最低高性能混凝土。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保持胶凝材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性能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凝胶材料各掺量的成本总和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对胶凝材料掺量进行确定,并对砂石掺量进行确定;(2)根据胶凝材料掺量确定减水剂掺量;(3)待得出减水剂相对于胶凝材料的掺量以后,在不改变减水剂减水率的情况下,调整减水剂引气成分至满足设计要求的混凝土含气量;(4)根据胶凝材料和减水剂的配比及满足混凝土工作性要求确定水掺量。
【技术特征摘要】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