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偏磨油管接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218687 阅读:2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联接油管用油管接箍。包括油管接箍本体,油管接箍本体内腔两头设置管螺纹,其特征在于在油管接箍本体内腔中间部位开设环槽,环槽中安设弹性圈,弹性圈内径与和油管接箍本体相联的油管内径相同。所述的弹性圈为耐磨塑性弹性圈,由耐磨塑料充填环槽而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由于油管接箍内腔联接油管后光顺无槽,可减少抽油杆对油管头部产生的偏磨,延长油管使用寿命,从而延长油井生产周期,降低油井维护费用;2、结构简单,成本低。(*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联接油管用防偏磨油管接箍
技术介绍
在油田开采中,斜井筒油井越来越多,其生产过程中存在最大的问题之一是抽 油杆对油管产生的偏磨,且油管头部偏磨最严重、最先磨破。在现有的防偏磨技术中, 一般采用在抽油杆上安装尼扶块来减轻对油管的磨损,但这仍然避免不了油管头部最先 磨破这一瓶颈问题。在油管本体还没有达到磨损极限之前,油管头部已磨破。油管头部 一旦磨破,便会产生油管泄漏或丝扣断脱,从而导致油井停产作业,大大降低油井管柱 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减轻油管头部偏磨的防偏磨油管接 箍。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包括油管接箍本体,油 管接箍本体内腔两头设置管螺纹,其特征在于在油管接箍本体内腔中间部位开设环槽, 环槽中安设弹性圈,弹性圈内径与和油管接箍本体相联的油管内径相同。按上述方案,所述的弹性圈为耐磨塑性弹性圈,由耐磨塑料充填环槽而成;所 述的弹性圈与油管接箍本体通过硫化工艺联成一体;所述的环槽为1 3个。本技术的工作机理为如图1所示,现有油管接箍在联接时,两油管端面与接箍之间形成一个 25-30_肩宽的环形凹槽。在生产过程中,抽油杆靠在油管一侧来回滑动,当抽油杆接 箍挂到凹槽边时,磨擦力最大,最易磨破,所以油管头部比油管本体部位磨损要快,形 成偏磨。本技术在环槽中填充耐磨塑性材料,形成弹性圈,并使其内表面与两边联 接的油管内表面齐平。从而当油管接箍两端联接油管后,两油管头之间就不会存在凹 槽,使管柱形成一个平滑连续的整体,消除了抽油杆接箍在凹槽部位产生的挂碰摩擦, 减轻了油管头部的偏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由于油管接箍内腔联接油管后光顺无坎,可减少 抽油杆对油管头部产生的偏磨,延长油管使用寿命,从而延长油井生产周期,降低油井 维护费用;2、结构简单,成本低。附图说明图1是现用油管接箍与油管联接的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油管接箍本体的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剖视图。其中1为油管接箍本体,2为弹性圈。图4是本技术与油管联接的剖视图。其中1为油管接箍本体,2为弹性圈, 3、4均为油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包括油管接箍本体1,油管接箍 本体内腔两头设置管螺纹,在油管接箍本体内腔中间部位开设3个环槽,环槽的横截面 为圆弧形,环槽中安设弹性圈2,弹性圈通过硫化工艺将耐磨塑性材料充填环槽而成,弹 性圈与油管接箍本体相联成一体,弹性圈内径与和油管接箍本体相联的油管内径相同, 使得耐磨塑性弹性圈内表面与两边联接的油管3、4内表面齐平,整个联接管柱变成一个 平滑连续的整体,从而消除了抽油杆接箍在凹槽部位产生的挂碰摩擦,减轻了油管头部 的偏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偏磨油管接箍,包括油管接箍本体,油管接箍本体内腔两头设置管螺纹,其特征在于在油管接箍本体内腔中间部位开设环槽,环槽中安设弹性圈,弹性圈内径与和油管接箍本体相联的油管内径相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偏磨油管接箍,包括油管接箍本体,油管接箍本体内腔两头设置管螺纹, 其特征在于在油管接箍本体内腔中间部位开设环槽,环槽中安设弹性圈,弹性圈内径与 和油管接箍本体相联的油管内径相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偏磨油管接箍,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新华刘建忠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清河采油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