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谢维宁专利>正文

手工具数字显示扭力的改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217186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手工具数字显示扭力的改良结构,包含一接杆、二感测组件以及一显示单元,其中,接杆二端设有与手工具组接的第一接部,以及套接驱动组件的第二接部,并于中段的杆身相对适当处各形成一容置部,分别供一感测组件设置,该二感测组件再同时与显示单元电性连结,所述二容置部相对底面间的间距尺寸大于第二接部的外径,在接杆扳转对象时,可降低集中于杆身的扭力,以提升二感测组件侦测、计算扭力数值的精准度,并提升感测扭力值的最大负载。(*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手工具,特别是一种可显示扭力数值的接杆工具的结构改良O
技术介绍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手工具的使用型态、功能种类如天上的繁星般不胜 枚举,如开口扳手、套筒扳手、起子工具等。一般套筒扳手工具使用时,为方便适应狭隘的操 作环境,必须利用一转接杆与套筒等驱动组件组接,以顺利地对扳转对象进行旋紧或旋松 作业。而由先前技术可知,由于某些领域的产品在组装时对于结合固定的扭力要求较为精 密,以完成较佳的接合状态及强度 ,因此一般的扭力工具上会设置扭力感测组件,以进行对 使用者所施予的扭力感测,并将其感测结果(扭力值)显示于扭力工具的显示器上。然而, 由于扭力感测组件及显示器较难以直接设置于扭力工具上,将导致扭力工具的成本大幅提 高,若不同型态的扭力工具皆需具有扭力感测功效时,使用者必须花费庞大的费用支出,实 有加以改善的必要。登记号为97112258的技术专利“数字式显示的扭力工具转接器”为本案专利技术 人所申请,参阅图1所示,该习用案的构成包含一延长转接主体90、至少一感测单元91及 一显示单元92,延长转接主体90 —端具有第一结合部93,供套接于一欲扳转的对象上,另 一端具有第二结合部94供套接于扭力工具上,感测单元91设置于延长转接主体90的平面 95上,用以感测扭力而输出电信讯号,再利用显示单元92与感测单元电性连接,以将感测 单元91所输出的电信讯号转换成扭力数值显示。上述习用技术虽然可达到显示扳动的扭力值功能,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应用 于长形接杆的数字扭力显示结构却长期存在扭力值显示不精确,以及当手工具扳动超过一 最大扭力负荷值时,感测单元接收、运算而显示出的扭力数值无法呈现预期的线性关系,而 是呈现类似随机数的非正确数值,造成使用上的缺失。经过本案专利技术人测试得知,主要是因 为接杆用以设置感测单元的杆径A,小于前端用以套接套筒的第一结合部B,因此当扳转对 象产生的扭力较大时,力量便会集中在相对薄弱的中段杆径处,造成上述操作上的缺失。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针对前述习用技术问题深入探讨,并通过多年从事相关产业的 研发与制造经验,积极寻求解决之道,经过长期努力的研究与改良,终于成功的开发出本实 用新型“手工具数字显示扭力的改良结构”,以解决习用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工具数字显示扭力的改良结构,使手工具 的接杆在显示扭力数值时,更为精准、确实,且能大幅提升相同尺寸、型式的接杆所能感测 的最大扭力负载值。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为一种手工具数字显示扭力的改良结构,包含一接杆、二感测组件以及一显示单元,其中,接杆二端设有与手工具组接的第一接部,以及套接驱动组件的第二接部,并于中段的杆身相对适当处各形成一容置部,分别供一感测组件设置,该二感测组件再同时与显示单 元电性连结,所述二容置部相对底面间的间距尺寸大于第二接部的外径,在接杆扳转对象 时,可降低集中于杆身的扭力,以提升二感测组件侦测、计算扭力数值的精准度,并提升感 测扭力值的最大负载。所述接杆的杆身外径大于第二接部的外径。采用上述结构,本技术的二感测组件可为应变规,设于容置部内时,一端与显 示单元电性连结,通过本身所承受扭力值的不同而感应对应的弯曲变形量,进而发出扭力 值大小的电信讯号至显示单元,利用显示单元显现扭力值的数值。利用接杆容置二感测组 件的杆径厚度,大于第二接部外径的结构设计,可在接杆扳转对象时,降低集中于杆身的扭 力,使感测组件侦测、计算扭力数值的精准度,以及感测扭力值的最大负载能大幅提升,有 助于提升手工具操作使用的作业质量与效率。以下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习知技术的组合剖面图;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与手工具套组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组合剖面图;图5为本技术显示单元的另一种组合实施例。标号说明接杆 10杆身 11容置部111底面112第一接部 12第二接部 13定位钢珠 14感测组件 20显示单元 30上壳体 31下壳体 32电子基板 33面板34导线35手工具 40套轴部 41驱动组件 5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 图5所示,本技术手工具数字显示扭力的改良结构包括一接杆 10、二感测组件20,以及一显示单元30。其中,接杆10为一般手工具转接用的直杆结构,具体为,一杆身11相对二端设有 一第一接部12及第二接部13。该杆身11的外径大于第二接部13的外径,并于其中段外 缘相对适当处,各形成有一容置部111,分别供二感测组件20设置,且二容置部111相对底 面112间的间距尺寸C,大于第二接部13的外径D。又第一接部12呈四方形的套孔状,可 与手工具40的套轴部41组接,而第二接部13呈凸出的四角柱状结构,并于一外侧面上凸设有定位钢珠14,以套接套筒等驱动组件51。二感测组件20可为应变规,分别固设于二容置部111的底面112处,一端与显示单元30电性连结,通过本身所承受的扭力值的不同而感应出对应的弯曲变形量,进而发出 扭力值大小的电信讯号至显示单元40,因应变规为习知构件,不再赘述。显示单元30为一般习知构件,由一上壳体31、下壳体32、电子基板33以及面板34 等零件组成。上、下壳体31、32是以接杆10为中心相对锁接,且组设于杆身11对应容置部 111的外缘。又电子基板33及面板34设于上壳体31内部,面板34外侧面向外显露。当二 感测组件20测得位于接杆10上的扭力值时,传输至电子基板33进行运算,并将运算出的 数值显示于面板34上,供使用者得知扭力值大小,因此构件也为习知构件,不再赘述。另外,如图5所示,本技术的显示单元30在组装结合的结构变化上,独立设于 接杆10之外,而非直接组设于杆身11上,利用导线35设于电子基板33及感测组件20之 间作电性连结。如此,同样可达成本技术的目的,与接杆10分离的的显示单元30,方便 使用者拿持,或置于基它位置上,也便于使用者观示所显示的扭力值。利用接杆10容置二感测组件20的容置部111,其杆径厚度大于第二接部12外径 的设计,可在接杆10扳转对象时,避免扭力集中于杆身11设置感测组件20的位置,从而大 幅提升感测组件20侦测、计算扭力数值的精准度,以及感测扭力值的最大负载,有助于提 升手工具操作使用的作业质量与效率。承上所述,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本技术通过改变第二接部12,与杆身11 二 容置部111底面112间杆径厚度的比例关系,可改善感测组件20所侦测扭力值的稳定性, 而随着所侦测数值的稳定,便能相对的改善运算时扭力值呈非线性随机数跳动的情形,使 感测运算的最大负载值提升,增加手工具数字显示扭力功能的实用性。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 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对其作出的种种变化,但均应落入本实用 新型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手工具数字显示扭力的改良结构,包含一接杆、二感测组件以及一显示单元,其中,接杆二端设有与手工具组接的第一接部,以及套接驱动组件的第二接部,并于中段的杆身相对适当处各形成一容置部,分别供一感测组件设置,该二感测组件再同时与显示单元电性连结,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容置部相对底面间的间距尺寸大于第二接部的外径。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手工具数字显示扭力的改良结构,包含一接杆、二感测组件以及一显示单元,其中,接杆二端设有与手工具组接的第一接部,以及套接驱动组件的第二接部,并于中段的杆身相对适当处各形成一容置部,分别供一感测组件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维宁
申请(专利权)人:谢维宁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