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壁具有山形结构的直下式背光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212295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底壁具有山形结构的直下式背光模块,其包括底壁、两个侧壁、多个灯管及至少一个山形结构。所述底壁具有至少一个边缘。所述侧壁从所述底壁的边缘向上延伸。所述山形结构位于所述底壁的设定位置上,且相对于两个灯管中间的位置,所述山形结构具有两个斜面,用以反射所述灯管所发出的光。借此,由于增加所述山形结构的配置,所述直下式背光模块的辉度比已知的直下式背光模块高,因此可以有效减少灯管的数目,因而降低所述背光模块的造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直下式背光模块,明确地说涉及一种底壁具有山形结构的直下式背光模块
技术介绍
参考图1,其显示已知的直下式背光模块的截面示意图。所述直下式背光模块1包括底壁11、至少两个侧壁12、底部反射层13、两个侧部反射层14及多个灯管15。所述侧壁12从所述底壁11的边缘向外向上延伸且与所述底壁11的夹角为90度,所述侧壁12与所述底壁11形成容置空间16。所述底部反射层13位于所述底壁11上。所述侧部反射层14位于所述侧壁12上。所述底部反射层13及所述侧部反射层14用以反射所述灯管15所发出的光。所述灯管15位于所述容置空间16内,所述灯管15为冷阴极荧光灯管(CCFL)。每两个灯管15之间具有一间距,且所述间距是相同的。所述灯管15与所述底壁11的距离均相同,即所述灯管15均位于同一水平位置。所述已知的直下式背光模块1的缺点为辉度不佳,因此其所需的灯管15的数目较多,尤其是当所述背光模块1的尺寸越大时,其所需的灯管15的数目越多,因而提高所述背光模块1的造价。因此,有必要提供一创新且富进步性的底壁具有山形结构的直下式背光模块,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底壁具有山形结构的直下式背光模块,其包括底壁、两个侧壁、多个灯管及至少一个山形结构。所述底壁具有至少一个边缘。所述侧壁从所述底壁的边缘向上延伸。所述山形结构位于所述底壁的设定位置上,且相对于两个灯管中间的位置,所述山形结构具有两个斜面,用以反射所述灯管所发出的光。借此,由于增加所述山形结构的配置,所述直下式背光模块的辉度比已知的直下式背光模块高,因此可以有效减少灯管的数目,因而降低所述背光模块的造价。附图说明图1显示已知的直下式背光模块的截面示意图;图2显示本专利技术的直下式背光模块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3显示本专利技术的直下式背光模块的第一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图4显示本专利技术的直下式背光模块的第二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图5显示本专利技术的直下式背光模块的第三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图6显示本专利技术的直下式背光模块的第四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及图7显示本专利技术的直下式背光模块的第五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考图2及图3,其分别显示本专利技术的直下式背光模块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及截面示意图。所述直下式背光模块2包括底壁21、至少两个侧壁22、底部反射层23、两个侧部反射层24、多个灯管25及至少一个山形结构26。所述底壁21具有至少一个边缘。所述侧壁22从所述底壁21的边缘向外向上延伸且与所述底壁21的夹角β大于90度,所述侧壁22与所述底壁21形成容置空间27。所述底部反射层23位于所述底壁21上。所述侧部反射层24位于所述侧壁22上。所述底部反射层23及所述侧部反射层24用以反射所述灯管25所发出的光。所述灯管25位于所述容置空间27内。优选地,所述灯管25为冷阴极荧光灯管(CCFL)。所述山形结构26位于所述底壁21的设定位置上,且相对于两个灯管25中间的位置。所述山形结构26具有两个斜面261,用以反射所述灯管25所发出的光。所述斜面261的夹角α为30度到150度。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山形结构26为三角形棱柱状,其粘附于所述底壁21或所述底部反射层23上。所述山形结构26的长度小于所述灯管25的长度。所述山形结构26的高度大于所述灯管25外径的三分之一,即所述山形结构26并非所述底壁21或所述底部反射层23上的微结构,而且所述山形结构26仅位于特定位置上而非布满整个底壁21或延伸到与所述灯管25等长。本实施例中具有五个山形结构26,其分布情况为一个山形结构26位于中央,其余四个山形结构26则分别位于四个角落,因此,会有两个山形结构26位于两个灯管之间的情况。所述直下式背光模块2的优点为其辉度较高。以图2及图3为例,由于增加所述山形结构26的配置,所述直下式背光模块2的辉度比已知的直下式背光模块1(图1)约增加6%。因此,本专利技术的所述直下式背光模块2的设计可以有效减少灯管的数目,因而降低所述背光模块2的造价。参考图4,其显示本专利技术的直下式背光模块的第二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本实施例的直下式背光模块3与第一实施例的直下式背光模块2(图3)大致相同,其不同处仅在于山形结构36的结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山形结构36为片体结构弯折而成,所述山形结构36具有两个斜面361,每一斜面361进一步延伸出延伸部362。所述山形结构36利用所述延伸部362粘附于所述底壁21或所述底部反射层23上。所述斜面361的夹角α为30度到150度。参考图5,其显示本专利技术的直下式背光模块的第三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本实施例的直下式背光模块4与第一实施例的直下式背光模块2(图3)大致相同,其不同处仅在于山形结构46、所述底壁21及所述底部反射层23的结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山形结构46为片体结构弯折而成,所述山形结构46具有两个斜面461,每一斜面461进一步延伸出延伸部462。所述底壁21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开槽211,所述底部反射层23具有至少一个第二开槽231,所述第一开槽211位于所述第二开槽231正下方。所述山形结构46的延伸部462插设于所述底壁21的第一开槽211及所述底部反射层23的第二开槽231,使得所述山形结构46卡合于所述底壁21上。所述斜面461的夹角α为30度到150度。参考图6,其显示本专利技术的直下式背光模块的第四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本实施例-->的直下式背光模块5与第三实施例的直下式背光模块4(图5)大致相同,其不同处仅在于所述山形结构46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山形结构46的延伸部462位于所述底部反射层23与所述底壁21之间。因此,所述底壁21不需要开设任何开槽。参考图7,其显示本专利技术的直下式背光模块的第五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本实施例的直下式背光模块6与第一实施例的直下式背光模块2(图3)大致相同,其不同处仅在于侧壁52的结构。所述侧壁52具有第一部分521及第二部分522,所述第一部分521与所述底壁21具有第一夹角γ1,所述第二部分522与所述第一部分521具有第二夹角γ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角γ1大于90度,所述第二夹角γ2介于150度与180度之间。由于所述侧壁52的弯折设计,可使得所述直下式背光模块5约增加9%。上述实施例仅为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及其功效,并非限制本专利技术,因此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改及变化仍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上述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依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底壁具有山形结构的直下式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底壁,其具有至少一个边缘;两个侧壁,其从所述底壁的边缘向上延伸;多个灯管;及至少一个山形结构,其位于所述底壁的设定位置上,且相对于两个灯管中间的位置,所述山形结构具有两个斜面,用以反射所述灯管所发出的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底壁具有山形结构的直下式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底壁,其具有至少一个边缘;两个侧壁,其从所述底壁的边缘向上延伸;多个灯管;及至少一个山形结构,其位于所述底壁的设定位置上,且相对于两个灯管中间的位置,所述山形结构具有两个斜面,用以反射所述灯管所发出的光。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管为冷阴极荧光灯管。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山形结构为三角形棱柱状。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山形结构粘附于所述底壁上。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山形结构卡合于所述底壁上。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山形结构为片体结构,所述山形结构的每一斜面进一步延伸出延伸部,所述底壁进一步具有至少一个开槽,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博铭林东邦
申请(专利权)人:奇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