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压器低压引线和出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212173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变压器低压引线和出线结构,低压线圈导线轴向出线后以一角度避开夹件腹板下边沿从线圈压板的豁口引出,沿线圈压板向变压器油箱侧水平布置,直到伸出线圈压板边沿第一距离后向下方垂直布置到第二距离后,再向两边水平布置到第三距离,最后再向上布置到低压引线接线端子,与铜排连接,再由铜排引出到低压套管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钟罩式油箱带来的低压线圈出线困难问题,而且不需要冷压电缆线走线,节省了此处本就不富裕的空间,解决了软铜接线片800mm以上距离的悬空状态,大大改善了此处的散热环境,杜绝了个别接线脚温升过高的情况发生。(*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变压器制造技术,具体的说是一种变压器低压引线和出线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单相发电机变压器的铁心结构形式有两种,分别是双柱旁轭式和单柱旁轭式。当容量很大时(大于380MVA),多采用双柱旁轭式结构。当容量不大时(不大于380MVA),由于其容量相对较小,绕组温升和局部温升相对较低、短路作用力和漏磁场相对较小,而且相对于双柱旁轭式结构变压器更经济更节约成本,故可以采用单柱旁轭式结构,即通常所说的单柱高低高结构(高低高结构是指绕组从内到外排列顺序为:铁心、高压绕组II、低压绕组、高压绕组I)。目前针对一些我国西南部省市运输条件差的情况,变压器多采用钟罩式的油箱结构,这就造成了低压引线的引出非常困难,既要考虑低压引线对结构件的绝缘距离和机械距离以避免放电和局部过热,还要考虑到生产时的可操作性以避免操作困难影响产品生产进度。并且低压引线采用单柱结构(其低压接线原理图如图1所示),其线圈中的电流即为套管中的电流,电流较大,可达到14000A以上,而由于低压套管油中接线板通常是两块接线板并排排列的结构,在接线板与低压铜排之间的软铜接线片上会产生很大的电动力,且由于连接引线的操作空间和用户对封闭母线的连接要求,造成这对接线板与低压铜排之间的软铜接线片有800mm以上的部分处于悬空状态,对于机械强度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同时,由于低压套管接线板附近空间小,散热条件差,在集肤效应的作用下,两块接线板上并排排列的多个软铜接线片中,各接线片电流分布不均,会产生个别接线片温升高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变压器低压引线的两块接线板上并排排列的多个软铜接线片机械强度低、个别接线片温升高的现象等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简化低压引线出线结构、提高套管接线板与低压铜排之间的软铜接线片的机械强度、改善接线片温升高的变压器低压引线和出线结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一种变压器低压引线和出线结构,低压线圈导线轴向出线后以一角度避开夹件腹板下边沿从线圈压板的豁口引出,沿线圈压板向变压器油箱侧水平布置,直到伸出线圈压板边沿第一距离后向下方垂直布置到第二距离,再向两边水平布置到第三距离,最后再向上布置到低压引线接线端子,与铜排连接,再由铜排引出到低压套管上。铜排到低压套管之间的连接采用铜接线脚上固接软铜接线片的结构,即接线脚一端连接低压套管,软铜接线片一端连接铜排;在低压升高座壁上固接无磁钢脚板,以绝缘紧固件做为装配夹持件对接线脚进行固定和限位;在靠近低压套管接线板处固接与冷却器相连的冷却器联管。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及优点:-->1.解决了钟罩式油箱带来的低压线圈出线困难问题,而且不需要冷压电缆线走线,节省了此处本就不富裕的空间,方便了生产。2.装配夹持件用绝缘紧固件对接线脚进行固定和限位,解决了软铜接线片800mm以上距离的悬空状态,大大加强了此处低压引线的机械强度。并且在靠近低压套管接线板附近焊接冷却器联管使其与冷却器相连,大大改善了此处的散热环境,杜绝了个别接线脚温升过高的情况发生。附图说明图1为单柱旁轭式低压接线原理图;图2为本技术中低压引线出线结构主视图;图3为图2的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中低压引线连接套管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P旋转放大示意图。其中:1为油箱箱盖,2为低压侧上部铁心夹件,3为低压线圈导线,4为线圈压板,5为铜排夹持件,6为铜排,7为低压引线接线端子,8为软铜接线片,9为无磁钢脚板,10为铜接线脚夹持件,11为铜接线脚,12为冷却器联管,13为低压封闭母线,14为低压套管,15为低压升高座,16为低压接线手孔,17为绝缘紧固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方案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描述:如图2、3所示,本技术变压器低压引线和出线结构是在低压线圈导线3轴向出线后以一角度如20度,避开夹件腹板下边沿,从线圈压板4的豁口引出,沿线圈压板4向变压器油箱侧水平布置,直到伸出线圈压板4边沿第一距离(本实施例为180mm)后(保证与高压I线圈末端的绝缘距离)向下方垂直布置到第二距离(本实施例为180mm)后,再向两边(a,x各走一边)水平布置到第三距离(本实施例为最大540mm,最小210mm),最后再向上布置到低压引线接线端子7,与铜排6用螺栓连接,完成低压线圈到铜排的引线,再由铜排6引出到低压套管14上。此结构解决了钟罩式油箱带来的低压线圈出线困难问题,而且不需要冷压电缆线走线,节省了此处本就不富裕的空间,方便了生产。如图3、4、5所示,铜排6到低压套管14之间的连接采用铜接线脚11上焊接软铜接线片8的结构,即铜接线脚11一端连接低压套管14,软铜接线片一端连接铜排6;在低压升高座15壁上焊接无磁钢脚板9,装配夹持件采用绝缘紧固件17,对铜接线脚11进行固定和限位,解决了软铜接线片800mm以上距离的悬空状态,大大加强了此处低压引线的机械强度;在靠近低压套管接线板处焊接与冷却器相连的冷却器联管12,大大改善了此处的散热环境,杜绝了个别接线脚温升过高的情况发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变压器低压引线和出线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变压器低压引线和出线结构,其特征在于:低压线圈导线(3)轴向出线后以一角度避开夹件腹板下边沿从线圈压板(4)的豁口引出,沿线圈压板(4)向变压器油箱侧水平布置,直到伸出线圈压板(4)边沿第一距离后向下方垂直布置到第二距离后,再向两边水平布置到第三距离,最后再向上布置到低压引线接线端子(7),与铜排(6)连接,再由铜排(6)引出到低压套管(14)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压器低压引线和出线结构,其特征在于:低压线圈导线(3)轴向出线后以一角度避开夹件腹板下边沿从线圈压板(4)的豁口引出,沿线圈压板(4)向变压器油箱侧水平布置,直到伸出线圈压板(4)边沿第一距离后向下方垂直布置到第二距离后,再向两边水平布置到第三距离,最后再向上布置到低压引线接线端子(7),与铜排(6)连接,再由铜排(6)引出到低压套管(14)上。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低压引线和出线结构,其特征在于:铜排到低压套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智林涧溪
申请(专利权)人:特变电工沈阳变压器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9[中国|沈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