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机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210855 阅读:1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脑机箱,其包括一个具有进风部的外壳、一个对齐进风部固定于该外壳内的支架及两个导风板。两个导风板各自的一端分别连接该进风部的相对的两侧,两个导风板各自相对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该支架相对的两侧,进而围成一个由该进风部通向该支架的进风道。本发明专利技术使用了两个导风板,其通过连接支架的进风部围成了一个由进风部通向该支架的进风道,气流被导风板引导流进该支架,实现了给该支架中的电脑配件散热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脑机箱
技术介绍
台式电脑的主机机箱一般包括有一个支架,用以支撑、固定硬盘及光驱等电脑 配件。通常,电脑配件的发热量通常很大。为了给电脑配件散热降温,目前常用的做法 是使用导风罩。所用的导风罩一般包括一个收容支架一端的进风端及一个连通到一个带 有抽风风扇的出风端。抽风风扇的转动产生气流,由于导风罩的作用,气流流过支架带 走支架上的电脑配件散发的热量后再进入导风罩,从而给电脑配件散热降温。然而,为 了同时给多个电脑配件散热,通常需采用尺寸足够大的导风罩,以覆盖需要散热电脑配 件。这导致导风罩尺寸较大且结构复杂,制作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成本低的电脑机箱。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脑机箱,其包括一个包括有进风部的外壳、一个对齐进风部 固定于该外壳内的支架及两个导风板。两个导风板各自的一端分别连接该进风部的相对 的两侧,两个导风板各自相对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该支架相对的两侧,进而围成一个由该 进风部通向该支架的进风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使用了两个导风板,其通过连接支架的进风部围成了 一个由进风部通向该支架的进风道,气流被导风板引导流进该支架,实现了给该支架中 的电脑配件散热的作用。同时,该两个导风板结构较简单且尺寸远比导风罩小,降低了 电脑机箱的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方式的电脑机箱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电脑机箱的导风板与支架及外壳的连接示意图。图3为图2的电脑机箱的导风板与支架及外壳的立体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同时参阅图1及图2,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方式的计算机机箱10包括一个外壳 100、一个支架200、两个导风板300、一个风扇400及复数螺钉500。外壳100呈长方体状,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板102、第二板104、一个垂直固 定在第一板102上的第一固定板120及一个垂直固定在第一板102上且平行于第一固定板 120的第二固定板130。第一板102平行于第二板104,且垂直于第一固定板120。第一 板102包括一个方形的网状进风部110。第二板104对齐进风部110的位置开设有一个 出风口 112。请再参阅图3,第一固定板120及第二固定板130设置与第一板102相对的两侧且对齐进风部Iio设置。第一固定板120对齐进风部110固定于第一板102上且设 置于进风部110的一侧。第一固定板120包括一个贴附于第一板102的固定边140及一 个自固定边140向第二板104方向延伸的承靠边142。固定边140通过螺钉固定在第一板 102上。承靠边14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三螺孔122。第二固定板130以跟第一固 定板120同样的方式设置于第一版102上进风部110的另一侧。第二固定板130对齐进 风部110且靠近第一板102的位置开设有复数第一螺孔115及两个第二螺孔117。支架200用于承靠硬盘及光驱等计算机配件,其对齐进风部110附设于第二固定 板130。支架200呈长方体状且包括第一侧板202、第二侧板204、第三侧板206及第四 侧板208。第一侧板202平行于第二侧板204且垂直于第一板102。第三侧板206平行 并靠近于第一板102。第四侧板208背对于第三侧板206。支架200的第一侧板202、第 二侧板204、面向进风部110的第三侧板206及背向进风部110的第四侧板208都开设有 通孔224,以利于散热。第一侧板202及第二侧板204上分别开设有相对的两个第四螺 孔210。两个第四螺孔210位于第一、第二侧板202、204的中间位置。第一侧板202、 第二侧板204、第三侧板206及第四侧板208靠近第二固定板130的一端都设置有一个连 接边209。每个连接边209平行于第二固定板130。每个连接边209的两端上分别开设 有一个第五螺孔211。第五螺孔211对应于第一螺孔115。复数螺钉500穿过第五螺孔 211与第一螺孔115将支架200固定在第二固定板130上。导风板300大致呈长方形,其包括一个本体306及位于本体306相对两端的第一 固定端302及一个第二固定端304。第一固定端302自与本体306的连接处弯折并形成一 个夹角。第一固定端302的两端开设有两个第六螺孔308。两个第六螺孔308分别对应 两个第四螺孔210。第二固定端304的两端折弯形成两个凸部310。两个凸部310垂直 于本体306。每个凸部310包括一个第七螺孔312。两个第三螺孔122分别对应两个靠 近第一固定板120的第七螺孔312。复数螺钉500穿过第六螺孔308与第四螺孔210将两个导风板的第一固定端302 分别固定在第一侧板202及第二侧板204。两个螺钉500分别穿过靠近第二固定板130的 两个第七螺孔312与第二螺孔117将两个导风板300靠近第二固定板130的凸部310分别 固定在第二固定板130上。两个螺钉500分别穿过靠近第一固定板120的第七螺孔312与 第三螺孔122将两个靠近第一固定板120的凸部310固定在第一固定板120上。由此, 两个导风板300的第二固定端304连接在进风部110的一侧,第一固定端302连接在支架 200的一侧,进而围成一个由进风部110通向支架200的进风道。风扇400设置在出风口 112上。当风扇400启动时,其将外壳100中的空气往 外壳100之外抽送。此时,将有空气由进风部110进入外壳100。由于两个导风板300 围成了一个由进风部110通向支架200的进风道,所以,由进风部110进入外壳100的气 流将被导风板300引导而进入支架200。支架200上的计算机配件所产生的热量将被气流 带走,从而有效的给计算机配件散热。可以理解,支架200固定在外壳100上的方式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提供的连接 方式。支架200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提供的支架200。可以理解,支架200也可以不必四个面都开设有散热用的通孔224。只需面向进 风部Iio的第三侧板206及背向进风部110的第四侧板208开设有通孔2 便可。可以理解,出风口 112及对应的风扇112不限于设置在第二板104上。出风口 112及对应的风扇112设置在外壳100的其它板上同样可以使空气有进风部110进入外壳 100。可以理解,导风板300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描述的结构。只要导风板300 — 端设置于进风部300的一侧,相对的另一端设置于支架300的一侧,进而围成一个由进风 部300通向支架200的进风道便可。此时该第一固定板120、第二固定板130也可以去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脑机箱,其包括一个包括有进风部的外壳、一个对齐进风部固定于该外壳内的支架,其特征在于,该电脑机箱还包括两个导风板;两个导风板各自的一端分别连接该进风部的相对的两侧,两个导风板各自相对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该支架相对的两侧,进而围成一个由该进风部通向该支架的进风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脑机箱,其包括一个包括有进风部的外壳、一个对齐进风部固定于该外壳 内的支架,其特征在于,该电脑机箱还包括两个导风板;两个导风板各自的一端分别连 接该进风部的相对的两侧,两个导风板各自相对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该支架相对的两侧, 进而围成一个由该进风部通向该支架的进风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脑机箱,其特征在于,该支架面向该进风部的面上开设有通 孔,该支架背向该进风部的另一个面上也开设有通孔。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脑机箱,其特征在于,该电脑机箱包括多个螺钉;该支架 垂直该进风部的一个面与该外壳的一个板连接;该面的相对的两个侧边设置有两个连接 边,每个连接边相对的两端上分别开设有一个第五螺孔;该板上开设有多个与该第五螺 孔对应的第一螺孔;该多个螺钉螺合至该第一、第五螺孔将该支架固定到该外壳上。4.如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孟娴赖昱嘉张耀廷
申请(专利权)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