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起动机电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202203 阅读:1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车用起动机电枢结构,解决了现有起动机电枢结构存在的电枢绕组一端内部没有支撑、容易变形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电枢绕组、电枢轴、整流子、外固定环及轴承,电枢绕组、整流子及轴承依次安装在电枢轴上,电枢绕组的一端套装在整流子上,外固定环分别安装在电枢绕组两端的外侧,其特殊之处是,在电枢绕组的一端内侧安装有内固定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电枢绕组没有支撑的一端设置内固定环,确保了在装配过程中电枢绕组的端部内侧不变形,避免了电枢绕组与电枢轴或起动机其他部件发生接触或干涉,杜绝了电枢绕组磨损的问题,同时,还避免了电枢轴齿轮与行星齿轮啮合旋转飞溅的润滑油附着到电枢绕组上,提高了起动机运行的可靠性。(*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实本新型属于一种起动机部件,特别涉及一种车用起动机电枢结构
技术介绍
电枢是车用起动机的重要部件,它主要由电枢绕组、电枢轴、整流子、外固定环及 轴承等构成。电枢绕组、整流子及轴承依次安装在电枢轴上,电枢绕组的一端套装在整流子 上,外固定环有二个,分别安装在电枢绕组两端的外侧,对电枢绕组起到固定作用。这种起 动机电枢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在起动机电枢的部件装配过程中,电枢绕组需要进行外 侧整形及装配外固定环,由于电枢绕组一端的内部没有支撑,因此,容易使电枢绕组该端内 部产生变形,而电枢绕组的端部内侧一旦出现较大的变形,就会与其他部件出现接触或干 涉,在电枢旋转的过程中使电枢绕组磨损而损坏,出现起动机失效。另外,在起动机工作的 过程中,电枢轴齿轮与行星齿轮啮合而高速旋转,涂覆在齿轮表面的润滑油就会随着齿轮 的旋转而飞溅到电枢绕组上,造成电枢绕组接触不良或短路,也会造成起动机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起动机电枢结构存在的电枢绕组一端 内部没有支撑、容易变形的问题,提供一种电枢绕组端部内侧有支撑,内侧无变形的车用起 动机电枢结构。本技术包括电枢绕组、电枢轴、整流子、外固定环及轴承,电枢绕组、整流子及 轴承依次安装在电枢轴上,电枢绕组的一端套装在整流子上,外固定环分别安装在电枢绕 组两端的外侧,其特殊之处是,在电枢绕组的一端内侧安装有内固定环,确保电枢绕组的端 部内侧不变形。本技术在电枢绕组没有支撑的一端设置内固定环,确保了在装配过程中电枢 绕组的端部内侧不变形,避免了电枢绕组与电枢轴或起动机其他部件发生接触或干涉,杜 绝了电枢绕组磨损的问题,同时,还避免了电枢轴齿轮与行星齿轮啮合旋转飞溅的润滑油 附着到电枢绕组上,避免了电枢内部接触不良或短路现象,大大降低了起动机电枢的加工 不良率,提高了起动机运行的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右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附图所示,本技术包括电枢绕组4、电枢轴5、整流子2、外固定环3及轴承 1,电枢绕组4、整流子2及轴承1依次安装在电枢轴5上,电枢绕组4的一端套装在整流子 2上,外固定环3共有二个,分别安装在电枢绕组4两端的外侧;在电枢绕组4的一端内侧安装有内固定环6,内固定环6确保电枢绕组4的端部内侧在整形及装配过程中不变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用起动机电枢结构,包括电枢绕组、电枢轴、整流子、外固定环及轴承,电枢绕组、整流子及轴承依次安装在电枢轴上,电枢绕组的一端套装在整流子上,外固定环分别安装在电枢绕组两端的外侧,其特征在于,在电枢绕组的一端内侧安装有内固定环。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车用起动机电枢结构,包括电枢绕组、电枢轴、整流子、外固定环及轴承,电枢绕 组、整流子及轴承依次安装在电枢轴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健陈金玉孙超郜琪李男
申请(专利权)人:锦州汉拿电机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1[中国|辽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