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轴向经编织物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202035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多轴向经编织物生产工艺,其通过形成直纬布、调方向、铺设直接纤维层等步骤,使生产出来的经编织物结构稳定,不易变形,产品质量更好,而且网孔的形状、大小能够得到控制,满足客户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经编生产工艺,特别是一种多轴向经编织物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生产具有网孔特性的多轴向织物,一般用多轴向设备一步直接成型,织造成具有网孔的多轴向经编织物,但是用此种工艺生产的织物结构松散、易变形,特别是网孔大小很难控制,网孔偏小而且分布很不均匀。在后道制品生产中,织物上下两层的胶难以均匀渗透,导致上下两层胶的结合力差,很容易产生分层,直接影响后道制品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
技术介绍
中所述的现有技术的多轴向经编织物生产工艺制成的多轴向经编织物结构松散、易变形的问题,提供一种多轴向经编织物生产工艺。实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多轴向经编织物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其生产工艺如下:步骤(1),根据产品的网孔要求,设定直纬纱的纱线之间的间距,然后在经编机上沿着经编机的工作台的方向铺设直纬纱,然后在经编机上通过编织线将直纬纱编织成直纬布,编织线的编织方向与直纬纱的方向垂直;步骤(2),根据产品的网孔的形状,通过经编机上的前放布架和后放布架设定直纬布与经编机的工作台之间的角度;步骤(3),根据产品的网孔的大小和形状,在直纬布表面铺设直接纤维层,直接纤维层包括第一纤维纱和第二纤维纱,先设定第一纤维纱以及第二纤维纱与经编机的工作台之间的角度,然后在直纬布上铺设第一纤维纱和第二纤维纱。步骤(4)通过编织线在经编机上将直接纤维层固定在直纬布表面,形成多轴向经编织物,编织线的编织方向与第一纤维纱的铺设方向平行。所述的直纬纱、第一纤维纱和第二纤维层选用玻璃纤维、玻璃纤维束丝、涤纶全牵伸丝、碳纤维束丝、芳纶或玄武岩纤维等材料。所述的编织线选用涤纶长丝或涤纶全牵伸丝。所述的第一纤维纱与经编机的工作台之间的角度为-45°~+45°。所述的第二纤维纱与经编机的工作台之间的角度为-45°~+45°。所述的第一纤维纱与经编机的工作台之间的角度为0°~+45°,所述的第二纤维纱与经编机的工作台之间的角度为-45°~0°。所述的直纬纱的纱线之间的间距0.5厘米~1.5厘米,所述的第一纤维纱的间距为1.0厘米~2.0厘米,所述的第二纤维纱的间距为2.0厘米~3.5厘米。所述的直纬纱的纱线之间的间距优选0.8厘米~1.2厘米。所述的第二纤维纱的间距优选2.5厘米~3.0厘米。所述的第一纤维纱的间距优选1.2厘米~1.5厘米。-->本专利技术的多轴向经编织物生产工艺与现有的工艺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为因为本专利技术的多轴向经编织物生产工艺首先在经编机上通过编织线将直纬纱编织成直纬布,使直纬布结构固定下来,方便后续的加工,因为在加工过程中,客户会对经编织物的网孔有特别的要求,因此要根据对多轴向经编织物网孔的要求通过经编机上的前后放布架改变直纬布与经编机之间的角度,然后在直纬布上铺设第一纤维纱和第二纤维纱,形成直接纤维层,在铺设第一纤维纱和第二纤维纱之前要先设定第一纤维纱和第二纤维纱的角度,这样才能够形成满足客户需要的网孔,最后通过编织线将直接纤维层固定在直纬布表面,形成多轴向经编织物,通过这种工艺形成的多轴向经编织物结构稳定,不易变形,网孔的大小容易得到控制,能够形成大小均匀的网孔,直接纤维层与直纬布不容易产生分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本实施例的多轴向经编织物具有直纬布和直接纤维层。直纬布由纬纱和编织线经过经编机编织成型,纬纱选用玻璃纤维束丝,编织线为涤纶全牵伸丝,纬纱穿纱方式为穿6空10,间距为1厘米,编织线为每英寸四根,编织线沿着与纬纱垂直的方向进行编织,经过编织形成每6根纬纱之间具有一定距离的直纬布。通过调整前放布架和后放布架,使直纬布与经编机的工作台之间形成±45°角度,使得直纬布在经编机上沿±45°分别斜拉铺设;直接纤维层通过编织线固定在直纬布的上表面;直接纤维层包括第一纤维纱和第二纤维纱,第一纤维纱和第二纤维纱均选用玻璃纤维束丝,第一纤维纱为每英寸十四根,第二纤维纱为每英寸一根,编织线为每英寸七根;编织线的编织方向与第一纤维纱的铺设方向平行,编织成型织物的网孔为边长一厘米的正方形。实施例2本实施方式的多轴向经编织物具有直纬布和直接纤维层。直纬布由纬纱和编织线经过经编机的编织成型,纬纱选用玻璃纤维束丝,编织线为涤纶全牵伸丝,纬纱的穿纱方式为穿6空10,间距为1厘米,编织线为每英寸四根,编织线沿着与纬纱垂直的方向进行编织,经过编织形成每6根纬纱之间具有一定距离的直纬布。通过调整前放布架和后放布架,使直纬布与的工作台之间形成±30°角度,使得直纬布在经编机上沿±30°分别斜拉铺设;直接纤维层通过编织线固定在直纬布的上表面;直接纤维层包括第一纤维纱和第二纤维纱,第一纤维纱和第二纤维纱均选用玻璃纤维束丝,第一纤维纱为每英寸十四根,第二纤维纱为每英寸一根,编织线为每英寸七根;编织线的编织方向与第一纤维纱的铺设方向平行,所得编织成型织物的网孔为边长一厘米的菱形。实施例3本实施例的多轴向经编织物具有直纬布和直接纤维层。直纬布由纬纱和编织线经经过经编机的编织成型,纬纱选用碳纤维束丝,编织线为涤纶全牵伸丝,纬纱的穿纱方式为穿6空10,间距为1厘米,编织线为每英寸四根,编织线沿着与纬纱垂直的方向进行编织,经过编织形成每6根纬纱之间具有一定距离的直纬布。通过调整前放布架和后放布架,使直纬布与经编机形成±45°角度,使得直纬布在经编机上沿±45°分别斜拉铺设;直接纤维层通过编织线固定在直纬布的上表面;直接纤维层包括第一纤维纱和第二纤维纱,第一纤-->维纱和第二纤维纱均选用碳纤维束丝,第一纤维纱为每英寸十四根,第二纤维纱为每英寸一根,编织线为每英寸七根,编织线的编织方向与第一纤维纱的铺设方向平行;编织成型织物的网孔为边长一厘米的正方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轴向经编织物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其生产工艺如下:步骤(1),根据产品的网孔要求,设定直纬纱的纱线之间的间距,然后在经编机上沿着经编机的工作台的方向铺设直纬纱,然后在经编机上通过编织线将直纬纱编织成直纬布,编织线的编织方向与直纬纱的方向垂直;步骤(2),根据产品的网孔的形状,通过经编机上的前放布架和后放布架设定直纬布与经编机的工作台之间的角度;步骤(3),根据产品的网孔的大小和形状,在直纬布表面铺设直接纤维层,直接纤维层包括第一纤维纱和第二纤维纱,先设定第一纤维纱以及第二纤维纱与经编机的工作台之间的角度,然后在直纬布上铺设第一纤维纱和第二纤维纱。步骤(4)通过编织线在经编机上将直接纤维层固定在直纬布表面,形成多轴向经编织物,编织线的编织方向与第一纤维纱的铺设方向平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轴向经编织物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其生产工艺如下:步骤(1),根据产品的网孔要求,设定直纬纱的纱线之间的间距,然后在经编机上沿着经编机的工作台的方向铺设直纬纱,然后在经编机上通过编织线将直纬纱编织成直纬布,编织线的编织方向与直纬纱的方向垂直;步骤(2),根据产品的网孔的形状,通过经编机上的前放布架和后放布架设定直纬布与经编机的工作台之间的角度;步骤(3),根据产品的网孔的大小和形状,在直纬布表面铺设直接纤维层,直接纤维层包括第一纤维纱和第二纤维纱,先设定第一纤维纱以及第二纤维纱与经编机的工作台之间的角度,然后在直纬布上铺设第一纤维纱和第二纤维纱。步骤(4)通过编织线在经编机上将直接纤维层固定在直纬布表面,形成多轴向经编织物,编织线的编织方向与第一纤维纱的铺设方向平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轴向经编织物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直纬纱、第一纤维纱和第二纤维层选用玻璃纤维、玻璃纤维束丝、涤纶全牵伸丝、碳纤维束丝、芳纶或玄武岩纤维等材料。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轴向经编织物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编织线选用涤纶长丝或涤纶全牵伸丝。4.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谈昆伦严春霞何亚勤季小强刘黎明程丽美曹文凯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宏发纵横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