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201142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连接装置,用以连接一电子装置的显示器及主机,所述连接装置包括一可固定在所述显示器上的转动件及一可固定在所述主机上的外球,所述转动件包括一转动安装在所述外球内的内球,所述外球开设两相互连通的第一滑槽及第二滑槽,所述转动件可在所述第一滑槽及第二滑槽中滑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连接装置,尤其涉及一种使电子装置的显示器可相对于所述电子装置的主机旋转至不同角度的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笔记本电脑、数字相机、移动电话及个人数字助理等电子装置,主要是将其显示器及主机以轴接的方式旋转连接在一起的。在使用时,只要将所述显示器相对于所述主机展转动至不同的角度就行。而现有的旋转连接装置一般都属于前后方向俯仰掀开及关闭,因此,使用者仅能面对显示器进行操作。但是,如果显示器播放的内容要提供给多人以在不同的角度观看时,就必须将整个电子装置旋转至一定角度,不但造成操作上的不便,而且在电子装置搬移的过程中可能会因过度晃动而影响内部电子元件的运行,甚至死机。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使电子装置的显示器可相对于所述电子装置的主机旋转至不同角度的连接装置。一种连接装置,用以连接一电子装置的显示器及主机,所述连接装置包括一可固定在所述显示器上的转动件及一可固定在所述主机上的外球,所述转动件包括一转动安装在所述外球内的内球,所述外球开设两相互连通的第一滑槽及第二滑槽,所述转动件可在所述第一滑槽及第二滑槽中滑动。优选地,所述内球凸设有不规则排列并可紧贴所述外球的凸部。优选地,所述外球包括第一外半球,所述第一滑槽开设于所述第一外半球上。优选地,所述外球还包括可固定在所述第一外半球上的第二外半球,所述第一外半球凹设一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外半球凹设一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共同形成为所述第二滑槽。优选地,所述第一外半球上设有卡凸块,所述第二外半球上设有卡扣片,所述卡扣片开设有可卡扣所述卡凸块的扣孔。优选地,所述第一外半球设有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设有止挡部,所述第二外半球设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设有与所述止挡部卡扣配合的卡扣部。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件及第二连接件之一设有抵压部,所述抵压部可卡扣设开设在所述主机上的收容室。优选地,所述转动件还包括一固定柱,所述转动件通过所述固定柱在所述第一滑槽及第二滑槽中滑动,所述固定柱开设一通孔,所述内球开设一与所述通孔连通的开槽。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件及第二连接件连接在一起形成一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所述通孔及所述开槽连通。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连接装置中的转动件可沿所述外球的相互连通的第一滑槽及第二滑槽滑动,并可定位于所述第一滑槽及第二滑槽的任意一位置,从而使所述显示器-->相对于所述主机可旋转至不同的角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连接装置较佳实施方式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图1的立体组装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连接装置与一显示器及一主机的较佳实施方式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图3的立体组装图。图5是图3的另一立体组装图。图6是图3的又一立体组装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及图2,本专利技术连接装置的较佳实施方式包括一转动件10及一可容置所述转动件的外球30。所述转动件10包括一固定柱11、一固定于所述固定柱11一端的安装板13、及一连接于所述固定柱11另一端的内球15。所述固定柱11大致呈圆柱形,其中心开设一通孔112。所述安装板13大致成长方形,并在两端处开设两个安装孔131。所述内球15开设一与所述通过112连通的开槽151。所述内球15的外壁设有若干凸部153。所述外球30大致为球体,并包括一第一外半球31及可连接所述第一外半球31的第二外半球33。所述第一外半球31在靠近其圆周边缘的外壁凸设有三个卡凸块311、开设有一延伸到半球顶点的第一滑槽313、及开设一沿所述圆周边缘延伸的第一凹槽315。所述第一外半球31还设有一第一连接件317。所述第一连接件317包括有两相互平行的第一平行臂3171及一垂直于所述平行臂3171的第一垂直臂3173。每一第一平行臂3171的一侧设有一具有斜面的第一抵压部3172,另一侧延伸有一止挡部3174。所述第一垂直臂3173一侧形成有一第一抵压部3176。所述第二外半球33在靠近其圆周边缘处对应所述三个卡凸块311凸设有三个卡扣片331及开设有一沿其圆周边缘延伸的第二凹槽335。每一卡扣片331开设一可用以收容所述卡凸块311的扣孔3311。所述第二外半球33还设有一第二连接件337。所述第二连接件337包括两相互平行的第二平行臂3371及垂直于所述第二平行臂3371的第二垂直臂3373。每一第二平行臂3371的一侧设有一具有斜面的第二抵压部3372,另一侧延伸出一可卡扣于所述止挡部3174的卡扣部3374。所述卡扣部3374与所述第二平行臂3371之间形成有一可收容所述止挡部3174的收容槽3375。所述第二垂直臂3373一侧形成与形状结构与所述第一抵压部3176相同的一第二抵压部3376。请参阅图3,图3是所述连接装置用于连接一电脑的主机20及显示器40时的分解图。所述主机20的一侧对应所述第一外半球31的第一连接件317及第二外半球33的第二连接件337开设有收容室21。所述收容室21可收容所述第一连接件317及第二连接件337,并包括一较小的第一通口211及一较大的第二通口213。所述显示器40对应所述转动件10的安装板13上的安装孔131设有锁孔(图未示)。请一起参阅图2及4,组装时,首先用安装件(图未示)同时锁入所述安装板13上的安装孔与所述显示器40上的锁孔,从而使所述转动件10与所述显示器40固定在一起。-->再将所述第一外半球31及所述第二外半球33放置在所述内球15的两侧,并使所述第一外半球31的第一凹槽315面向所述第二外半球33的第二凹槽335。沿一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一外半球31及所述第二外半球33,直到所述第二外半球33的卡扣部3374抵靠在所述第一外半球31的止挡部3174的外侧、所述第二外半球33的卡扣片331抵靠在所述第一外半球31的卡凸块311时停止。所述内球15收容在所述第一外半球31及第二外半球33中。继续挤压所述第二外半球33,所述卡扣部3374的斜面挤压所述止挡部3174而使所述止挡部3174弹性变形,从而使所述卡扣部3374滑过所述止挡部3174。所述卡扣部3374滑过所述止挡部3174后,所述止挡部3174弹性恢复,并卡入所述第二连接件337的收容槽3375内。同时,所述卡扣片331受所述卡凸块311的挤压而弹性变形,从而能越过所述卡凸块311,并在越过所述卡凸块311后弹性恢复,从而使所述卡凸块311卡入所述卡扣片331的扣孔3311内。所述第一外半球31因此与所述第二外半球33固定一起。这时,所述第一外半球31的第一凹槽315及第二外半球33的第二凹槽335共同形成一第二滑槽50(如图4所示),所述第二滑槽50与所述第一滑槽313连通。所述第一外半球31的第一连接件317与所述第二外半球33的第二连接件337形成一开口60。所述第一外半球31及第二外半球33形成为所述外球30。所述内球15容置于所述外球30中,且所述内球15的凸部153紧贴所述外球30的内壁。将所述第一外半球31的第一连接件317与所述第二外半球33的第二连接件337朝向所述主机20的收容室21,然后按压所述外球30,以使所述第一连接件317与所述第二连接件337插入所述收容室21的第一通口211中。这时,所述第一抵压部3172、3176及第二抵压部3372、3376的斜面受所述第一通口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连接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接装置,用以连接一电子装置的显示器及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包括一可固定在所述显示器上的转动件及一可固定在所述主机上的外球,所述转动件包括一转动安装在所述外球内的内球,所述外球开设两相互连通的第一滑槽及第二滑槽,所述转动件可在所述第一滑槽及第二滑槽中滑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装置,用以连接一电子装置的显示器及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包括一可固定在所述显示器上的转动件及一可固定在所述主机上的外球,所述转动件包括一转动安装在所述外球内的内球,所述外球开设两相互连通的第一滑槽及第二滑槽,所述转动件可在所述第一滑槽及第二滑槽中滑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球凸设有不规则排列并可紧贴所述外球的凸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球包括第一外半球,所述第一滑槽开设于所述第一外半球上。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球还包括可固定在所述第一外半球上的第二外半球,所述第一外半球凹设一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外半球凹设一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共同形成为所述第二滑槽。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占阳
申请(专利权)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