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曾文水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泡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201006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新型泡茶装置,包括壶体和座体,座体上设有由高至低的出液通道,壶体的底部设有与出液通道相通的出液口;还包括有弹性底托,上述弹性底托设于上述座体上,上述壶体设于上述弹性底托上,上述弹性底托上开设有分别与上述出液口和上述出液通道相通的出水口,上述壶体内设有与上述出液口相匹配且可活动开启的密封件,上述座体内设有可顶开此密封件的顶柱。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新型泡茶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制作方便,生产成本低的优点。(*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手动控制定量出液体的泡茶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泡茶装置,如中国技术200920136435.3公开的一种手动出液壶,包括壶体和座体,壶体上设有一出液口和按钮,按钮连接有压杆,壶体内侧设有导向座,一连杆可上下移动地设于导向座内,连杆下端连接有一比出液口大的物块,通过按钮带动连杆上下移动来完成液用壶的开启与闭合;该种出液壶在泡茶时能防止手被烫伤,操作相对方便。但是从制作的角度讲,此种液用壶结构复杂,零部件多,制作较为繁琐;且壶体内部设有导向座和连杆,使壶体不易清洗。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作方便,方便清洗的新型泡茶装置。 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新型泡茶装置,包括壶体和座体,座体上设有由高至低的出液通道,壶体的底部设有与出液通道相通的出液口;还包括有弹性底托,上述弹性底托设于上述座体上,上述壶体设于上述弹性底托上,上述弹性底托上开设有分别与上述出液口和上述出液通道相通的出水口,上述壶体内设有与上述出液口相匹配且可活动开启的密封件,上述座体内设有可顶开此密封件的顶柱。上述顶柱的端部伸入上述出水口内并处于上述出液口的下方。上述弹性底托为硅胶底托,上述座体上凹设有供上述硅胶底托嵌固其内的安装槽,且上述安装槽的槽底与上述硅胶底托间具有间距,上述安装槽的槽底上开设有分别与上述出水口和上述出液通道相通的通孔。上述壶体的底部外侧面上凸设有可卡固在上述出水口内的环形凸环。上述密封件为陶瓷片,上述壶体底部位于上述出液口的周沿处凹设有供上述陶瓷片活动嵌设的安装凹槽,上述陶瓷片设于上述安装凹槽内并盖设于上述出液口上,且上述壶体内设有将上述陶瓷片罩设于其中的过滤罩。上述壶体上设有壶盖。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使用时,向下按压壶体,弹性底托受到向下的压力而被压缩,弹性底托的压缩使壶体可向下移动,此时顶柱可逐渐伸入出液口内与密封件相接触,并顶起密封件使密封件与出液口相分离,这样壶体内的液体即可从出液口中流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一种新型泡茶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制作方便,生产成本低、方便清洗的优点;而且,本技术的一种新型泡茶装置,其壶体、底部、弹性底托、密封件等零部件间的连接无需用粘胶进行粘接,使泡茶装置的制作较为环保。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局部剖示图。-->   图中:   座体               1            出液通道           11   安装凹槽         12           顶柱                 13   硅胶底托         2             出水口              21   壶体               3            环形凸环            31   出液口            32           安装凹槽           33   壶盖               4            陶瓷片             5   过滤罩            6             茶海                7                              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一种新型泡茶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座体1、硅胶底托2、壶体3、壶盖4和陶瓷片5,其中座体1上设有由高到底的出液通道11,座体1的上部凹设有供硅胶底托2嵌装的安装凹槽12,此安装凹槽12的槽底上开设有与出液通道11相通的通孔,硅胶底托2紧密嵌装在安装凹槽12内,且硅胶底托2的底部与安装凹槽12的槽底间具有间距,硅胶底托2上开设有与出液通道11相通的出水口21。壶盖4活动盖设于壶体3上,壶体3设于硅胶底托2上,且壶体3的底部凸设有可卡入出水口21内的环形凸环31,壶体3的底部开设有与出水口21相通的出液口32,壶体3的底部内位于出液口32的周沿处凹设有供陶瓷片5活动嵌设的安装凹槽33,陶瓷片5活动设于安装凹槽33内并盖设于出液口32上,且壶体3内设有将陶瓷片5罩设于其中的过滤罩6,而且,底体1内设有其顶端伸入硅胶底托2内并处于出液口32下方的顶柱13。泡茶时,只需用手轻轻按压住壶盖4的盖头,硅胶底托2受到向下的压力而发生向下的弹性形变,硅胶底托2的弹性变形使壶体3可向下移动,此时顶柱13可伸入出液口32内与陶瓷片5相接触,并顶起陶瓷片5使陶瓷片5与出液口32相分离,这样壶体3内的液体即可从出液口32中流出经出液通道11至茶海7内;若茶海7不需再装茶水时,只需将手离开壶盖4,硅胶底托2弹性复位,壶体3向上移动回位,顶柱13与陶瓷片5相分离,陶瓷片5回落至出液口32上,出液口32被堵塞,壶体3内的液体不再流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一种新型泡茶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制作方便,生产成本低的优点;而且,本技术的壶体、底部、硅胶底托、陶瓷片5等零部件间的连接无需采用粘胶进行粘接,使泡茶装置的制作较为环保。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技术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技术的专利范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新型泡茶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泡茶装置,包括壶体和座体,座体上设有由高至低的出液通道,壶体的底部设有与出液通道相通的出液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弹性底托,上述弹性底托设于上述座体上,上述壶体设于上述弹性底托上,上述弹性底托上开设有分别与上述出液口和上述出液通道相通的出水口,上述壶体内设有与上述出液口相匹配且可活动开启的密封件,上述座体内设有可顶开此密封件的顶柱。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泡茶装置,包括壶体和座体,座体上设有由高至低的出液通道,壶体的底部设有与出液通道相通的出液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弹性底托,上述弹性底托设于上述座体上,上述壶体设于上述弹性底托上,上述弹性底托上开设有分别与上述出液口和上述出液通道相通的出水口,上述壶体内设有与上述出液口相匹配且可活动开启的密封件,上述座体内设有可顶开此密封件的顶柱。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泡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顶柱的端部伸入上述出水口内并处于上述出液口的下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泡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弹性底托为硅胶底托,上述座体上凹设有供上述硅胶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文水林晓东
申请(专利权)人:曾文水林晓东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5[中国|福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