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再生系统,尤指一种再生系统在对填装于其内的可燃烧的废弃材料 (如废弃的木料、布料或塑料……等)进行闷烧时,能导入外界空气,令外界空气能环绕分 布在该再生系统内的每一横断面,且随闷烧而产生的高温浓烟向上行进,以充分地焚化所 有废弃材料,并回收或再利用浓烟中富含可燃性能源的气体(材料因未完全燃烧所产生的 气体,如一氧化碳及氢气等),以实现能源再生及回收利用的目的。
技术介绍
现今人们对于各种无法直接回收的废弃材料(如废弃的木料、布料或塑料…… 等)的处理方法,一般而言,共有下列两种(1)掩埋法是将各该废弃材料掩埋于土壤中,使各该废弃材料被土壤中的微生 物缓慢地进行分解的方法;及(2)焚化法是将各该废弃材料置入焚化炉中,进行燃烧,使各该废弃材料被高温 分解为灰渣,再予以收集处理,使得各该废弃材料的体积能大幅地被缩减的方法。其中,由于掩埋法需使用广阔的场地,以便进行掩埋作业,然而,台湾地狭人稠,实 在已无多余的土地可持续地供掩埋各种废弃材料,且利用掩埋法将各该废弃材料掩埋于土 壤中时,各该废弃材料不仅将因逐渐地腐败或受到微生物分解而产生恶臭,更会令腐败而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燃性能源再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燃性能源再生系统包括:一密闭的炉体,其上设有一可启闭的第一闸门,在该第一闸门开启的状态下,该炉体内能供填装可燃烧的废弃材料,该炉体邻近顶端的位置设有一排烟管;一进气模组,设在该炉体内邻近该炉体底端的位置,该进气模组包括多个进气管,各该进气管相互连通,且由该炉体的周缘,呈等间距且对称地朝该炉体中心的方向延伸,该些进气管上邻近该炉体底端的一侧,分别呈等间距地设有多个开孔,且其中的一进气管为一点火管,该点火管的一端延伸至该炉体的中心位置,另一端则穿设在该炉体外,且该点火管的另一端设有一可启闭的第二闸门,在该第二闸门开启的状态下,能供点燃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燃性能源再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燃性能源再生系统包括一密闭的炉体,其上设有一可启闭的第一闸门,在该第一闸门开启的状态下,该炉体内 能供填装可燃烧的废弃材料,该炉体邻近顶端的位置设有一排烟管;一进气模组,设在该炉体内邻近该炉体底端的位置,该进气模组包括多个进气管,各该 进气管相互连通,且由该炉体的周缘,呈等间距且对称地朝该炉体中心的方向延伸,该些进 气管上邻近该炉体底端的一侧,分别呈等间距地设有多个开孔,且其中的一进气管为一点 火管,该点火管的一端延伸至该炉体的中心位置,另一端则穿设在该炉体外,且该点火管的 另一端设有一可启闭的第二闸门,在该第二闸门开启的状态下,能供点燃该炉体内的废弃 材料,并使该废弃材料在已被点燃且该第一闸门及第二闸门关闭的状态下,在该炉体内闷 烧;及一鼓风机,其上的一出风管穿设在该炉体内,且该出风管的一端与该进气模组相连通, 在该鼓风机作动的状态下,该鼓风机能透过该出风管,将外界空气导入该炉体内,使外界空 气透过各该开孔,由炉体底端的位置,以炉心为中心,沿不同半径的圆周方向,均勻地产生 气旋,且该鼓风机在该炉体内产生的空气压力大于外界空气压力的状态下,以令外界空气 能随闷烧该废弃材料而产生的高温浓烟,缓慢向上行进,均勻地环绕分布在该炉体内的每 一横断面,进而使得该炉体内每一横断面的该废弃材料,由下至上均勻地闷烧,令浓烟及其 中富含的可燃性能源的气体,能透过该排烟管被导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燃性能源再生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炉体的内侧周缘尚设有 一蓄水槽,该蓄水槽与一输水管相接,以积蓄来自该输水管的液体,该蓄水槽于邻近该炉体 顶端的位置,设有至少一个通气孔,在该蓄水槽内的液体受热蒸发为水蒸气的状态下,水蒸 气能透过各该通气孔进入该炉体内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燃性能源再生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排烟管位于该炉体内的 一端的管口,朝向该再生系统的底端,该再生系统在邻近该排烟管的一端的位...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