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晓蓉专利>正文

医用循环式冰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189517 阅读:3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医用循环式冰囊,包括有外层1、保温层2、隔膜3、内层4、连接管5、冰桶6、阀门7构成。其中外层1、保温层2、隔膜3、内层4是按从外到内的顺序设置。隔膜3与内层4之间设置有一冰水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8个不同部位(手腕部、肩部、肘部、背部髋部肋部、大腿部、膝部、小腿部、踝部)的冰囊,可以满足不同患处的治疗需求;采用循环加压冷疗原理在冷敷的同时对患处进行加压,有效提高了降温消肿的效果;冰囊依照人体解剖学原理设计,与患处紧密贴合,保证了最佳的治疗效果,并且安全舒适,对患处无刺激;在使用的同时不影响患者的行动,使用方便,易于操作。(*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冷敷器,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医疗物理降温方面的冰囊。
技术介绍
目前常用的物理降温采用冰袋冷敷,对于不同患处的治疗比较麻烦、治疗效果不 明显、容易对患处产生剌激、舒适度较低、功能范围较小且患者在使用过程中行动不方便, 不易于护理人员操作,保冷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冰袋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保冷效果 好的医用循环式冰囊,它有8个不同部位(手腕部、肩部、肘部、背部髋部肋部、大腿部、膝 部、小腿部、踝部)的冰囊,可以满足不同患处的治疗需求;采用循环加压冷疗原理在冷敷 的同时对患处进行加压,有效提高了降温消肿的效果;冰囊依照人体解剖学原理设计,与患 处紧密贴合,保证了最佳的治疗效果,并且安全舒适,对患处无剌激;在使用的同时不影响 患者的行动,使用方便,易于操作。 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它包括有外层1、保温层2、隔 膜3、内层4、连接管5、冰桶6、阀门7构成。即;将连接管5于冰桶6相连,在冰桶6内加 入冰水的混合物。将冰囊固定在冷疗部位,内层4贴着患处,连接管5接通冰囊。打开阀 门7,冰桶6放置高于冰囊,冰桶6内的冰水混合物沿着连接管5流入冰囊,容量适宜后,关 闭冰桶6上的阀门7。如果需要行动取下连接管5便可。当冰囊内的冰水混合物变暖时, 接好连接管5,打开阀门7,降低冰桶6的高度,使之低于冰囊,此时,冰囊内的水流回冰桶6 中。升高冰桶6,使之高于冰囊,冰桶6内的冰承混合物沿着连接管5又流入冰囊,整个过程 可以循环不断操作。8个不同部位(手腕部、肩部、肘部、背部髋部肋部、大腿部、膝部、小腿 部、踝部)的冰囊,可以满足不同患处的治疗需求;采用循环加压冷疗原理在冷敷的同时对 患处进行加压,有效提高了降温消肿的效果;冰囊依照人体解剖学原理设计,与患处紧密贴 合,保证了最佳的治疗效果,并且安全舒适,对患处无剌激;在使用的同时不影响患者的行 动,使用方便,易于操作,可广泛用于医疗机构和各个家庭。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的连接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使用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具体结构作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本实用 新型医用循环式冰囊的结构包括以下部分由外层1、保温层2、隔膜3、内层4、连接管5、冰桶6、阀门7构成。首先将连接管5于冰桶6相连,在冰桶6内加入冰水的混合物。然后将 冰囊固定在冷疗部位,内层4贴着患处,连接管5接通冰囊。最后打开阀门7,冰桶6放置 高于冰囊,冰桶6内的冰水混合物沿着连接管5流入冰囊,容量适宜后,关闭冰桶6上的阀 门7。如果需要走动取下连接管5便可。当冰囊内的冰水混合物变暖时,接好连接管5,打 开阀门7,降低冰桶6使之低于冰囊,此时,冰囊内的水流回冰桶6中。升高冰桶6,使之高 于冰囊,冰桶6内的冰水混合物沿着连接管5又流入冰囊,整个过程可以循环操作,使用方 便,易于操作,可广泛用于医疗机构和各个家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医用循环式冰囊,其特征在于,由外层(1)、保温层(2)、隔膜(3)、内层(4)、连接管(5)、冰桶(6)、阀门(7)构成,外层(1)、保温层(2)、隔膜(3)、内层(4)是按从外到内的顺序设置,隔膜(3)与内层(4)之间设置有冰水储存层。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医用循环式冰囊,其特征在于,由外层(1)、保温层(2)、隔膜(3)、内层(4)、连接管(5)、冰桶(6)、阀门(7)构成,外层(1)、保温层(2)、隔膜(3)、内层(4)是按从外到内的顺序设置,隔膜(3)与内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晓蓉
申请(专利权)人:吴晓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0[中国|成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