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188732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开关包括绝缘本体、扣合于绝缘本体的基座及部分收容于绝缘本体的按压体,绝缘本体一面镂空形成开口,基座位于开口中,基座与绝缘本体之间涂有粘性物质,基座具有位于绝缘本体外的第一表面及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第二表面凹设有凹槽,按压体可在凹槽中滑动,其中所述凹槽凹设有位于凹槽边缘的第一沟槽,使进入凹槽内的粘性物质固定于第一沟槽中。(*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开关
本技术涉及一种开关,特别指一种按压式开关。
技术介绍
现有按压式开关包括绝缘本体、部分组装于绝缘本体的按压体、定位于按压体的 可动端子、安装于按压体并抵接于绝缘本体的弹簧、扣合于绝缘本体的基座及固持于基座 的固定端子,绝缘本体设有通孔,按压体组装于绝缘本体并自通孔伸出,固定端子具有伸出 基座的安装部及与可动端子相导接的接触部,可动端子设有固定于按压体的固定部及自固 定部两侧向外延伸的两弹性抵接臂,两弹性抵接臂抵靠于固定端子的接触部,此时开关处 于导通状态。当按压压杆时,弹簧受到按压体的挤压而压縮变形,按压体带动可动端子沿固 定端子相应的接触部滑动,当可动端子的抵接臂滑出固定端子的接触部时,开关断开,松开 压杆后,弹簧回弹,推动按压体及可动端子,可动端子的抵接臂与接触部再次接触时,开关 恢复导通状态。 绝缘本体具有一镂空面形成一开口 ,基座置于开口中,从而使开关封闭,为使绝缘 本体与基座稳固结合,在基座四周涂上粘性物质,这些粘性物质不可避免的会有一部分渗 入开关内,影响开关稳定工作。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储存渗入的粘性物质进而保证开 关稳定工作的开关。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开关,包括绝缘本体、扣合于绝缘本体的基座 及部分收容于绝缘本体的按压体,绝缘本体一面镂空形成开口 ,基座位于开口中,基座与绝 缘本体之间涂有粘性物质,基座具有位于绝缘本体外的第一表面及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 表面,第二表面凹设有凹槽,按压体可在凹槽中滑动,其中所述凹槽凹设有位于凹槽边缘的 第一沟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所述凹槽设有位于凹槽边缘的第一 沟槽,使进入凹槽中的粘性物质固定于第一沟槽中,进而使得按压体在凹槽中顺利滑动。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开关的组合图; 图2是本技术开关的分解图; 图3是本技术开关另一视角的分解图; 图4是本技术开关的组合图,不包括基座和固定端子; 图5是本技术开关基座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开关的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开关100包括绝缘本体1、组装于绝缘本体1 的按压体2、定位于按压体2的可动端子3、安装于按压体2并一端抵接于绝缘本体1的弹 簧4、扣合于绝缘本体1的基座5,以及固持于基座5的固定端子6。 绝缘本体1包括两相对的第一侧壁11、垂直于第一侧壁11的第二、第三侧壁12、 13,以及连接第一、第二、第三侧壁11、12、13的底壁14,上述侧壁和底壁14共同围成一收容 空间15,收容空间15—面呈敞开状形成开口 151,基座5扣合于开口 151中,其中两第一侧 壁11上凹设有两相对的卡扣槽111,卡扣槽111未贯穿第一侧壁ll,用于固定基座5 ;所述 第二侧壁12在中间位置开设有通孔121,按压体2置于收容空间15中并自通孔121伸出绝 缘本体1外;所述第三侧壁13向第二侧壁12方向凸设有凸块131,凸块131围设成一弧形 空间,用于固定弹簧4。 按压体2包括基部21及分别置于基部21两侧的长条状压杆22和延伸部13,其 中所述基部21具有平行于第二侧壁的平行部211及自平行部211两端垂直延伸的两基板 212,平行部211开设有定位可动端子3的固持槽2111 ;所述压杆22末端具有锥形的导向 部221,利于压杆22从通孔121伸出绝缘本体1外;所述延伸部23用于定位弹簧4,弹簧4 一端定位于延伸部23,另一端定位于凸块131围设成的空间内并抵接于绝缘本体1。 可动端子3包括定位于固持槽2111中的固持部31及自固持部31两端向外延伸 的两弹性抵接臂32,所述两抵接臂32末端向内弯曲,形成两导接面321,使可动端子3与固 定端子6稳定接触。 固定端子6组装于基座5,包括两柱状安装部61及与可动端子3相导接的接触部 62,两个固定端子6组装于基座5后,两个固定端子6接触部62间距离小于可动端子3两 导接面321间距离,从而使得可动端子3与固定端子6稳定接触。 基座5为平板结构,扣合于绝缘本体1的开口 151中,具有位于绝缘本体1外的第 一表面51、与第一表面51相对的第二表面52,以及连接第一、第二表面51、52的四侧面,分 别为两相对的第一侧面53和第二、第三侧面54、55,两第一侧面53上凸设有卡钩531,与绝 缘本体1的卡扣槽111相配合;第二表面52开设有贯穿第一表面51的容置槽521,用于收 容固定端子6,同时使固定端子6固定于绝缘本体l中;第二表面52自与第二侧面54相交 处向第三侧面55方向延伸有凹槽522,凹槽522成矩形,按压体2的基部21可沿凹槽522 滑动,两固定端子6及可动端子3的两抵接臂32对称设置于凹槽522两侧,凹槽522凹设有 围绕其四周延伸的第一沟槽5221,第二表面52进一步凹设有围绕其四周的第二沟槽523, 第二沟槽523与第一沟槽5221相贯通,基座5扣合于绝缘本体1开口 151中,为避免灰尘等 杂质进入开关100,在基座5和绝缘本体1之间涂上粘性物质进行密封,粘性物质会渗入开 关100内,由于第一、第二沟槽5221、523的设置,使得粘性物质固定于第一、第二沟槽5221、 523中,避免粘性物质进入开关100的凹槽522内,影响按压体2的滑动。 下面介绍本技术开关100的组装过程将可动端子3卡入按压体2的固持槽 2111中,两抵接臂32位于基部21的两基板212之间,再将弹簧4 一端套设于锥形延伸部 23,然后把安装有可动端子3和弹簧4的按压体2装入绝缘本体1的收容空间15内,压杆 22自绝缘本体1的通孔121伸出绝缘本体1夕卜,两基板221分别抵接于绝缘本体1的两第一侧壁11上,弹簧4的另一末端位于凸块131围设成的空间内并抵靠于绝缘本体l,此时弹 簧4处于最小压縮变形状态,然后把固定端子6插入基座5的容置槽521内,安装部61自 基座5的第二表面52伸出第一表面51,然后通过基座5的卡钩531与绝缘本体1的卡扣槽 111相扣合使基座5定位于绝缘本体l,此时可动端子3抵靠于固定端子2的接触部62上, 最后在基座5和绝缘本体1之间涂上粘性物质。 下面介绍本技术开关100的工作过程由于在常态情况下,可动端子3的抵接臂32因受到固定端子6的挤压而发生弹性变形,其导接面321分别紧密抵靠于两固定端子6的接触部62上,所以开关100于未受力状态下处于导通状态。当按压压杆22时,按压体2沿凹槽522滑动,弹簧4受到按压体2的挤压而压縮变形,按压体2带动可动端子3使其沿固定端子6的接触部62滑动,当可动端子3的抵接臂32滑出固定端子6接触部62时,开关100处于断开状态。松开压杆22后,弹簧4回弹推动按压体2沿凹槽522滑动,当抵接臂32与固定端子6的接触部62再次接触时,开关100恢复导通状态。 本技术开关100为避免灰尘等杂质进入开关100,在基座5和绝缘本体1之间涂上粘性物质,粘性物质会渗入开关100,绝缘本体1设有凹槽522,按压体2可沿凹槽522滑动,凹槽522凹设有围绕其四周延伸的第一沟槽5221,第二表面52进一步凹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开关,包括绝缘本体、扣合于绝缘本体的基座及部分收容于绝缘本体的按压体,绝缘本体一面镂空形成开口,基座位于开口中,基座与绝缘本体之间涂有粘性物质,基座具有位于绝缘本体外的第一表面及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第二表面凹设有凹槽,按压体可在凹槽中滑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凹设有位于凹槽边缘的第一沟槽。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开关,包括绝缘本体、扣合于绝缘本体的基座及部分收容于绝缘本体的按压体,绝缘本体一面镂空形成开口,基座位于开口中,基座与绝缘本体之间涂有粘性物质,基座具有位于绝缘本体外的第一表面及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第二表面凹设有凹槽,按压体可在凹槽中滑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凹设有位于凹槽边缘的第一沟槽。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沟槽沿凹槽四周延伸。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表面进一步凹设有围绕第二表面 四周延伸的第二沟槽。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沟槽相贯通。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进一步包括组装于基座的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鑫云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