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186753 阅读:2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其包括底壁及设置在底壁周边的周边壁,由底壁之上表面和周边壁围成第一收容腔,该周边壁包括第一周边壁,在该第一收容腔与第一周边壁邻接的一侧自第一周边壁外侧切入形成贯穿绝缘本体的切口,使得绝缘本体之俯视图具有同时与第一周边壁和底壁相交并且相互平行的第一切边和第二切边,以及与第一切边和第二切边相连并与底壁相交的第三切边,第二周边相较第一周边壁更靠近第三切边,从而在底壁上形成了可容设电子元件的大切口。(*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电连接器广泛应用在电子设备中,在电子元件中起到相互电性连接的作用。如图 4所示,该电连接器以表面黏着方式焊接在基板上的,其包括底壁20,枢接于底壁20 —侧的 盖体30,卡类元件先插入至盖体30背面的收容腔300内,由装载有卡类元件的盖体30盖合 至底壁30上,与底壁20中间部分的导电区域201电性导接,通过这样的电连接器元件,卡 类元件可与基板电性导接。鉴于电子设备朝向微型化趋势发展,需要设计结构紧凑,及充分 利用基板上方之容置空间的电连接器,上述现有技术之电连接器较占用基板上方的容置空 间,不能适应微型化趋势的发展,故有必要对其进行改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并能充分利用基板上方空 间的电连接器。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 缘本体,其包括底壁及设置在底壁周边的周边壁,由底壁之上表面和周边壁围成第一收容 腔,该底壁周边包括相对的第一周边和第二周边,相对的第三周边和第四周边;周边壁包括 设置在第一周边上的第一周边壁,在该第一收容腔与第一周边壁邻接的一侧自第一周边壁 外侧切入形成贯穿绝缘本体的切口 ,使得绝缘本体之俯视图具有同时与第一周边壁和底壁 相交并且相互平行的第一切边和第二切边,以及与第一切边和第二切边相连并与底壁相交 的第三切边,其特征在于第二周边相较第一周边壁更靠近第三切边,并在底壁第三切边与 第二周边之间的区域提供若干端子收容孔。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另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其包 括绝缘本体,该绝缘本体包括底壁,及设置在底壁周边且相对的第一边墙、第二边墙,与相 对的第三边墙、第四边墙,第一边墙、第二边墙、第三边墙、第四边墙高出底壁上表面且相互 连接,底壁上较第二边墙更靠近第一边墙设置有若干端子收容孔,每一端子收容孔垂直穿 透底壁之相对的上下表面,在底壁之上表面形成供放置元件的第一收容空间,其特征在于 在底壁上开设贯穿绝缘本体的切口 ,以在底壁之上表面所在平面之下形成与第一收容空间 相互连通的第二收容空间,该切口之俯视图具有邻近端子收容孔所在区域且与底壁相交的 第一切线,在底壁第一边墙与第一切线之间的区域提供上述端子收容孔;其中,第一边墙较 第二边墙更靠近该第一切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由于在底壁上形成的切口或收容空 间占底壁整个面积超过二分之一以上,电连接器上让渡出来的大切口或收容空间可以让基 板上方布置的电子元件容设其内,就电连接器与其下的基板而言,结构更加紧凑、电连接器 本身就能充分利用基板的上方空间。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之电连接器之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之电连接器之立体图,其上放置有元件; 图3是图1所示之电连接器之绝缘本体之俯视图; 图4是现有技术电连接器之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来详细说明本技术电连接器的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之实施例为一种可放置在基板上的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10,以及设置在绝缘本体10上的盖体17。 绝缘本体IO包括底壁101及设置在底壁周边的周边壁,底壁周边包括相对的第一 周边及第二周边,相对的第三周边及其第四周边,周边壁包括各自设置在第一周边、第二周 边、第三周边及第四周边上的第一周边壁11、第二周边壁13、第三周边壁14以及第四周边 壁15,第一周边壁11、第二周边壁13、第三周边壁14与第四周边壁15高出底壁101之上 表面并与底壁101之上表面形成供放置元件1的第一收容空间19,第一周边壁11、第二周 边壁13、第三周边壁14与第四周边壁15相互连接与底壁101之上表面形成第一收容空间 19之四个周边角部,限制第一收容空间19内的元件1相对绝缘本体10前后左右移动。其 中,第一周边壁11、第三周边壁14与第四周边壁15相互邻接以分别形成具直角的周边角 部。该盖体17进一步枢接在第二周边壁13相对的两侧,用以盖合放置在第一收容空间19 内的元件l。 在该第一收容腔19与第一周边壁11邻接的一侧自第一周边壁11外侧切入形成 贯穿绝缘本体10的切口 18,以在底壁101之上表面所在平面之下形成与第一收容空间19 相互连通的第二收容空间,该切口 18之俯视图具有同时与第一周边壁11和底壁101相交 并且相互平行的第一切边18a和第二切边18b,以及与第一切边18a和第二切边18b相连且 与底壁101相交的第三切边18c,第二周边壁13相较第一周边壁11更靠近第三切边18c。 该切口 18之横向尺寸A小于第一收容空间19与第一周边壁11相接之横向尺寸B。并且, 绝缘本体10在第三周边壁14与其邻近的第一切边18a之间的底壁区域,以及在第四周边 壁15与其邻近的第二切边18b之间的底壁区域提供一具同一平面的承载面,以更好地承载 放置在第一收容空间19内的元件1。 本实施例中,在第二周边壁13与第三切边18c之间的底壁区域为一连续的实体结 构,且仅在此区域提供若干垂直穿透绝缘本体10之上下表面的端子收容孔16,各个端子收 容孔16之间相互不连通。如此,在底壁101上形成的切口占整个底壁面积超过二分之一以 上,且将端子收容孔16设置的位置挤到第二周边壁13与第三切边18c之间较小面积的底 壁区域。该电连接器的上述让渡出来的大切口 18可让基板上方布置的电子元件容设其内, 这样就电连接器与其下的基板而言,结构更加紧凑、电连接器本身能充分利用基板的上方 空间。 上述描述的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当然并不限于此。例如,在其它一些实施 例中,该绝缘本体10,具有高出底壁之上表面的第一周边壁、第三周边壁与第四周边壁但无5高出底壁之上表面的第二周边壁。并且各个周边壁之间并未一定要相互连接的方式,也可 相互邻接的方式。 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提供的实施方式,不是全部或唯一的实施方式,本领域 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技术说明书而对本技术技术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变 化,均为本技术的权利要求所涵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其包括底壁及设置在底壁周边的周边壁,由底壁之上表面和周边壁围成第一收容腔,该底壁周边包括相对的第一周边和第二周边,相对的第三周边和第四周边;周边壁包括设置在第一周边上的第一周边壁,在该第一收容腔与第一周边壁邻接的一侧自第一周边壁外侧切入形成贯穿绝缘本体的切口,使得绝缘本体之俯视图具有同时与第一周边壁和底壁相交并且相互平行的第一切边和第二切边,以及与第一切边和第二切边相连并与底壁相交的第三切边,其特征在于:第二周边相较第一周边壁更靠近第三切边,并在底壁第三切边与第二周边之间的区域提供若干端子收容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其包括底壁及设置在底壁周边的周边壁,由底壁之上表面和周边壁围成第一收容腔,该底壁周边包括相对的第一周边和第二周边,相对的第三周边和第四周边;周边壁包括设置在第一周边上的第一周边壁,在该第一收容腔与第一周边壁邻接的一侧自第一周边壁外侧切入形成贯穿绝缘本体的切口,使得绝缘本体之俯视图具有同时与第一周边壁和底壁相交并且相互平行的第一切边和第二切边,以及与第一切边和第二切边相连并与底壁相交的第三切边,其特征在于第二周边相较第一周边壁更靠近第三切边,并在底壁第三切边与第二周边之间的区域提供若干端子收容孔。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电连接器包括有盖体,其枢接在第二 周边相对的两侧。3.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绝缘本体包括各自设置在第二周边、 第三周边和第四周边上的第二周边壁、第三周边壁及第四周边壁,第一周边壁、第二周边 壁、第三周边壁及第四周边壁高出底壁上表面并相互连接围成该第一收容腔,该切口之横 向尺寸小于第一收容空间与第一周边壁相接之横向尺寸。4.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绝缘本体包括各自设置在第二周边、 第三周边和第四周边上的第二周边壁、第三周边壁及第四周边壁,该绝缘本体包括相对的 第三周边壁和第四周边壁,第一周边壁、第二周边壁、第三周边壁及第四周边壁高出底壁之 上表面并且相互连接形成该第一收容空间的四个周边角部,供放置在第一收容空间内的元 件限制其前后左右相对绝缘本体移动。5.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绝缘本体包括各自设置在第三周边、 第四周边上的第三周边壁、第四周边壁,第一周边壁、第三周边壁及第四周边壁高出底壁之 上表面并相互邻接以分别形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正清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