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热装置和使用该加热装置的衣物烘干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186348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加热装置和使用该加热装置的衣物烘干设备。其中衣物烘干设备包括机壳、安装在机壳内以用于容纳待烘干衣物的内筒、以及与内筒连通用来供气流通过并进入内筒以烘干衣物的气流通道;加热装置设有扰流件以使经过其附近的气流产生紊流。通过这种结构,可使将要进入衣物处理桶内的热空气充分混和,从而提高热空气的热交换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加热装置。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使用上述加热装置的衣物烘干设备。
技术介绍
现有的衣物烘干设备,如干衣机和集洗衣与干衣功能为一体的洗衣干衣机等通常 有如下烘干过程在加热装置的作用下,干燥的空气在加热管道中被加热管加热成干燥的 热空气,然后进入衣物处理桶内与湿的衣物发生热交换,将衣物中的水分带走,形成比较潮 湿的热空气,然后经过衣物处理桶上所设置的出口进入冷凝管道,经过冷凝装置的冷凝作 用,比较潮湿的热空气中的水分被冷凝成水,然后经过排水管排出,而被冷凝后的空气成为 相对干燥的冷空气,在风扇的作用重新被导入加热管道中,经过加热形成干燥的热空气进 入下一个循环,如此周而复始,直至烘干程序结束。通常,在加热管道内流动的气流是分层流动的,所以经过加热管加热后,各层气流 的温度并不一致,往往靠近加热管附近的气流层温度较高,而远离加热管(如加热管道侧 壁附近)的气流层则温度较低,如此,进入衣物处理桶内的热空气的换热效率就比较低。为 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会让不同层的气流在进入衣物处理桶前进行预混和,从而使热 空气整体的温度分布比较均勻。例如,在加热管道的侧壁上设置扰流板以使流过其附近的 气流层产生紊流而混和。然而,由于加热管道侧壁附近的气流层本来就温度较低,所以在侧 壁附近产生的气流层混和并不会给热空气的整体热交换能力带来太多的提升;并且,如果 加热管道的截面尺寸较大的话,加热管道的中心区、或者靠近加热管道的相对侧侧壁的气 流层就无法被充分混和。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的衣物烘干设备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 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热装置,不仅可加热通过其的气流,而且可使气流产生紊流。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使用上述加热装置的衣物烘干设备,该加热装置可 使将要进入衣物处理桶内的热空气充分混和,从而提高热空气的热交换能力。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衣物烘干设备,其包括机壳;内筒,安装在机壳内以用于容纳待烘干衣物;气流通道,与内筒连通以定义气流路径,从而使气流沿该路径通过并进入内筒以 烘干衣物;加热装置,设置在所述气流通道内以用于加热将要流入内筒中的气流,所述加热 装置设有扰流件以使经过其附近的气流产生紊流。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扰流件是通过使加热装置的本体变形而形成的。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热装置具有上游端和下游端,所述扰流件位于 所述加热装置的下游端。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热装置包括蜿蜒设置并定义有第一平面的第一 加热管,所述扰流件是通过将加热装置的末端相对于所述第一平面弯折一定角度而形成。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热装置还包括蜿蜒设置并定义有第二平面的第 二加热管,所述第二平面基本上平行于第一平面,且所述扰流件朝向所述第二平面弯折。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气流通道包括相互连接以包围所述加热装置的若 干侧壁,在所述若干侧壁的至少之一上设置有使经过其附近的气流产生紊流的凸出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该衣物烘干设备进一步包括用于冷凝从内筒中流出的 气流的冷凝装置。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进一步包括设置在气流通道内的风扇以用来使气体沿 气流路径循环流动,所述加热装置位于所述风扇的下游。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衣物烘干设备为干衣机或洗衣干衣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加热管包括基本上平行于所述气流路径延伸 的若干段。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适用于衣物烘干设备的加热装置,其中衣物烘 干设备包括机壳、安装在机壳内以用于容纳待烘干衣物的内筒、以及与内筒连通用来供气 流通过并进入内筒以烘干衣物的气流通道;其特征在于,加热装置设有扰流件以使经过其 附近的气流产生紊流。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扰流件是通过使加热装置的本体变形而形成的。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该加热装置具有上游端和下游端,所述扰流件位于所 述加热装置的下游端。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该加热装置包括蜿蜒设置并定义有第一平面的第一加 热管,所述扰流件是通过将加热装置的末端相对于所述第一平面弯折一定角度而形成。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该加热装置还包括蜿蜒设置并定义有第二平面的第二 加热管,所述第二平面基本上平行于第一平面,且所述扰流件朝向所述第二平面弯折。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加热装置上设置扰流件,可使加热 装置附近的具有较高温度的气流层率先混和,随后进一步与气流通道侧壁附近的气流层混 和,从而确保气流通道内的热空气的整体具有较高的热交换能力;此外,在气流通道的侧壁 上进一步设置凸出部,来增强其附近的气流层与加热装置附近的气流层之间的混合,从而 进一步提高将要进入内筒的热空气的热交换能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衣物烘干设备一具体实施方式的平面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加热装置一具体实施方式的平面示意图;图3为图2中的加热装置应用于图1中的衣物烘干设备的工作示意图;图4与图3类似,揭示了本专利技术加热装置应用于衣物烘干设备的另一实施方式。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所示的衣物烘干设备为集洗衣和烘干功能的洗衣干衣机,当然本领域的普通 技术人员可轻易想到的是,衣物烘干设备还可以是仅具有烘干功能的干衣机或其他设备。 所以,以下主要是以洗衣干衣机为例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现,而本专利技术的实施并不仅限 该等设备上。如图1所示,洗衣干衣机100包括一机壳10、设置在机壳内的一外筒20、可旋转地 设置在外筒内的一内筒30、用于驱动内筒旋转的一电机40、与内筒连接的排水系统、以及 与内筒连通的一气流通道60。其中,机壳10的前部设有可枢转开合的门11,可供待洗或待 烘干的衣物装入内筒30。外筒通常被一缓冲装置(未图示)支撑在机壳10内。内筒30大 致呈圆柱状,其桶壁上设有若干通孔(未图示),以供水或气体排出。内筒30内壁上通常还 设置有沿圆周分布的若干提升筋(未图示),用来在内筒旋转的时候将衣物提升至高处并 随后摔落到内筒内的底部。内筒30的后壁延伸出一旋转轴(未标示),一皮带41将该旋转 轴和电机40的电机轴(未标识)连接,从而电机40可以驱动内筒30旋转。排水系统包括 排水泵50和排水管51,从而通过排水泵50的工作可将洗衣水排出机壳10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气流通道60与内筒30连通,以建立一气流路径。一风扇80设 置在气流通道60内,其可产生吹吸力,以驱动气流沿气流路径流动,如图中箭头所示。气流 通道60包括一冷凝管道61和一加热管道62。一加热装置70设置在加热管道62内以加 热通过加热管道并准备进入内筒30的气流。本实施方式中,一气体冷凝器90设置冷凝管 道61内,其包括交叉设置但并不连通的若干第一通道(未标示,垂直于图面)和第二通道 (未标示,平行于气流路径)。其中第一通道供外部的空气通过,而第二通道供自内筒30排 出的湿空气通过。通过这种结构,可使具有较高温度的湿空气中的湿气被完全冷凝成水,从 而达到良好的冷凝效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轻易想到的是,冷凝装置还可以是设置 在冷凝区内的喷淋装置或与冷凝区可实现热交换的液体冷凝装置。参考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加热装置70大致位于加热管道62的中心 区域,并处于风扇82的下游。其包括上下分布、并排设置的第一和第二加热管71、7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衣物烘干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内筒,安装在机壳内以用于容纳待烘干衣物;气流通道,与内筒连通以定义气流路径,从而使气流沿该路径通过并进入内筒以烘干衣物;加热装置,设置在所述气流通道内以用于加热将要流入内筒中的气流,所述加热装置设有扰流件以使经过其附近的气流产生紊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衣物烘干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内筒,安装在机壳内以用于容纳待烘干衣物;气流通道,与内筒连通以定义气流路径,从而使气流沿该路径通过并进入内筒以烘干 衣物;加热装置,设置在所述气流通道内以用于加热将要流入内筒中的气流,所述加热装置 设有扰流件以使经过其附近的气流产生紊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烘干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件是通过使加热装置的 本体变形而形成的。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烘干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具有上游端和下游 端,所述扰流件位于所述加热装置的下游端。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烘干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包括蜿蜒设置并定 义有第一平面的第一加热管,所述扰流件是通过将加热装置的末端相对于所述第一平面弯 折一定角度而形成。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衣物烘干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还包括蜿蜒设置并 定义有第二平面的第二加热管,所述第二平面基本上平行于第一平面,且所述扰流件朝向 所述第二平面弯折。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衣物烘干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通道包括相互连接以包 围所述加热装置的若干侧壁,在所述若干侧壁的至少之一上设置有使经过其附近的气流产 生紊流的凸出部。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烘干设备,其特征在于,该衣物烘干设备进一步包括用于 冷凝从内筒中流出的气流的冷凝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继豪燕志华
申请(专利权)人:博西华电器江苏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