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186107 阅读:2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生态油,其组分为:酸类25%、酮类27%、醇类14%、酚类9%、醛类3%、酯类2%、其它类20%。本生态油的黏度适中,热值高,约18~22MJ/kg,该生态油可以应用于工业锅炉和窑炉的燃料,还可以代替汽油、柴油作在重工业领域上应用,些外,还可以提取高附加值的化学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新能源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生物质能源。
技术介绍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类目前使用的主要能源 有石油、天然气和煤炭3种。根据国际能源机构统计,地球上这3种能源供人类开采的年限 分别只有35年、50年和240年左右。因此,开发新能源已成关系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 大课题。生物质能是由植物与太阳能的光合作用而贮存于植物中的太阳能。据估计,植物 每年贮存的能量相当于世界主要燃料消耗的10倍,而作为能源的利用量还不到其总量的 1 %。通过生物质能转换技术,可以高效地利用生物质能源,生产各种清洁燃料,替代煤炭、 石油和天然气等燃料。目前,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都在致力于开发高效、无污染的生物质能利用 技术,以达到保护矿产资源,保障能源安全,实现CO2减排,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生 物质能将成为未来能源重要组成部分,专家估计到2015年全球总能耗将有40%来自生物 质能源,主要通过生物质能发电和生物质液体燃料的产业化发展实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态油,籍以代替传统能源,缓解能源危机。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生态油,其化学组分为乙酸、丙酮、1, 6-脱水-β -D-吡喃葡萄糖、1,4- 二恶烷-2,5- 二醇、1-羟基-2-丙酮、甲醇、邻苯二酚、 1-乙酰氧基-2- 丁酮、甲酸、2 (5Η)-呋喃酮、甲酸乙酸酐、糠醛、2-甲氧基-4-甲基-苯酚、 β -D-吡喃葡萄糖、2-甲氧基苯酚、1,3,5-三氧六环、3-甲基-3- (1-乙氧基乙氧基)-1- 丁 烯、3-甲基-1,3-环戊二酮、四氢-8a-甲基-4H,5H-吡喃[4,3_d]-l,3-二氧己、香草醛。进一步地,其化学组分还包含有2,6_ 二甲氧基苯酚、3-甲氧基-1,2-苯二酚、 D-甘露糖、氧代丙酸乙醋、1,2-乙二醇单乙酯、1,2,3-三甲氧基5-甲苯、4-羟基_3_5_ 二 甲氧基-苯甲酸、1-(4_羟基-3-甲氧基苯基)-乙酮、丙酸、1,2,4_三甲氧基苯、1-(4_羟 基-3-甲氧基苯基)-2-丙酮、4-甲基-1,2-苯二酚。更进一步地,其化学组分还包含有1,4 3,6-二脱水-a-D-吡喃葡萄糖、4-羟 基-3-甲氧基-苯乙酸、5-羟甲基-2-糠醛、戊醛、2-甲氧基-3- (2-烯丙基)-苯酚、甲氧基 丁子香酚、4-乙基-2-甲氧基苯酚、1-(4-羟基3,5- 二甲氧基苯基)-乙酮、2-戊酮、3- 丁 氧基-2-甲基-1- 丁烯、碳酸异丙烯酯、己酸异丙酯、2-羟基丙酸。具体地,所述各种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为乙酸19. 47 21. 57%、丙酮11. 49 13. 49%、1,6-脱水-β-D-吡喃葡萄糖 8. 97 10. 97%、1,4-二恶烷-2,5-二醇 6. 87 8. 97%, 1-羟基-2-丙酮 6. 87 8. 87 %、甲醇 5. 58 7. 78 %、邻苯二酚 1. 54 3. 54 %、 1-乙酰氧基-2- 丁酮 1. 33 、3. 33%、甲酸 1. 20 3. 15%、2 (5Η)-呋喃酮 1. 08 3. 08%、4甲酸乙酸酐0. 66 2. 66%、糠醛0. 61 2. 60%,2-甲氧基-4-甲基-苯酚0. 60 2. 60%、 β -D-吡喃葡萄糖0. 56 2. 56%、2-甲氧基苯酚0. 53 2. 33%、1,3,5-三氧六环0. 10 2. 13%,3-甲基-3-(1-乙氧基乙氧基)-1-丁烯0. 07 2. 02%,3-甲基_1,3_环戊二酮 0. 04 2. 04%、四氢-8a-甲基 _4Η,5Η_ 吡喃[4,3_d]-l,3-二氧己 0. 02 1.82%、香草醛 0. 01 2. 01% ;2,6_ 二甲氧基苯酚 0. 48 1. 53%,3-甲氧基 _1,2_ 苯二酚 0. 51 1. 51%、D_ 甘 露糖0. 35 1. 36%、氧代丙酸乙醋0. 24 1. 24%、1,2-乙二醇单乙酯0. 17 1. 17%、1, 2,3-三甲氧基5-甲苯0. 10 1. 11 %、4_羟基-3-5-二甲氧基-苯甲酸0. 09 1.09%、 1-(4_羟基-3-甲氧基苯基)-乙酮0. 08 1. 09%、丙酸0. 07 1. 11 %、1,2,4-三甲氧基 苯0. 05 1. 06%、1-(4_羟基-3-甲氧基苯基)-2_丙酮0. 03 1.02%、4_甲基_1,2_苯 二酚 0. 02 1. 01% ;1,4 3,6-二脱水-a-D-吡喃葡萄糖0.25 0.73%、4_羟基-3-甲氧基-苯 乙酸0. 24 0. 72 %、5_羟甲基-2-糠醛0. 22 0. 68 %、戊醛0. 27 0. 87 %、2_甲氧 基-3- (2-烯丙基)-苯酚0. 08 0. 57 %、甲氧基丁子香酚0. 06 0. 56 %、4-乙基-2-甲 氧基苯酚0. 09 0. 56%、1-(4-羟基3,5- 二甲氧基苯基)-乙酮0. 05 0. 54%、2_戊酮0.03 0. 53%、3_ 丁氧基-2-甲基-1-丁烯0. 03 0. 52% .、碳酸异丙烯酯0. 19%、己酸 异丙酯0. 15%、2_羟基丙酸0. 05%。生态油的化学组分还包含有水分,所述水分占总量的质量百分比为1 50%。所述水分占总量的质量百分比为10 30%。所述水分占总量的质量百分比为15 25%。本专利技术所得的生态油的黏度适中,热值高(约18 22MJ/kg),可以应用于工业锅 炉和窑炉的燃料,还可以代替汽油、柴油作在重工业领域上应用,些外,还可以提取高附加 值的化学品。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生态油制备工艺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生态油制备工艺涉及的设备系统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的生态油较佳的组分为水分20%、除水分以外的组分为80%,其中除水 以外的组分的质量百分含量为乙酸20. 55%、丙酮12. 40%、1,6-脱水-0-0_吡喃葡萄 糖 9. 86 %、1,4- 二恶烷-2,5- 二醇 7. 90 %、1-羟基 _2_ 丙酮 7. 85 %、甲醇 6.72%、邻苯二 酚2. 50 %、1-乙酰氧基-2- 丁酮2. 40 %、甲酸2. 25 %、2 (5H)-呋喃酮2.12%、甲酸乙酸酐1.72%、糠醛1. 56%,2-甲氧基-4-甲基-苯酚1.60%、β-D-吡喃葡萄糖1.62%、2_甲氧 基苯酚1.59%、1,3,5_三氧六环1.02%、3-甲基-3_(1_乙氧基乙氧基)丁烯0. 98%, 3-甲基-1,3-环戊二酮 1. 18%、四氢-8&-甲基-4扎5!1-吡喃[4,3_d]-l,3-二氧己 1. 18%, 香草醛0. 93% ;2,6_ 二甲氧基苯酚0.90%、3_甲氧基-1,2_苯二酚0. 95 %、D-甘露糖0.89%、 氧代丙酸乙醋0. 72%U,2-乙二醇单乙酯0. 66%、1,2,3-三甲氧基5-甲苯0. 57%、4_羟基-3-5-二甲氧基-苯甲酸0. 69%、1-(4_羟基-3-甲氧基苯基)-乙酮0.62%、丙酸 0. 52 %、1,2,4-三甲氧基苯0. 56%、1-(4_羟基-3-甲氧基苯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生态油,其化学组分包括:乙酸、丙酮、1,6-脱水-β-D-吡喃葡萄糖、1,4-二恶烷-2,5-二醇、1-羟基-2-丙酮、甲醇、邻苯二酚、1-乙酰氧基-2-丁酮、甲酸、2(5H)-呋喃酮、甲酸乙酸酐、糠醛、2-甲氧基-4-甲基-苯酚、β-D-吡喃葡萄糖、2-甲氧基苯酚、1,3,5-三氧六环、3-甲基-3-(1-乙氧基乙氧基)-1-丁烯、3-甲基-1,3-环戊二酮、四氢-8a-甲基-4H,5H-吡喃[4,3-d]-1,3-二氧己、香草醛。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生态油,其化学组分包括乙酸、丙酮、1,6 脱水 β D 吡喃葡萄糖、1,4 二恶烷 2,5 二醇、1 羟基 2 丙酮、甲醇、邻苯二酚、1 乙酰氧基 2 丁酮、甲酸、2(5H) 呋喃酮、甲酸乙酸酐、糠醛、2 甲氧基 4 甲基 苯酚、β D 吡喃葡萄糖、2 甲氧基苯酚、1,3,5 三氧六环、3 甲基 3 (1 乙氧基乙氧基) 1 丁烯、3 甲基 1,3 环戊二酮、四氢 8a 甲基 4H,5H 吡喃[4,3 d] 1,3 二氧己、香草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油,其特征在于,其化学组分还包含有2,6_二甲氧基苯 酚、3-甲氧基-1,2-苯二酚、D-甘露糖、氧代丙酸乙醋、1,2-乙二醇单乙酯、1,2,3-三甲氧 基5-甲苯、4-羟基-3-5- 二甲氧基-苯甲酸、1- (4-羟基-3-甲氧基苯基)-乙酮、丙酸、1, 2,4_三甲氧基苯、1-(4_羟基-3-甲氧基苯基)-2-丙酮、4-甲基-1,2-苯二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态油,其特征在于,其化学组分还包含有1,4 3,6_ 二 脱水_ α -D-吡喃葡萄糖、4-羟基-3-甲氧基-苯乙酸、5-羟甲基-2-糠醛、戊醛、2_甲氧 基-3- (2-烯丙基)-苯酚、甲氧基丁子香酚、4-乙基-2-甲氧基苯酚、1-(4-羟基3,5- 二甲 氧基苯基)-乙酮、2-戊酮、3- 丁氧基-2-甲基-1- 丁烯、碳酸异丙烯酯、己酸异丙酯、2-羟 基丙酸。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态油,其特征在于,所述各种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为乙酸19. 47 21. 57%、丙酮11. 49 13. 49%、1,6-脱水-β-D-吡喃葡萄糖8. 97 10. 97 %、1,4_ 二恶烧-2,5- 二醇 6. 87 8. 97 %、1_ 羟基 _2_ 丙酮 6. 87 8. 87 %、甲 醇5. 58 7. 78%、邻苯二酚1. 54 3. 54% Λ~乙酰氧基_2_ 丁酮1. 33 、3. 33%、甲酸1.20 3. 15%、2(5Η)_呋喃酮1. 08 3. 08%、甲酸乙酸酐0. 66 2. 66%、糠酸0. 61 2.60%,2-甲氧基-4-甲基-苯酚0. 60 2. 60%、β -D-吡喃葡萄糖0. 56 2. 5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平常厚春马革陈燕芳曾剑飞刘安庆许浩达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迪森热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