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钢筋混凝土框架施工的脚手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185745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施工工具,尤其是一种搭设省时省力的用于钢筋混凝土框架施工的脚手架,脚手架是由横杆(21)、立杆(23)、斜杆(22)相互连接形成的网架结构,所述网架结构设置在由上层梁(1)的钢模板、下层梁(3)、立柱(4)组成的框架内,且网架结构包括至少一组沿下层梁(3)延伸方向间隔布置的立杆(23),组内立杆(23)的顶点按中间高两端低的拱形分布,每组立杆(23)组成的平面内设置有两根底部分别位于下层梁(3)和两侧立柱(4)交接处的斜杆(22),斜杆(22)与跨过的立杆(23)固定连接。适用于框架结构的建筑,尤其是工业建筑施工中梁结构施工过程中的支撑。(*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施工工具,尤其是用于钢筋混凝土框架施工的脚手架
技术介绍
大型工业混凝土框架梁每根重量在50吨以上,净跨在8米以上,施工中如支撑不好,危 险性很大。为了施工安全,脚手架的搭设通常采用满堂脚手架,即从士O.OOm开始搭设脚手 架一直到建筑物的顶端,浪费大量材料及人工费,且施工时间较长。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的不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搭设省时省力的用于 钢筋混凝土框架施工的脚手架。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用于钢筋混凝土框架施工的脚手架, 脚手架是由横杆、立杆、斜杆相互连接形成的网架结构,所述网架结构设置在由上层梁的钢 模板、下层梁、立柱组成的框架内,且网架结构包括至少一组沿下层梁延伸方向间隔布置的 立杆,组内立杆的顶点按中间高两端低的拱形分布,每组立杆组成的平面内设置有两根底部 分别位于下层梁和两侧立柱交接处的斜杆,斜杆与跨过的立杆固定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的脚手架相比,本技术通过将立杆架设在上层梁 和下层梁之间,通过立杆的变形将载荷传递给斜杆,并通过斜杆将上层梁载荷传递到立柱和 下层梁的交接处,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同时,避免了搭设满堂脚手架,脚手架的钢管用量小, 因此搭设省时省力,縮短了施工时间且脚手架钢管能周转使用。附图说明图l是本技术的主视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用于钢筋混凝土框架施工的脚手架,脚手架是由横杆21、立杆23、斜杆22 相互连接形成的网架结构,所述网架结构设置在由上层梁l的钢模板、下层梁3、立柱4组成 的框架内,且网架结构包括至少一组沿下层梁3延伸方向间隔布置的立杆23,组内立杆23的 顶点按中间高两端低的拱形分布,每组立杆23组成的平面内设置有两根底部分别位于下层梁3和两侧立柱4交接处的斜杆22,斜杆22与跨过的立杆23固定连接。所述立杆23即纵向垂直于水平面设置的钢管,所述横杆21即横向平行于水平面设置的钢 管,所述斜杆22即与立杆交叉不垂直于也不平行于水平面的钢管。施工时,立杆23、横杆21、斜杆22相互通过扣具锁紧连成整体网架结构。通过网架结构 的支撑安装上层梁l的钢模板,通过立杆23及斜杆22使上层梁1的钢模板中部向上拱起。钢模 板安装好后,对上层梁l进行混凝土浇注,当上层梁l混凝土浇注完成后,上层梁l受重力影 响在弯矩作用下下沉,此时,支撑的立杆23相应变形,因斜杆22与立杆23连接在一起,在立 杆23变形的同时,斜杆22反抗立杆23的变形也相应受力并将上层梁1的载荷传到下层梁3和两 侧立柱4的交接处。与现有的脚手架相比,本技术通过将立杆23架设在上层梁1和下层梁3之间,通过立 杆23的变形将载荷传递给斜杆22,并通过斜杆22将上层梁1载荷传递到两侧立柱4和下层梁3 的交接处,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同时,避免了搭设满堂脚手架,脚手架的钢管用量小,因此搭 设省时省力,縮短了施工时间且脚手架钢管能周转使用,上层梁l施工完并达到要求强度后 ,即可将脚手架拆除,用于下一层脚手架的搭设,并以此循环。为了避免立杆23拱起设置对上层梁1成型后水平的影响,在保证立杆23变形传力的同时 保证上层梁l的水平,按照相关国家施工规范,所述拱形分布的拱起量是上层梁3长度的1%。3%0。为了使组内立杆23的变形量与上层梁1的弯矩一致,即立杆23突出量与受力大小成比例 ,所述拱形分布的顶点与上层梁l最大弯矩点在同一垂线上。为了避免拱形分布顶点两侧的立杆23与异侧斜杆22连接,造成斜杆22受力由小变大再由 大变小,导致斜杆22沿拱形分布顶点两侧变形方向不一致,进而导致脚手架结构不稳定,所 述拱形分布顶点两侧的立杆23分别与同侧的斜杆22连接。为了增加框架内脚手架的稳定性,所述网架结构包括至少两组立杆23,从而形成稳定的 矩形网格结构。实施例一如图l、图2所示,工业建筑重型框架结构,上层梁l、下层梁3设计静荷载为100吨,跨 度为8米。脚手架是由横杆21、立杆23、斜杆22相互连接形成的网架结构,所述网架结构设 置在由上层梁l的钢模板、下层梁3、立柱4组成的框架内,且网架结构包括两组沿下层梁3延 伸方向均布的立杆23,组内立杆23的顶点按中间高两端低的拱形分布,拱形分布的拱起量设 置为上层梁3长度的3%。,拱形分布的顶点与上层梁l最大弯矩点在同一垂线上,根据上层梁l4的长度、重量、变形量进行计算,立杆23组内密度与之相匹配,每组立杆23组成的平面内设 置有两根底部分别位于下层梁3和两侧立柱4交接处的斜杆22,斜杆22左右对称设置,两根斜 杆22的顶点交汇与拱起分布的顶点,斜杆22与跨过的每一根同侧立杆23固定连接。施工前,应当根据下层梁3、立柱4的浇注时间验算其支撑强度。而根据力学公式验算, 立杆23承担上层梁1产生的三分之一竖向荷载,其余三分之二竖向荷载由斜杆22传到下层梁3 和两侧立柱4的交接处。当上层梁l最大弯矩点不在中点时,两根斜杆22分别连接的立杆23数量可以不等,而两 根斜杆22可以交叉布置且与异侧立杆23不连接。立杆23具体的组数、组内密度都应当按照实际梁重、梁宽、梁长进行计算,并与拱起量 相匹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用于钢筋混凝土框架施工的脚手架,脚手架是由横杆(21)、立杆(23)、斜杆(22)相互连接形成的网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架结构设置在由上层梁(1)的钢模板、下层梁(3)、立柱(4)组成的框架内,且网架结构包括至少一组沿下层梁(3)延伸方向间隔布置的立杆(23),组内立杆(23)的顶点按中间高两端低的拱形分布,每组立杆(23)组成的平面内设置有两根底部分别位于下层梁(3)和两侧立柱(4)交接处的斜杆(22),斜杆(22)与跨过的立杆(23)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钢筋混凝土框架施工的脚手架,脚手架是由横杆(21)、立杆(23)、斜杆(22)相互连接形成的网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架结构设置在由上层梁(1)的钢模板、下层梁(3)、立柱(4)组成的框架内,且网架结构包括至少一组沿下层梁(3)延伸方向间隔布置的立杆(23),组内立杆(23)的顶点按中间高两端低的拱形分布,每组立杆(23)组成的平面内设置有两根底部分别位于下层梁(3)和两侧立柱(4)交接处的斜杆(22),斜杆(22)与跨过的立杆(23)固定连接。2.如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善德余汉生黄树军赵丽娟唐莉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实久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