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甩槽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184659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浸甩槽总成,包括槽体框架(1)、浸涂槽(2)和甩干槽(3),所述浸涂槽(2)和甩干槽(3)均放置在槽体框架(1)中,所述浸涂槽(2)中设有料筒(2-4),该料筒(2-4)的筒底连通有第三管路(2-3),且浸涂槽(2)的槽底连通有第一管路(2-1)和第二管路(2-2),所述甩干槽(3)的槽底具有甩干槽出口(3-5),且甩干槽(3)的槽底处装有甩干机构(3-1),甩干机构(3-1)的输入轴(3-1-1)通过带轮及传动带与电机(3-3)传动连接,电机(3-3)固定连接在槽体框架(1)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对产品的涂层均匀且产品的涂层质量好的浸甩槽总成。(*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化学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浸甩槽总成
技术介绍
现有机械零部件,如螺钉等,在使用前往往需要进行涂覆,以便使其的耐用性,抗氧化性等性能提高,对于一种新型的涂料来说,在浸甩过程中,由于涂料的特定成分,其中锌铝粉容易沉淀,这样会大大影响涂层的质量,会使得涂层厚度不均匀,且浸过之后,机械零部件上会有多余的涂料,就需要甩干,控制的不好,也会造成涂层质量下降,影响到物料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对产品的涂层均匀且产品的涂层质量好的浸甩槽总成。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浸甩槽总成,其改进点在于包括槽体框架、浸涂槽和甩干槽,所述浸涂槽和甩干槽均放置在槽体框架中,所述浸涂槽中设有料筒,该料筒的筒底连通有第三管路,且浸涂槽的槽底连通有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所述甩干槽的槽底具有甩干槽出口,且甩干槽的槽底处装有甩干机构,甩干机构的输入轴通过带轮及传动带与电机传动连接,电机固定连接在槽体框架上。所述甩干槽内还设有甩干筐,所述甩干筐可装连在甩干机构上。 所述甩干槽呈圆筒形,所述甩干筐为圆形筐架。 所述浸涂槽内的料筒呈漏斗状。 所述第一管路、第二管路和第三管路还与搅拌控制机构装连;所述搅拌控制机构包括第一管路单向阀、第一进气管及其第一进气管单向阀、第二管路单向阀、第二进气管及其第第二进气管单向阀、四通接头及其第一开关阀和第二开关阀;第一管路的出口通过第一管路单向阀与第一进气管的中段相接通,第一进气管的出口通过第一进气管单向阀与四通接头的第一进口相接通;第二管路的出口通过第二管路单向阀与第二进气管的中段相接通,第二进气管的出口通过第二进气管单向阀与四通接头的第二进口相接通;四通接头的第一出口通过第一开关阀与第三管路的进口相接通;四通接头的第二出口与第二开关阀相接通。 所述浸涂槽的底部还设有冷却液循环管路。 槽体框架上还具有滑动盖,滑动盖的底部装有滚轮。 本技术由于浸涂槽中设有料筒,该料筒的筒底连通有第三管路,且浸涂槽的槽底连通有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使用时只要将第一管路、第二管路和第三管路接上搅拌控制机构及气源,即可对浸涂槽内料筒中的涂料不断充气,保证了涂料中的锌铝粉不沉淀,从而使得浸润的涂层厚度均匀。所述甩干槽内具有甩干机构,甩干机构的输入轴通过带轮及传动带与电机传动连接,甩干机构使用电机控制其转速,保证了物料上的涂料能恰好甩掉多余的但是又不会全部甩掉,进一步保证了其涂层均匀,且产品的涂层质量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图1的B-B剖视图; 图4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如图1 4所示,一种浸甩槽总成,包括槽体框架1、浸涂槽2和甩干槽3,所述浸涂槽2和甩干槽3均放置在槽体框架1中,所述浸涂槽2中设有料筒2-4,该料筒2-4的筒底连通有第三管路2-3,且浸涂槽2的槽底连通有第一管路2-1和第二管路2-2,所述甩干槽3的槽底具有甩干槽出口 3-5,且甩干槽3的槽底处装有甩干机构3-l,甩干机构3-l的输入轴3-1-1通过带轮及传动带与电机3-3传动连接,电机3-3固定连接在槽体框架1上。 如图2所示,所述甩干槽3内还设有甩干筐3-2,所述甩干筐3-2可装连在甩干机构3-1上。 所述甩干槽3呈圆筒形,所述甩干筐3-2为圆形筐架。 如图3所示,所述浸涂槽2内的料筒2-4呈漏斗状。所述浸涂槽2的底部还设有冷却液循环管路2-5。 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管路2-l、第二管路2-2和第三管路2-3还与搅拌控制机构4装连;所述搅拌控制机构4包括第一管路单向阀4-1-1 、第一进气管4-1及其第一进气管单向阀4-l-2、第二管路单向阀4-2-l、第二进气管4-2及其第第二进气管单向阀4-2-2、四通接头5及其第一开关阀5-3-1和第二开关阀5-4-1 ;第一管路2-1的出口 2-1-1通过第一管路单向阀4-1-1与第一进气管4-l的中段相接通,第一进气管4-l的出口通过第一进气管单向阀4-1-2与四通接头5的第一进口 5-1相接通;第二管路2-2的出口 2-2-1通过第二管路单向阀4-2-1与第二进气管4-2的中段相接通,第二进气管4-2的出口通过第二进气管单向阀4-2-2与四通接头5的第二进口 5-2相接通;四通接头5的第一出口 5_3通过第一开关阀5-3-1与第三管路2-3的进口 2-3-1相接通;四通接头5的第二出口 5_4与第二开关阀5-4-1相接通。 槽体框架1上还具有滑动盖l-l,滑动盖1-1的底部装有滚轮。 本技术的甩干槽3的甩干槽出口 3-5连接一甩干回收槽3-4,浸涂槽2外腔用保温棉塞紧塞实,用于保持所需温度。 本技术在使用的时候,首先将装有物料的篮筐浸渍在浸涂槽2的料筒2-4中,利用搅拌控制机构4来控制气路的走向,从而使气体不断冲击和搅拌浸涂槽2的料筒2-4中篮筐内盛装的涂料,第一进气管4-l和第二进气管4-2上部均有快排阀,通过外界的控制,同时进气,气体进入第一进气管4-1和第二进气管4-2产生压力,应用文丘里原理,带动浸涂槽2内的涂料通过第一管路2-1的第一管路单向阀2-1-1和第二管路2-2的第二管路单向阀2-2-1进入第一进气管4-1和第二进气管4-2,继而通过第一进气管单向阀4-1-1和第二进气管单向阀4-2-1分别进入四通接头5的第一进口 5-1和第二进口 5-2,第一进口5-1和第二进口 5-2的涂料相对运动,汇集到四通接头5的第一出口 5-3和第二出口 5-4处,由于第二出口 5-4处的第二开关阀5-4-1关闭,涂料受到压力往第一出口 5-3涌,经打开的第一开关阀5-3-1继而由第三管路2-3的出口从料筒2-4底部冒出,从而使得盛装在料筒2-4内的涂料不断被搅动,使涂料中的锌铝粉不沉淀。多余的涂料可通过打开四通接头5的第二开关阀5-4-1而泄放。所述浸涂槽2的底部还设有冷却液循环管路2-5,由三匹冷水机产生冷水,再由冷却液循环管路2-5通冷水将涂料搅动过程产生的热量带走。将篮筐内的物料全部都完全浸润涂料后,再将装有物料的篮筐放入甩干槽3中的甩干筐3-2内,电机3-3通过带轮带动甩干机构3-1,甩干筐3-2和篮筐同时作离心运动,对物料和表面涂料作分离处理,通过控制电机3-3的转速,来控制离心运动的程度,保证物料上的涂料甩匀,但是不甩净,从而保证了物料上的涂料均匀。多余的涂料由甩干槽出口 3-5连接一甩干回收槽3-4接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浸甩槽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槽体框架(1)、浸涂槽(2)和甩干槽(3),所述浸涂槽(2)和甩干槽(3)均放置在槽体框架(1)中,所述浸涂槽(2)中设有料筒(2-4),该料筒(2-4)的筒底连通有第三管路(2-3),且浸涂槽(2)的槽底连通有第一管路(2-1)和第二管路(2-2),所述甩干槽(3)的槽底具有甩干槽出口(3-5),且甩干槽(3)的槽底处装有甩干机构(3-1),甩干机构(3-1)的输入轴(3-1-1)通过带轮及传动带与电机(3-3)传动连接,电机(3-3)固定连接在槽体框架(1)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浸甩槽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槽体框架(1)、浸涂槽(2)和甩干槽(3),所述浸涂槽(2)和甩干槽(3)均放置在槽体框架(1)中,所述浸涂槽(2)中设有料筒(2-4),该料筒(2-4)的筒底连通有第三管路(2-3),且浸涂槽(2)的槽底连通有第一管路(2-1)和第二管路(2-2),所述甩干槽(3)的槽底具有甩干槽出口(3-5),且甩干槽(3)的槽底处装有甩干机构(3-1),甩干机构(3-1)的输入轴(3-1-1)通过带轮及传动带与电机(3-3)传动连接,电机(3-3)固定连接在槽体框架(1)上。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浸甩槽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甩干槽(3)内还设有甩干筐 (3-2),所述甩干筐(3-2)可装连在甩干机构(3-1)上。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浸甩槽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甩干槽(3)呈圆筒形,所述甩 干筐(3-2)为圆形筐架。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浸甩槽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浸涂槽(2)内的料筒(2-4)呈 漏斗状。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浸甩槽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路(2-1)、 第二管路(2-2)和第三管路(2-3)还与搅拌控制机构(4)装连;所述搅拌控制机构(4)包 括第一管路单向阀(4-1-1)、第一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平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捷迈特表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