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183848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连接器,至少包括设有端子收容槽的绝缘本体及收容于端子收容槽内的导电端子,导电端子至少包括固持部、自固持部一端延伸的臂部、弯折的接触臂以及连接臂部与接触臂的至少一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至少一侧设有抵挡部,而收容槽内设有用以抵挡该抵挡部的挡部,可提高电连接器的电连接性。(*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指一种在电子组件(例如手机用电池)与电路板之间 建立电性导通路径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中国技术专利公开第CN201018081号揭示了一种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主要包括绝 缘本体及固持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绝缘本体包括安装面、对接面以及在安装面和对接 面之间的端子收容槽,导电端子包括与绝缘本体相固持的基部、与电池电性连接的接触部、 在基部与接触部之间延伸的弹性变形部以及自基部一端延伸出绝缘本体外部的尾部。当导电 端子组装于绝缘本体内后,基部与绝缘本体相固持,尾部延伸出绝缘本体用以与电路板连接 ,接触部突出绝缘本体对接面。然而,此种方式的导电端子在预装入绝缘本体时,由于弹性变形部的折弯处无固定部, 接触部可能向上发生变形,而无法固定于一预定位置,当电池组装入时,很难保证电池无偏 差地与接触部对接,因此,导电端子就有与电池接触不良的风险。鉴于以上问题,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电连接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导电端子的接触部可以固定在 预设位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至少包括设有端子收容槽的绝缘本 体及收容于端子收容槽内的导电端子,导电端子至少包括固持部、自固持部一端延伸的臂部 、弯折的接触臂以及连接臂部与接触臂的至少一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至少一侧设有抵挡部 ,而收容槽内设有用以抵挡该抵挡部的挡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电连接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第二连接部上设置抵挡部与 绝缘本体配合,可使接触部保持在预设位置,当电池组装入时,电池会无偏差地与接触部对 接,导电端子不会有与电池接触不良的风险。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图2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本技术电连接器另 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沿A-A线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来详细说明本技术电连接器的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电连接器100,用于在电池(特别是手机用电池,未 图示)与电路板(未图示)之间建立电性导通路径,其包括绝缘本体l、收容于绝缘本体l内 的导电端子2,以及组装于绝缘本体l内的加强件3。请参考图2和图3所示,绝缘本体l呈矩形形状,包括顶面IO、与顶面10相对设置的安装 面ll、在顶面10与安装面11之间延伸形成与电池对接的对接面12,与对接面12相对设置的后 端面13,以及在安装面11与顶面10之间延伸且与对接面12和后端面13垂直设置的一对侧面 14。端子收容槽15自对接面12向后延伸,且贯穿顶面10的后部、后端面13及底面的后部。请参阅图2及图3所示,端子收容槽15包括两相对的自内壁向外并向后凹设形成靠近顶面 10的限位槽151、靠近安装面11的限制槽153及位于限位槽151和限制槽153之间的收容槽152 。限位槽151的宽度较收容槽152的大,并于收容槽152与限位槽151的交界处形成台阶154, 限位槽151两侧在靠近对接面12处形成挡块157。限制槽153的后部呈扩大状,并于位于后端 面13的开口处形成导引面1531,限制槽153的宽度大于收容槽152的宽度,限制槽153的顶壁 即形成挡部155,限制槽153的底壁设有一通孔159。绝缘本体1的底壁设有一位于限制槽153 的下方的固定槽158。绝缘本体1自安装面11向顶面设有收容加强件3的容置槽16,这些容置 槽16位于相邻的两个端子收容槽15之间的侧壁上,且在每两个相邻的端子收容槽15之间都设 置有一个容置槽16。请参考图2、 3所示,导电端子2包括水平设置的固持部21、自固持部21—侧向上弯折延 伸的臂部22、与臂部22呈一定夹角设置的弹性臂23、弯折延伸的接触臂24、光滑连接臂部 22与弹性臂23—端的第一连接部25,及光滑连接弹性臂23另一端与接触臂24的第二连接部26 。其中第一连接部25大致呈弯曲设置,而第二连接部26为水平设置的。固持部21中间设有一 弹片211,且固持部21两侧设有卡刺212。固持部21远离第一连接部25的一端向下弯折后水平 延伸形成焊接部213。第二连接部26的两侧边分别一体向外凸伸形成有一对抵挡部261,且该 对抵挡部261与固持部21处于同一平面。接触臂24呈朝向弹性臂23的U型结构,接触臂24包括 接触部240及位于接触部末端的T型卡持部241,接触部240上设有突肋242,用以增强其与电 池的接触力。请参考图2所示,由金属材料制成的加强件3包括板状平板部31、自平板部31上边缘向上200920302595.0 延伸的插入部32,以及自平板部31另一侧边弯折延伸的固持部33。请特别参考图3及图4所示,组装时,将导电端子2从绝缘本体1后端面13插入,导电端子 2容置于端子收容槽15内,其中,导电端子2的抵挡部261由限制槽153的导引面1531导引入限 制槽153。导电端子2固定于绝缘本体1后,固持部21固定于固定槽158,并借助弹片211与通 孔159干涉固定(请参阅图4所示),抵挡部261卡持于限制槽153内,并可与限制槽153的挡 部155抵挡(即顶壁)。臂部22、弹性臂23收容于端子收容槽15内。接触部240突出绝缘本体 1的对接面12,用以与电池做电性连接,且接触部240位于端子收容槽15的正前方。卡持部 242置于端子收容槽15的限位槽151内且位于台阶154的上方,且与限位槽151相扣持,导电端 子2通过上述卡持部241与限位槽151配合可防止接触臂24与电池对接时过渡变形。而挡块 157则可抵挡卡持部241以防止卡持部241自对接面12脱离出限位槽l51 。焊接部213自绝缘本 体1后端面13下边缘延伸出绝缘本体1,用以与电路板电性连接。加强件3则从绝缘本体1的安 装面11插入,组装后容置于容置槽16内。综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导电端子2的第二连接部26两侧分别凸设抵挡部261,该抵 挡部261收容于端子收容槽15内设置的限制槽153内,并被挡部155抵挡,可防止导电端子2的 接触臂24在组装后在上下方向发生偏移,使得接触部240保持在预设位置,当电池组装入时 ,电池会无偏差地与接触部240对接,导电端子3不会有与电池接触不良的风险。上述仅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不是全部或唯一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 员通过阅读本技术说明书而对本技术技术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变化,均为本实用 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至少包括设有端子收容槽的绝缘本体及收容于端子收容槽内的导电端子,导电端子至少包括固持部、自固持部一端延伸的臂部、弯折的接触臂以及连接臂部与接触臂的至少一连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的至少一侧设有抵挡部,而收容槽内设有用以抵挡该抵挡部的挡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至少包括设有端子收容槽的绝缘本体及收容于端子收容槽内的导电端子,导电端子至少包括固持部、自固持部一端延伸的臂部、弯折的接触臂以及连接臂部与接触臂的至少一连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的至少一侧设有抵挡部,而收容槽内设有用以抵挡该抵挡部的挡部。2.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设有相对 的两侧缘,抵挡部是自该两侧缘分别向外一体延伸形成。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槽包括具有 一顶壁的限制槽,该限制槽的顶壁形成上述挡部,抵挡部收容于该限制槽并被限制槽的顶壁 抵挡。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槽的底壁设 有一通孔,所述导电端子的固持部的中间设有与此通孔干涉的弹片。5.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磊童大勇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