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蒸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179810 阅读:1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蒸锅,涉及厨房用具领域,为方便食物的取放而设计。所述蒸锅包括煮锅(1)、外架在煮锅(1)上的蒸格(2)和与蒸格(2)配套的锅盖(3);煮锅(1)的锅口(4)的边缘为“L”形,与蒸格(2)的下口(5)相承接;蒸格(2)的上口(6)的边缘为“L”形,与锅盖(3)相承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蒸煮食物。(*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厨房用具,尤其是一种蒸锅
技术介绍
蒸锅是一种传统的厨房用具,使用方便,同时蒸制食物还能最大程度保留食物的 营养成分,所以蒸锅深受消费者青睐,是家家户户必备的厨具之一,也是餐饮行业的必备用PIPR o 传统的蒸锅一般包括锅体、锅盖和若干个带有蒸汽孔的蒸篦等,锅体内壁圆周上 设有圈状凸缘,用于承载蒸篦。蒸制食物时,需要向锅体内架置蒸篦,将食物放在蒸篦上,这 样导致食物的放入和取出很不方便,尤其在取出食物时,容易被水蒸气烫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食物取放的蒸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提供一种蒸锅,包括煮锅、外架在煮锅上的蒸格和与蒸格配套的锅盖;煮锅锅口的边缘为L形,与蒸格的下口相承接;蒸格上口的边缘为L形,与锅盖相承接。 区别于传统蒸锅内置凸缘承载蒸篦的方式,本技术蒸锅采用了外架蒸格的方式,煮锅与蒸格之间为特殊的L形承载方式。通过上述设计,食物的放入和取出非常方便。蒸制食物时只需将食物放入蒸格,将蒸格架置在煮锅锅口即可。蒸制完成后从煮锅锅口直接提离蒸格,再将食物从蒸格中取出即可,方便快捷,还能避免被水蒸汽烫伤。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蒸锅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蒸锅进行详细描述。 图1为本技术蒸锅示意图,如图所示,本技术包括煮锅l,外架在煮锅上 的蒸格2和与蒸格2配套的锅盖3 ;锅体1的锅口 4的边缘为L形,承载蒸格2,与蒸格2 的下口 5相承接;蒸格2的上口 6的边缘为L形,与锅盖3相承接。 本技术用于蒸制食物时,食物的取放非常方便。只需将食物放入蒸格2,将蒸 格2架置于煮锅1的锅口 4上,盖上锅盖3即可。蒸制完成后直接提离蒸格2,再从蒸格2 中将食物取出,方便快捷,还能避免被水蒸汽烫伤。 进一步地,本技术配置的蒸格2的数量至少为2个,彼此叠放。如图l,蒸格 22叠放在蒸格21上,蒸格21的L形上口 6与蒸格22的下口 5相承接。本技术蒸锅 可根据食物数量决定使用蒸格2的数量,食物较少时,使用一个蒸格,此时热量集中,蒸制 速度快;食物较多时,使用多个蒸格,一次性完成食物的蒸制。这样省时省力还避免了能源的浪费。 而且,本技术由于外架蒸格2,可将蒸格2拿掉,单独使用煮锅l,用于煲汤或 水煮,实现了一锅多用的功能。 进一步地,本技术蒸锅所采用的L形承载方式不局限于单一形式,煮锅1的 锅口 4及蒸格2的上口 6的边缘可为直L形、斜L形,弧面L形及弧面斜L形等。 进一步地,L形锅口 4的边缘及蒸格2的上口 6的边缘可同时配置硅胶密封圈, 加强密封性,使热量集中,加快食物烹制速度,节约能源。 与传统蒸锅内设圈状凸缘相比,L形承载方式设计独特,加工锅体时易于实施,节省原材料,且承载稳固。本技术蒸锅设计新颖,结构简单,方便实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蒸锅,包括煮锅(1)、外架在煮锅(1)上的蒸格(2)和与蒸格(2)配套的锅盖(3),其特征在于:所述煮锅(1)的锅口(4)的边缘为“L”形,与所述蒸格(2)的下口(5)相承接;所述蒸格(2)的上口(6)的边缘为“L”形,与锅盖(3)相承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蒸锅,包括煮锅(1)、外架在煮锅(1)上的蒸格(2)和与蒸格(2)配套的锅盖(3),其特征在于所述煮锅(1)的锅口(4)的边缘为“L”形,与所述蒸格(2)的下口(5)相承接;所述蒸格(2)的上口(6)的边缘为“L”形,与锅盖(3)相承接。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格(2)的数量至少为2个,彼此叠放。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蒸锅,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茂全杨芸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新科达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