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178708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连接器,用于电性连接芯片组件至电路板,其包括:定义有端子收容孔的绝缘本体、组装于绝缘本体中的若干导电端子、框设于绝缘本体周围的加强件,包括一对分离片体的上铁片及枢接于上铁片的拨杆。所述上铁片的一对片体通过拨杆连接为一个整体并枢接于下铁片一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电连接器具有结构简单并节省成本的效果。(*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用来连接芯片模块至电路板的电连接器。技术背景美国专利第7476122号揭示了一种用来连接芯片模块的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 收容于绝缘本体中的若干导电端子、框设于绝缘本体外围的下铁片、枢接在下铁片一端并覆 盖于绝缘本体上方的上铁片及枢接在下铁片另一端并用以将上铁片扣持于下铁片上的拨杆。 其中,上铁片由金属材料冲切一体成型,大致呈框状结构,其包括连接部、与连接部相对的 施力部及连接施力部与连接部的一对按压部,连接部、施力部与按压部共同围设成一中央开 口。连接部向前延伸出枢接于下铁片的配合部,施力部末端向后延伸形成舌部,拨杆将舌部 扣压于下铁片的一端。所述上铁片是由一片体金属材料冲切去中间部分而成,所以需消耗较 多的金属材料,且在上铁片的制作过程中,需要较多弯折工序,所以工序较为复杂繁琐、耗 时。因此,确有必要对现有的电连接器进行改进以克服现有技术的前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并节省成本的电连接器。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电连接器,用于电性连接芯片组件至电路板,其包括定义有端子收容孔的绝缘本体、组装于绝缘本体中的若干导电端子、位于 绝缘本体上方的上铁片及拨杆,所述上铁片包括一对分离的片体,拨杆分别连接于上述两片 体的一端使上铁片成为一体。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电连接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电连接器的上 铁片具有结构简单并节省成本的效果。附图说明图l为本技术电连接器呈闭合状态时的立体组合图。 图2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技术电连接器处于闭合状态的立体组合图 图4为本技术电连接器呈打开状态时的立体组合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及图4所示,本技术电连接器100用于电性连接芯片组件10至电路板(未 图示),其包括位于电路板(未图示)上方的绝缘本体20、收容于绝缘本体20中的若干导 电端子(未图示)、框设于绝缘本体20四周的下铁片30、连接于下铁片30—端并扣持于绝缘 本体20上方的上铁片及枢接上铁片并扣持于下铁片30相对另一端的拨杆50,其中,芯片组件 10位于绝缘本体20的上方。请参阅图2及图3所示,绝缘本体20的中部设有收容若干导电端子(未图示)的端子收容 孔23,绝缘本体20的四周设有向上延伸的侧壁21,其中,相对两侧壁21的中部设有向内凹陷 的凹陷部22,该凹陷部22便于拾取或置入位于绝缘本体20上方的芯片组件10。下铁片30框设于绝缘本体20的四周,由金属材料冲压一体而成,其中部设有中央开口 31,于中央开口31前侧的两端向前延伸并向上弯折形成凸出部32,于凸出部32的中部设有贯 穿凸出部32的穿孔33。于中央开口31后侧的中部向后延伸并向上反向弯折形成弯折部34,该 弯折部34末端的中部向前凸伸出舌部35。于中央开口31的左侧向外延伸并弯折出扣持部36 。拨杆50可被扣压于下铁片30的舌部35的下方并将上铁片固定在下铁片30上,拨杆50包括 枢接部51及垂直于枢接部51的操作部52,于操作部52的末端弯折形成手柄53。于枢接部51的 中部弯折并向外凸伸形成压接部54,在电连接器100处于闭合状态时,该压接部54抵靠下铁 片30的舌部35下方。枢接部51的末端扣持有扣件55,该扣件55将上铁片固定于拨杆50的枢接 部51上。请参阅图2及图4,上铁片为分体式并通过拨杆50连接组合成一个整体,其包括二个结构 相同的条状片体40。每一片体40包括水平板状的基部45、形成于基部45的内侧缘的凹槽 46、于凹槽46边缘凸伸出用于抵压芯片组件10的抵接部47及于基部45的外侧缘向下弯折并垂 直于基部45的侧墙41。在电连接器100处于闭合状态时,该侧墙41位于绝缘本体20外侧,侧 墙41的后端设有通孔42,于片体40的前端向前延伸并弯折形成弯折部43,于弯折部43末端的 中部延伸形成尾部44,尾部44扣压于凸出部32的上顶面。请参阅图2至图4,当电连接器100组装时,先将上铁片的两片体40的弯折部43枢接于下 铁片30的凸出部32的穿孔33中,尾部44扣压于凸出部32的上顶面,再通过拨杆50的枢接部 51穿设于上铁片的两片体40的通孔42中,将上铁片连接成一体,并与拨杆50—起运动,最后 将扣件55固定于枢接部51的自由末端,以防片体40从拨杆50的枢接部51的末端掉出。请参阅图3至图4,具体描述电连接器100的操作过程,电连接器100由闭合状态移动至开 启状态时,通过操作拨杆50的手柄53将拨杆50的操作部52从下铁片30的扣持部36下方移出, 将拨杆50的操作部52由水平位置移动至竖直位置,位于下铁片30的舌部35下方的压接部54随5操作部52的运动先向下而后向后转动离开舌部35,然后借助拨杆50带动上铁片向后转动,上 铁片的两片体40的弯折部43及尾部44围绕下铁片30的凸出部32转动,上铁片由水平位置移动 至竖直位置,上铁片处于开启状态时,将芯片元件10置入绝缘本体20的上方。电连接器IOO 由开启状态移动至闭合状态时,片体40的侧墙41固持于绝缘本体20的相对两侧,片体40的基 部45抵靠于芯片元件10的相对两侧,拨杆50的压接部54移动于下铁片30的舌部35下方,拨杆 50的操作部52位于下铁片30的扣持部36下方。本技术通过金属冲压形成一对片体40,将两片体40的一端枢接于下铁片30的一对凸 出部32,另一端枢接于拨杆50上形成一体以扣压于芯片元件10的上表面,与传统的上铁片相 比并可节省较多的金属材料并具有结构简单的功效。本技术的上铁片由两片体40构成,在生产过程中可以节省较多的金属材料,且该对 片体40的结构完全相同,在生产过程中可以批量生产,以节约生产成本。上铁片的片体40冲 压完成后只需简单的弯折及组装,便可通过拨杆50将上铁片组装于下铁片30上完成组装,所 以使得电连接器100的装配较为简单,进而提高组装效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用于电性连接芯片组件至电路板,其包括:定义有端子收容孔的绝缘本体、组装于绝缘本体中的若干导电端子、位于绝缘本体上方的上铁片及拨杆,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铁片包括一对分离的片体,拨杆分别连接于上述两片体的一端使上铁片成为一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用于电性连接芯片组件至电路板,其包括定义有端子收容孔的绝缘本体、组装于绝缘本体中的若干导电端子、位于绝缘本体上方的上铁片及拨杆,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铁片包括一对分离的片体,拨杆分别连接于上述两片体的一端使上铁片成为一体。2.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片体结构相 同,每一片体包括板状的基部、于基部的内侧缘凸伸出的抵接部及于基部的外侧缘向下弯折 的侧墙。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片体的侧墙位 于绝缘本体外侧,侧墙的后端设有通孔,于片体的前端延伸并弯折形成弯折部,于弯折部末 端的中部延伸形成尾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电连接器进一步包 括下铁片,所述下铁片框设于绝缘本体的四周,包括中央开口,于中央开口前侧的两端延伸 并弯折形成凸出部,于凸出部的中部设有贯穿凸出部的穿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杰峰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