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吊装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177235 阅读:2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吊装工具,该吊装工具包括相互并列的前侧H型钢(3)和后侧H型钢(4),它们通过一端的左挡板(1)和另一端的右挡板(7)固定,在前侧H型钢(3)和后侧H型钢(4)并列形成的上端面设置有上连接板(2)、上吊杆(5),下端面设置有下连接板(6)、下吊杆(8)。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存在如下特点:1.缩短吊点三角钢丝绳,降低起吊高度和缩短吊车臂长,使吊车能较快有效、安全地吊装大型设备;2.可根据大型设备的尺寸设计长度,运输方便,节约人力和起吊设备;3.使用过程几乎无多大磨损,节约材料;5.整体结构构思简单,制作容易,费用低省材料,设计有新创意。(*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吊装工具,特别是一种用于吊装大型设备的吊装工具。
技术介绍
一些大型设备的吊装过去往往需要通过借助各种吊装工具来完成,最早吊装大型设备的 吊装方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的方法是在吊装现场先做一个中心立柱,用六排巻扬 机吊装大型设备;第二个阶段的方法是利用厂房已有的钢架用电动葫芦和几排巻扬机吊装大 型设备;第三个阶段的方法是在吊装现场先做一台龙门吊,用二排巻扬机行走,用二排巻扬 机起吊大型设备。以上三种方法均费时、费用高、费力使得吊装大型设备的效力低,影响了 施工进度。在现代化建设的新环境下,需要有一种省时、省力、费用低下的吊装工具来提高 大型设备的吊装效率,保证施工进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省时、省力、费用低下的吊装工具,以提 高大型设备的吊装效率,保证施工进度。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该吊装工具包括相互并列的前侧H型钢和后侧H型钢,它们通过 一端的左挡板和另一端的右挡板固定,在前侧H型钢和后侧H型钢并列形成的上端面设置有上 连接板、上吊杆,下端面设置有下连接板、下吊杆。所述的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均至少有一块,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的位置上下对应。上吊杆有两根,位于前侧H型钢和后侧H型钢并列形成的上端面上,下吊杆有两根,位于 下端面上,位置的截面形状构成一个等腰梯形。所述的上吊杆和下吊杆采用无缝钢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存在如下特点1、能够最大限度地縮短吊点三角钢丝绳 ,同时降低起吊高度和縮短吊车臂长,使吊车(汽车吊或坦克吊)能较快有效、安全地吊装 大型设备;2、可以根据大型设备的尺寸设计其长度,运输方便,比原来三个阶段的吊装方 法节约了大量的人力和起吊设备,效益可观;3、车间如遇大型电机等设备(重量超过一台 天车的起吊重量),也可以通过该吊装工具用二台天车将大型电机或设备安全吊到指定位置 进行安装;4、在吊装大型设备使用过程几乎无多大磨损,可以重复使用(节约材料);5、 整体结构构思简单,制作容易,费用低省材料,设计有新创意,值得推广。附图说明图l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2是图1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实施例l:如图1所示,该吊装工具包括相互并列的前侧H型钢3和后侧H型 钢4,它们通过一端的左挡板1和另一端的右挡板7固定,在前侧H型钢3和后侧H型钢4并列形 成的上端面设置有至少一块上连接板2和无缝钢管制成的上吊杆5,下端面设置有至少一块下 连接板6和无缝钢管制成的下吊杆8。其中,上连接板2和下连接板6的位置上下对应;上吊杆5有两根,位于前侧H型钢3和后 侧H型钢4并列形成的上端面上,下吊杆8有两根,位于下端面上,位置的截面形状构成一个 等腰梯形。本技术可以通过一下步骤制作前侧H型钢3和后侧H型钢4由两端头的左档板1和右 档板7相焊接成固定的一个整体,前侧H型钢3和后侧H型钢4并列形成一个上端面和一个下端 面,再将上连接板2在上端面上将H型钢分多段相焊接,下连接板6在下端面上将H型钢分多段 相焊接,达到加固和增强其剪力,而后按要求的尺寸将无缝钢管制成的上吊杆5和下吊杆8分 上下分别焊于指定位置,如图1所示,作为上下吊点,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吊装工具,由于 其整体成扁担状,我们便称呼为吊装扁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吊装工具,其特征在于:该吊装工具包括相互并列的前侧H型钢(3)和后侧H型钢(4),它们通过一端的左挡板(1)和另一端的右挡板(7)固定,在前侧H型钢(3)和后侧H型钢(4)并列形成的上端面设置有上连接板(2)、上吊杆(5),下端面设置有下连接板(6)、下吊杆(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吊装工具,其特征在于该吊装工具包括相互并列的前侧H型钢(3)和后侧H型钢(4),它们通过一端的左挡板(1)和另一端的右挡板(7)固定,在前侧H型钢(3)和后侧H型钢(4)并列形成的上端面设置有上连接板(2)、上吊杆(5),下端面设置有下连接板(6)、下吊杆(8)。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吊装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连接板( 2)和下连接板(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书昌杨树敏
申请(专利权)人: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2[中国|贵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