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锥度检测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174267 阅读:2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锥度检测仪包括底座,工作台,背板,底座为中空设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传动链、一对线型导轨、气缸一、气缸二、夹具固定座,测量本体,测量支架和控制器。将待检测工件紧固于工作台之后,通过控制器开关,控制两个汽缸工作,气缸一用来控制被测工件夹紧,气缸二则用来控制测量支架的上下移动并实现测量工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智能化、高速、高效、精确特点,原先测量精度低问题得到解决,并且测量工作效率也明显提高了,测量也更方便。并经过阶段性的检测和验证,产品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合作为测量各种工件内锥度的检测装置。(*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内锥度检测仪,具体是为测量齿轮内孔锥度而设计的测量 仪。技术背景在现代化的机械加工行业中,质量是产品的生命,为了使质量能够满足客户需求, 不仅对测量人员有严格的要求,也对测量仪器的精度有较高要求。锥度是指圆锥的底面直 径与锥体高度之比,如果是圆台,则为上、下两底圆的直径差与锥台高度之比。在实际的加 工中,为了检测齿轮或其它齿类零件的内锥度,往往根据不同零件采用不同的检测方法。在一些简单零件的加工中,在要求不是很严格的前提下测量内锥度,多数通过简 单的测量仪器采用手工测量来检测数值,再通过三角运算得出结果。这种方法虽然很简单, 可是误差还是比较大的,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同时,对于检测人员的经验和熟练度有非常 严格的要求,效率不是很高。而在测量外锥度时,往往采用的是三坐标进行测量,这样精度 和准确度都较低。在很多齿轮零件加工过程中,尺寸控制相对很严格,部分尺寸利用现有的 设备无法做出精确的测量。为了满足大批量齿轮零件内锥度的检测,并对精度和效率也都 有相应要求的情况下,需要使用更加精准的测量仪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内锥度检测仪。采用此测量 仪器测量后,原先测量不精确的问题得到了明显的解决,工作效率也明显提高了,测量也更 方便。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通过把零件放置于工作台上,手动控制气压换向阀, 使气缸一工作并推动使夹具加紧,使气缸二工作使测量支架下移并进行测量。在此过程中, 经两对位移测量头对齿轮内表面两个平行截面上的四个点进行测量,并把信号传输到电脑 里,通过信号转换与电脑数据的处理,以窗口可视化模式来显示出实测数据的结果。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种内锥度检测仪,包括底座,工作台,背板,底座为中空设置,其特征在于还包 括传动链、一对线型导轨、气缸一、气缸二、夹具固定座,测量本体,测量支架和控制器;所述 工作台固定在底座上,背板垂直固定于工作台的后方,背板的下方设有气缸二,气缸二通过 设置在背板中的传动链与测量支架连接;所述夹具固定座设置在工作台的前方,并通过其 下方设置在底座中的气缸一进行固定;所述背板的前面板上设有一对线型导轨,测量支架 与线型导轨相连接,并可在线型导轨上移动,所述测量支架的下方设有测量本体;控制器与 气缸一和气缸二连接。前述的一种内锥度检测仪,其特征在于背板的后板上设有连接块,气缸二通过连 接块与传动链连接,气缸一和气缸二上通过气缸固定板进行固定。前述的一种内锥度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夹具固定座包括拉杆和夹紧装置,夹紧装置设置在工作台上,气缸一通过拉杆将夹紧装置固定,夹具装置上设有若干弹性帐 套,用来夹紧被测工件。前述的一种内锥度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支架包括测量外罩、活动板、上 固定板,活动板一端与背板上的线型导轨连接,并可沿线性导轨移动,在两个线性导轨之间 的背板上设有一通孔,传动链穿过通孔与活动板连接;活动板上部设有起保护作用的测量 外罩,活动板的下部设有上固定板,上固定板与整个活动板一同运动,并可以作为一个整 体,带动整个测量本体移动。前述的一种内锥度检测仪,其特征在于在测量支架上还设有缓冲装置,所述的缓 冲装置包括上定位柱、下定位柱和缓冲器。前述的一种内锥度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支架的下方设有四个测量本体, 所述测量本体包括弹性固定座、接触片、测量架、位移传感器、外接转换器和测量头;所述 弹性固定座顶部与上固定板固定连接,弹性固定座还连接有接触片;位移传感器一端与弹 性固定座连接,另一端通过传输线与外接转换器相连;弹性固定座底部设有测量架,测量架 的下端焊接有测量头。前述的一种内锥度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包括调速器、气动三联件、截 止阀和空气压缩机,其中空气压缩机、截止阀、气动三联件和调速器的输入端依次连接; 调速器的输出端与测量支架下降过程的汽缸二相连,并通过汽 缸二控制整个支架的移动速度。前述的一种内锥度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调速器包括两个阀门组和一个换 向阀;两个阀门组并联后与换向阀串联连接,换向阀与气动三联件相连接。前述的一种内锥度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阀门组包括两个调速阀和两个 单向阀;调速阀和单向阀相互并联,并且每个阀门组的两个单向阀分别与气缸一和气缸二 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产品为以智能化、高速、高效、精确为基础,具有集约 性、敏捷性、柔性等特征。通过本技术内锥度检测仪,解决了原先齿轮内锥度测量不精 确的状况,通过电子读数能够得到更精确的测量结果,生产出品质更好的产品,可满足不同 客户的需要,企业的产品更加具有市场竞争力。同时测量过程中操作人员劳动强度更低, 未经过专业培训过的测量人员,经过短时间了解本测量方法也可正确操作本技术测量 仪。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右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俯视图;图5是本技术的测量部分的放大图;图6是图3沿S-S的剖视图;图7是图3沿K-K的剖视图;图8是图3沿Y-Y的剖视图;图9是图5沿R-R的剖视图;图10是本技术的气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3是本实用 新型的右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俯视图;图5是本技术的测量部分的放大图;图6 是图3沿S-S的剖视图;图7是图3沿K-K的剖视图;图8是图3沿Y-Y的剖视图;图9是 图5沿R-R的剖视图;图10是本技术的气路结构示意图。如图1-9所示,一种内锥度检测仪,包括底座23,工作台9,背板12,底座23 为中 空设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传动链22、一对线型导轨13、气缸一 18、气缸二 19、夹具固定座 8,测量本体,测量支架和控制器;所述工作台9固定在底座23上,背板12垂直固定于工作 台9的后方,背板12的下方设有气缸二 19,背板12的前面板上设有一对线型导轨13,。所述的夹具固定座8包括拉杆11和夹紧装置,夹紧装置设置在工作台上,夹紧装 置的下方底座中设有气缸一 18,夹具固定座和气缸一 18通过8个螺栓固定在工作台面上, 气缸一 18和气缸二 19上还设有气缸固定板10用来进行辅助固定,气缸一 18通过拉杆11 将夹紧装置固定,夹具装置上设有若干弹性帐套7,弹性帐套7用来夹紧被测工件25。所述测量支架包括测量外罩、活动板1、上固定板2,活动板1的一端与背板12上 的线型导轨13连接,并可沿线性导轨13上下滑动,背板12的后板上设有连接块21,气缸二 19通过连接块21与传动链22连接,在两个线性导轨13之间的背板12上设有一通孔24, 传动链22穿过通孔24与活动板1连接,这样气缸二 19在工作时就带动整个测量支架在线 性导轨13上移动。活动板1上部设有起保护测量本体作用的测量外罩,活动板1的下部设 有上固定板2,上固定板2与整个活动板1 一同运动,并可以作为一个整体,带动整个测量 上下本体移动,上固定板2还可绕活动板1做旋转运动,调节测量本体的方向。如图8所示 在测量支架上还设有缓冲装置,所述的缓冲装置包括上定位柱15、下定位柱16和缓冲器 17。上、下定位柱主要控制测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锥度检测仪,包括底座,工作台,背板,底座为中空设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传动链、一对线型导轨、气缸一、气缸二、夹具固定座,测量本体,测量支架和控制器;所述工作台固定在底座上,背板垂直固定于工作台的后方,背板的下方设有气缸二,气缸二通过设置在背板中的传动链与测量支架连接;所述夹具固定座设置在工作台的前方,并通过其下方设置在底座中的气缸一进行固定;所述背板的前面板上设有一对线型导轨,测量支架与线型导轨相连接,并可在线型导轨上移动,所述测量支架的下方设有测量本体;控制器与气缸一和气缸二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内锥度检测仪,包括底座,工作台,背板,底座为中空设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传动链、一对线型导轨、气缸一、气缸二、夹具固定座,测量本体,测量支架和控制器;所述工作台固定在底座上,背板垂直固定于工作台的后方,背板的下方设有气缸二,气缸二通过设置在背板中的传动链与测量支架连接;所述夹具固定座设置在工作台的前方,并通过其下方设置在底座中的气缸一进行固定;所述背板的前面板上设有一对线型导轨,测量支架与线型导轨相连接,并可在线型导轨上移动,所述测量支架的下方设有测量本体;控制器与气缸一和气缸二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锥度检测仪,其特征在于背板的后板上设有连接块, 气缸二通过连接块与传动链连接,气缸一和气缸二上通过气缸固定板进行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锥度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夹具固定座包括拉 杆和夹紧装置,夹紧装置设置在工作台上,气缸一通过拉杆将夹紧装置固定,夹具装置上设 有若干弹性帐套,用来夹紧被测工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锥度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支架包括测量外 罩、活动板、上固定板,活动板一端与背板上的线型导轨连接,并可沿线性导轨移动,在两个 线性导轨之间的背板上设有一通孔,传动链穿过通孔与活动板连接;活动板上部设有起保 护作用的测量外罩,活动板的下部设有上固定板,上固定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民益杨晓东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上汽汽车同步器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