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武步文专利>正文

便携筒式采棉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173819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携筒式采棉器,在靠近筒体另一端筒壁的上、下侧分别配合安装着与上、下主动链轮相对应配合的上、下被动链轮,上、下主动链轮与上、下被动链轮分别通过上链条和下链条相啮合连接,在上、下链条外周面上均布设置的针杆其根部固接在上、下链条外周面上;上、下链条及与筒体内腔相适应的针杆一同沿与筒体轴线平行的方向从筒体的一端进口穿入,上、下链条从靠近筒体另一端筒壁上、下侧开设的上、下开孔穿出,针杆则通过从位于上、下开孔处开设的与针杆相适应的条形缝隙穿出;电动机通过换向机构驱动上、下主动链轮分别使该上、下链条带动针杆作从筒体一端进口至条形缝隙方向的运动;在靠近条形缝隙处的后侧筒壁上开设的出口与袋子的开口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合理,采棉效率较高,体积小巧、灵活,经济适用性强。(*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采棉装置,特别是便携筒式采棉器
技术介绍
现有采棉装置大多为大型的重型采棉机械,其体积大,也不灵活,只适合于联合、集中采棉作业,租用大型采棉机械对于分散的棉农或单独采棉作业的收棉农户来说,由于其经济承受能力差,则很难负担得起,只能用传统的手工作业来采摘棉花,这反而大大降低了采棉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活塞式挤压切菜器,其结构简单、合理,采棉效率较高,体积小巧、灵活,经济适用性强。 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便携筒式采棉器,包括换向机构,筒体上配合安装着由蓄电池驱动的电动机,筒体一端进口上配合安装的上主动链轮和下主动链轮,在靠近筒体另一端筒壁的上、下侧分别配合安装着与上主动链轮和下主动链轮相对应配合的上被动链轮和下被动链轮,上主动链轮和下主动链轮与上被动链轮和下被动链轮分别通过上链条和下链条相啮合连接,在上、下链条外周面上均布设置的针杆其根部固接在上、下链条外周面上;上、下链条及与筒体内腔相适应的针杆一同沿与筒体轴线平行的方向从筒体的一端进口穿入,上、下链条从靠近筒体另一端筒壁上、下侧开设的上、下开孔穿出,针杆则通过从位于下开孔处开设的与针杆相适应的条形缝隙穿出;电动机通过换向机构驱动上、下主动链轮分别使该上、下链条带动针杆作从筒体一端进口至条形缝隙方向的运动;在靠近条形缝隙处的后侧筒壁上开设的出口与袋子的开口连通。 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打开控制电动机启、停的开关后,电动机驱动上、下主动链轮使上、下闭合链条带动针杆向筒体一端进口同向进入,将该端的进口朝向待采摘的棉花,针杆的针头由于循环往复往筒体进口内的方向移动,致使棉花被挑挂在位于筒体进口处运动的针头上被固定再被移动的针杆带入筒体内,再通过条形缝隙时,棉花则从针杆的针头上脱下,而针杆从条形缝隙中穿出,脱下的棉花再从筒壁相应位置设置的出口因重力掉入袋子当中,直至棉花装满袋子后在换一个袋子继续采棉作业。本技术结构简单、合理,采棉效率较高,体积小巧、灵活,经济适用性强。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主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位图3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C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种便携筒式采棉器,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换向机构,筒体1上配合安装着由蓄电池驱动的电动机28,筒体1 一端进口 9上配合安装的上主动链轮8和下主动链轮10,在靠近筒体1另一端筒壁的上、下侧分别配合安装着与上主动链轮8和下主动链轮10相对应配合的上被动链轮和下被动链轮,上主动链轮8和下主动链轮10与上被动链轮和下被动链轮分别通过上链条7和下链条18相啮合连接,在上、下链条7和18外周面上均布设置的针杆5其根部固接在上、下链条7和18外周面上;上、下链条7和18及与筒体1内腔相适应的针杆5 —同沿与筒体1轴线平行的方向从筒体1的一端进口 9穿入,上、下链条7和18从靠近筒体1另一端筒壁上、下侧开设的上、下开孔16和13穿出,针杆5则通过从位于上、下开孔16和13处开设的与针杆5相适应的条形缝隙19穿出;电动机28通过换向机构驱动上、下主动链轮8和10分别使该上、下链条7和18带动 针杆5作从筒体1 一端进口 9至条形缝隙9方向的运动;在靠近条形缝隙19处的后侧筒壁上开设的出口 2与袋子的开口连通。 上、下被动链轮分别固接在筒壁上、下开孔16和13内的上、下主从动链轮6和12分别通过支撑架17和15固装在上、下开孔16和13旁的筒壁上的上、下副从动链轮4和14上;上、下链条7和18分别啮合安装在上、下主动链轮8和10、上、下主从动链轮6和12以及上、下副从动链轮4和14上。 针杆5与上、下链条7和18的外周面相垂直。 位于均布设置的上、下链条7和18外周面上的针杆5,其每一横排针杆5为一对向上、下链条7和18两侧对称倾斜且固接在上、下链条7和18外周面上。 筒体上设置着把手21,把手上设置着可启、停电动机的开关22。 筒体1外筒壁上固接着挂带20。 上、下链条7和18的外周面上设置着覆盖上、下链条外周面的片层33或上、下链条7和18外周面为封闭面,上、下链条7和18分别配合通过筒体1内周壁上相应开设的与上、下闭合链条7和18相配合的两条上、下凹槽36和37移动。 换向机构由六个齿轮和两个传动链相配合组成;其中两个齿轮23和24同轴固接在电动机28的输出轴上,齿轮24通过传动链35传动齿轮34,齿轮34与上主动链轮8通过传递轴32同轴固接,另一个齿轮23通过另一传动链25传动安装在筒体1外筒壁下部的齿轮26,与该齿轮26通过转轴30同轴固接的另一齿轮27又与下主动链轮10通过传递轴31同轴固接的齿轮29相啮合传动。 筒体1上配合固装着分别罩住上、下链条7和18的上、下罩壳3和11。 使用该本技术时,可以将筒体挎在腰间,作为收棉的进口朝向棉花,打开开关启动电动机驱动针杆转动则可开始采棉作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便携筒式采棉器,包括换向机构,其特征是:筒体(1)上配合安装着由蓄电池驱动的电动机(28),筒体(1)一端进口(9)上配合安装的上主动链轮(8)和下主动链轮(10),在靠近筒体(1)另一端筒壁的上、下侧分别配合安装着与上主动链轮(8)和下主动链轮(10)相对应配合的上被动链轮和下被动链轮,上主动链轮(8)和下主动链轮(10)与上被动链轮和下被动链轮分别通过上链条(7)和下链条(18)相啮合连接,在上、下链条(7)和(18)外周面上均布设置的针杆(5)其根部固接在上、下链条(7)和(18)外周面上;上、下链条(7)和(18)及与筒体(1)内腔相适应的针杆(5)一同沿与筒体(1)轴线平行的方向从筒体1的一端进口(9)穿入,上、下链条(7)和(18)从靠近筒体1另一端筒壁上、下侧开设的上、下开孔(16)和(13)穿出,针杆(5)则通过从位于上、下开孔(16)和(13)处开设的与针杆(5)相适应的条形缝隙(19)穿出;电动机(28)通过换向机构驱动上、下主动链轮(8)和(10)分别使该上、下链条(7)和(18)带动针杆(5)作从筒体(1)一端进口(9)至条形缝隙(9)方向的运动;在靠近条形缝隙(19)处的后侧筒壁上开设的出口(2)与袋子的开口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便携筒式采棉器,包括换向机构,其特征是筒体(1)上配合安装着由蓄电池驱动的电动机(28),筒体(1)一端进口(9)上配合安装的上主动链轮(8)和下主动链轮(10),在靠近筒体(1)另一端筒壁的上、下侧分别配合安装着与上主动链轮(8)和下主动链轮(10)相对应配合的上被动链轮和下被动链轮,上主动链轮(8)和下主动链轮(10)与上被动链轮和下被动链轮分别通过上链条(7)和下链条(18)相啮合连接,在上、下链条(7)和(18)外周面上均布设置的针杆(5)其根部固接在上、下链条(7)和(18)外周面上;上、下链条(7)和(18)及与筒体(1)内腔相适应的针杆(5)一同沿与筒体(1)轴线平行的方向从筒体1的一端进口(9)穿入,上、下链条(7)和(18)从靠近筒体1另一端筒壁上、下侧开设的上、下开孔(16)和(13)穿出,针杆(5)则通过从位于上、下开孔(16)和(13)处开设的与针杆(5)相适应的条形缝隙(19)穿出;电动机(28)通过换向机构驱动上、下主动链轮(8)和(10)分别使该上、下链条(7)和(18)带动针杆(5)作从筒体(1)一端进口(9)至条形缝隙(9)方向的运动;在靠近条形缝隙(19)处的后侧筒壁上开设的出口(2)与袋子的开口连通。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便携筒式采棉器,其特征是上、下被动链轮分别固接在筒壁 上、下开孔(16)和(13)内的上、下主从动链轮(6)和(12)分别通过支撑架(17)和(15) 固装在上、下开孔(16)和(13)旁的筒壁上的上、下副从动链轮(4)和(14);上、下链条(7) 和(18)分别啮合安装在上、下主动链轮(8)和(10)、上、下主从动链轮(6)和(12)以及上、 下副从动链轮(4)和(14)上。3. 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步文
申请(专利权)人:武步文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65[中国|新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