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的牙科用切削装置。牙科用切削装置(机头10),在头部14的壳体18内收容保持经壳体的工具插入口42插入的柱状切削工具46的回转筒60和安装在该回转筒外面并被固定的叶轮62,叶轮接触高压空气并使叶轮、转子、切削工具回转。特别是在该牙科用切削装置中,处于工具插入口附近的回转筒端部,其一部分或全部由壳体的罩部40覆盖。因此,回转筒不与牙齿和口腔内组织接触。(*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牙科用切削装置。在这样的机头100中,通常在轴部102上形成排气路(未图示),冲击叶轮116的空气经排气路排出。但是,一部分高压空气在冲击叶轮116之后,通过轴承114,再通过壳体106和转子110之间的间隙120,沿着切削工具108以高速向该切削工具108的顶端部喷射。另外,在机头100的头部104上附设喷出冷却水的机构,用于散发回转的切削工具108和牙齿122之间产生的热量,但是,向切削工具108的顶端喷射的高速空气吹飞冷却水,为此导致不能得到充分冷却的效果。在该牙科用切削装置中,上述壳体具有外壳体和可以装卸地收容在上述外壳体的内部的内壳体,上述外壳体具有包围上述工具插入口的开口部,上述内壳体具有装在上述开口部内的环状部,上述罩部最好设置在上述环状部上。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在头部的壳体内收容保持经上述壳体的工具插入口插入的柱状切削工具的回转筒和安装在上述回转筒外面并固定的叶轮,上述叶轮接触高压空气从而使上述叶轮、回转筒、切削工具回转,其特征在于,上述壳体在上述插入工具口附近备有把从上述叶轮流向工具插入口的空气导向上述切削工具的径向外侧的空气诱导部。在该牙科用切削装置中,上述空气诱导部最好是在上述壳体上形成的孔。另外,上述壳体最好具有外壳体和可以装卸地收容在上述外壳体的内部的内壳体,上述外壳体具有包围上述工具插入口的开口部,上述内壳体具有装在上述开口部内的环状部,上述孔形成在上述环状部上。另外,上述孔与上述工具插入口附近的的上述回转筒端部相比,配置在上述切削工具的顶端侧。另外,上述空气诱导部,最好是上述叶轮侧附近的空气导向部与远离上述叶轮的空气导向部相比,从上述回转筒的中心轴向外侧延伸。再有,上述空气诱导部,最好至少在空气喷出口中,从上述回转筒的中心轴向外侧且向上述切削工具的顶端侧倾斜。图2是附图说明图1所示的牙科用切削装置的底视图。图3是根据图4所示的牙科用切削装置进行改良的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剖面图。图4是原有的牙科用切削装置的剖面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牙科用切削装置的放大立体图。图6是图5所示的牙科用切削装置的放大剖面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牙科用切削装置的放大剖面图。图1是把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牙科用切削装置的头部构件10的一部分,特别是手术者用手握着的把持部12的一部分和安装在该把持部12的顶端的头部14放大的剖面图。如图所示,把持部12由顶端(图面上左侧的端部)有开口部的筒状构件构成。另外,头部14具有插入筒状构件顶端开口部并被固定的轴部16和收容以下说明的切削机构的壳体18。壳体18具有与轴部16一体构成的碗型的外壳体20和能装卸地安装在该外壳体20的内侧的碗型的内壳体22。外壳体20具有上部开口部和下部开口部。上部开口部的大小做成通过该上部开口部能把内壳体22装入外部壳体20内。另外,下部开口部24的大小做成通过该下部开口24能使内壳体22的一部分向下方凸出。使内壳体22的外形与外壳体20的内形相似,做成在把该内壳体装入外壳体22内的状态下,使内壳体22和外壳体20之间产生的间隙尽可能地小。另外,在与外壳体20的内面相对的内壳体22的外面上形成多条环状槽(O形圈收容槽),由收容在这些环状槽内的O形圈26、28、30密封外壳体20和内壳体22之间。另外,如图1及图2所示,在外壳体20的底部上等间隔地形成多个注水孔32。这些注水孔32,由在与内壳体22相对的内面上形成的环状水路34相互连接,同时连接到在轴部16上形成的给水路(图未示)。内壳体22一体地备有贯通外壳体20的下部开口24并向该下部开口24的下方凸出的环状部36。该环状部36备有向着壳体18的中心轴38并伸向内侧的环状法兰盘构成的罩部40,在该罩部40的内侧形成切削工具插入口42。另外,环状部36形成从壳体18的中心轴38向径向外侧延伸的多个(在本实施例中是3个)空气放出孔(空气诱导部)44。而且,把这些空气放出孔44的截面积做成比罩部40和插入该罩部40的切削工具插入口42的切削工具46之间形成的间隙的截面积大。在内壳体22的内侧配置上部轴承部48和下部轴承部50,上部轴承部48保持于固定在内壳体22的上部开口部上的环状的顶部壳体52内,下部轴承部50保持在内壳体22内。如图所示,在上部轴承部48和顶部壳体52之间,另外,在下部轴承部50和内壳体22之间最好设置密封两者之间的O形圈54、56。上部轴承部48和下部轴承部50回转自由地保持与壳体18的中心轴38同轴配置的转子58的回转筒60。该回转筒60保持配置在上部轴承部48和下部轴承部50之间的环状的叶轮(turbine)62,使之与叶轮62一起回转。另外,回转筒60在其内面备有作为切削工具保持机构的夹头64,通过在内壳体22的罩部40上形成的切削工具插入口42保持插入的圆柱状的切削工具46。在本实施例中,叶轮62具有在外周上部形成的上段叶片部66和在外周下部形成的下段叶片部68。在本说明书中,没有详细地说明叶轮62的构成,但是对于该叶轮62,可以适当地利用日本特开2001-162416号公报介绍的二段式叶轮。另外,在与上段叶片66相对的内壳体22和轴部16的部分上形成给气路70、72。另外,在与下段叶片部68相对的内壳体22和轴部16的部分上形成排气路74、76。而且,在内壳体22的内面上,在上段叶片部66和下段叶片部68上分别形成连结流体的空气路78。在收容以上构成的外壳体20的上部开口部上安装固定顶壳体52的环状的固定环80。另外,固定环80上下可动地保持盖子82。盖子82,在其内面备有作为夹头解除部84的凸台,通常,由收容在该盖子82的内侧的弹簧86保持在图示的位置,当对抗弹簧86的弹力向下方移动盖子82时,夹头解除部84解除夹头64可以取下切削工具46。如果采用备有以上构成的机头10,通过收容在把持部12内的给水管(图未示)供给的水,经轴部16的给水路和壳体18的环状水路34从多个给水孔32向切削工具46的顶端喷射。另外,经收容在把持部12内的给气管(未图示)供给的高压空气,经轴部16和内壳体22的给气路72、70,冲击叶轮62的上段叶片部66。冲击上段叶片部66的高压空气,经空气路78冲击下段叶片部68。其结果,使叶轮62回转,同时,备有该叶轮62的转子58进行回转。另外,保持在转子58上的切削工具46进行回转。冲击上段叶片部66和下段叶片部68的高压空气的大部分经在内壳体22和轴部16上形成的排气路74、76和连通它们的把持部12的内部空间,从在把持部12上形成的排气孔(未图示)放出到大气中。另外,冲击下段叶片部68的高压空气的一部分,通过下部轴承部50的间隙和内壳体22与转子58之间的间隙,再通过转子58的下端面上,从空气放出孔44向与中心轴38垂直的方向放出。因此,由于高压空气不向切削工具46的顶端放出,所以不进入切削工具46和由该切削工具46切削的牙齿之间,也不会吹飞向那里注入的冷却水。另外,由于空气放出孔44的截面积比在罩部40和切削工具46之间形成的间隙的截面积大,所以由通过空气放出孔44放出的高压空气产生的噪音非常小,不会给手术者和患者带来不快感。另外,转子58的下端部由于由在内壳体22上形成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牙科用切削装置,在头部的壳体内收容保持经上述壳体的工具插入口插入的柱状切削工具的回转筒和安装在上述回转筒的外面并固定的叶轮,上述叶轮接触高压空气从而使上述叶轮、回转筒、切削工具回转,其特征在于,处于上述工具插入口附近的回转筒端部,其 一部分或者全部由上述壳体的罩部覆盖。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竺原浩文,中山照三,田中德之,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莫利嗒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