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热膜内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170629 阅读:1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热膜内锅,属于电炊具技术领域,包括由锅壁与锅底构成一开口的凹型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型容器的外表面印刷有电热膜、接入电源的电热膜接电电极以及电热膜外表面的绝缘保护层,电热膜接电电极设在锅壁上,电热膜接电电极通过电连接器连接电源。本发明专利技术电热膜内锅,电热膜基本印刷整个锅体外表面,加热效率高,而且电热膜接电电极设于锅壁侧部甚至侧上部,消除用户清洗时的疑虑,整机在制造成本上和外观占有很大的优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热炊具
,具体涉及一种电热膜内锅
技术介绍
现有的电热烹饪用具中锅具为自身为金属材料拉伸制成的普通锅体和自发热锅 体,普通锅体其发热主要通过在锅体底部设有电热装置(电热板或电热盘),锅体通过与电 热装置接触传热,普通锅体由于依靠接触传热,其热效率不高,且电热装置存在断电后热上 冲的问题,控制上难以实现精确控制,影响烹饪效果。自发热锅体在普通锅体的底部焊接 发热管或电热膜,其依靠电极开关与底部实现电连接,实现锅体自发热,如中国技术专 利CN201418654 (公开日为2010年03月10日)提供一种节能电压力锅,包括压力锅体、锅 盖、安全阀、压力锅座,其发热体直接安装在锅胆底部,温度传感器紧贴锅胆安置,发热体、 锅胆安装在锅体外壳中组成锅体,锅体可放置于压力锅座上,它们由接头电连接。与发热盘 接触传热的普通锅体相比,如此发热体如电热管或电热膜与锅体焊接在一体,热效率高,控 制准确。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1094934 (1994年11月16日)考虑到普通锅具热效低的缺陷,提 供了一种电热膜加热的电饭锅,它由锅盖、内胆、外壳、内壳体、控温元件、电热元件、控制电 路和控制开关组成,专利技术点在于电热元件采用电热膜,它涂覆在内胆的外表面上,而内胆外 还套有一内胆护罩,二者在翻边处联接构成复合内胆,在护罩上必设有分别与电热膜正、负 极和控温元件联接的接线柱,在内壳体上相应地装有控制电路插座与接线柱相配。该电饭 锅电热膜涂覆在内胆的外表面,直接加热锅体,热效率高。但自发热锅体一直未能普及,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1.如CN201418654,电热管外露使消费者对其清洗产生质疑,担心有触电危险,而且电 热管或电热膜等电热元件的外露,其锅体一旦出现撞击,很容易导致电热管或电热膜损坏。2.如CN1094934此类自发热锅体在底部实现电连接,必须通过在底部设置插座, 外观与现有产品内锅差异大,消费者对其清洗产生质疑,担心有触电危险,且当应用于电饭 煲或电压力锅等产品时,由于电饭煲或电压力锅的锅体下部清洗有时需浸入水中,导致消 费者担心插座的密封性,同时也担心会有异物卡入插座导致使用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即能保障高热效率的同 时、消除消费者使用疑虑的电热膜内锅。实现本专利技术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热膜内锅,包括由锅壁与锅底构成一开口的凹型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型容 器的外表面印刷有电热膜、接入电源的电热膜接电电极以及套接在电热膜的外表面的绝缘 保护层,电热膜接电电极设在锅壁上,电热膜接电电极通过电连接器连接电源。本专利技术的电 热膜内锅,电热膜印刷在内锅外表面,因为基本覆盖整个锅体外表面,加热效率高,而且因为电热膜接电电极设于锅壁侧部甚至侧上部,清洗锅具时更为安全,电热膜外表面增设绝 缘保护层,其一方面保证用户的使用安全,一方面对电热膜自身起到保护作用,同时,针对 有手柄设计的产品,可将电连接器与手柄设计为一体,一方面不破坏整机外观设计,同时又 可消除用户清洗时的疑虑,整机在制造成本上和外观占有很大的优势。本专利技术电热膜内锅,电热膜外侧的绝缘缘保护层为绝缘涂料喷镀于电热膜表面所 形成覆盖层。其绝缘涂料为陶瓷涂料,搪瓷涂料,不粘类涂料及树脂。采用喷镀方式形成覆盖层 时,绝缘涂料可为金属或非金属,利用热源将其熔化或软化,靠热源自身动力或外加压缩气 流,将熔滴雾化或推动熔粒成喷射的粒束,以一定速度喷射到电热膜表面形成涂层。本专利技术还可以先制成绝缘缘保护层,再通过粘接或焊接或压接或螺纹连接方式套 接于电热膜表面。上述绝缘保护层的材质为橡胶或塑胶,或通过注塑镶嵌工艺制成的金属与塑胶的 组合,或通过注塑镶嵌工艺制成的金属与橡胶的组合。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方式为两种,一种为将电极直接设于锅体侧部,其形状应与内锅 弧度配合,其外观上与现有锅体一致,在外壳上设置相连接的电连接器,内锅放入外壳后, 外壳上的电连接器与内锅侧部的电极接通,实现电连接。另一种较佳技术方案是在内锅上设置一电连接器,其为一插头组件和插座组件, 电连接器的外壳可直接作为内锅的手柄,插头组件包括壳体和安装在壳体内的导柱,外壳 上设有与之相配的电连接器,插座组件包括壳体和安装在壳体内,与导柱相配合的插针,当 内锅放入外壳后,插头组件与插座组件配合,导柱插入插针,实现电连接。同时,本专利技术电连 接器并不限插头或插座形式,电子工程中上常用于两个部件的电连接的电连接器都可以应 用本专利技术内锅上。本专利技术解决方案的一个有意义的设计是所述电连接器包括一个兼做手柄的绝缘 壳体,绝缘壳体成型手柄形状。此时电极和插头都隐藏在手柄里,外观看不到电连接件,一 方面不破坏整机外观设计,同时又可消除用户清洗时的疑虑,消费者更容易接受。进一步,电热膜接电电极设置于锅壁上部。其原因为部分用户清洗时需把内锅下 部浸入水中进行清洗,进一步保证用户的使用安全相比现有技术内锅,本专利技术电热膜内锅具有益效果在于内锅外观上与现有产品完全 一致,电极或制成手柄的电连接器设置锅壁的侧上部分,一方面保证了清洗时的安全与便 利性,又将电连接元件隐藏,消除消费者使用顾虑,保障热效率的同时,并最大限度的保证 了消费者的使用安全及便利性。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电热膜内锅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图1中A处放大图。图3所示为图1中B处放大图。图4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电热膜内锅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5所示为图1中C处放大图。图6所示为图1中D处放大图。图7所示为图1所示实施例1电热膜内锅与外壳8分离的结构示意图。图8所示为图2所示实施例2电热膜内锅与外壳8分离的结构示意图。图9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电热膜内锅实施例2展示电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图中1.内锅;11.锅壁;2为绝缘保护层;3.电热膜;31.电热膜接电电极; 4.手柄;5.电连接器的插针;6.插座外装饰板;7.对应电连接器的插座;8外壳;9.电 连接器。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见图1 一 3和图7所示一种电热膜内锅,包括由锅壁11与锅底构成一开口的凹型容器, 凹型容器的外表面印刷有电热膜3、用以作为导线的金属导电条、接入电源的电热膜接电电 极31以及喷镀在电热膜的外面的绝缘保护层2,金属导电条位于电热膜3和接电电极31之 间,电热膜接电电极31设在锅壁上,位于锅壁高度1/3以上的位置。本实施例电热膜接电 电极31印刷在锅壁的上部,约为锅壁高度3/4之处,设计时须考虑电连接器与内锅口部的 距离。电热膜接电电极31通过电连接器连接市内电源,如图1和图7所示电热膜接电电 极31直接印刷在锅体侧部,其形状应与内锅弧度配合,其外观上与现有锅体一致,炊具外 壳上设置相连接的电连接器,内锅放入外壳后,外壳上的电连接器与内锅侧部的电热膜接 电电极31接通,实现电连接。该内锅用于电饭煲或者电压力锅时,外壳8上电连接器连接电气控制元件和市电 电源,当内锅放入外壳8内,电连接器的触头与电热膜接电电极31连通使电热膜加热。本 专利技术通过电极设置于侧壁,整个锅体的外观与现有的产品保持一致,消除了消费者的使用 顾虑,同时也最大限度的保证了产品的使用安全性与便利性。实施例2见图4 一 6和图8、图9所示一种电热膜内锅,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热膜内锅,包括由锅壁与锅底构成一开口的凹型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型容器的外表面印刷有电热膜、接入电源的电热膜接电电极以及电热膜外表面的绝缘保护层,电热膜接电电极设在锅壁上,电热膜接电电极通过电连接器连接电源。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电热膜内锅,包括由锅壁与锅底构成一开口的凹型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型容器的外表面印刷有电热膜、接入电源的电热膜接电电极以及电热膜外表面的绝缘保护层,电热膜接电电极设在锅壁上,电热膜接电电极通过电连接器连接电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电热膜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保护层为绝缘涂料喷镀于电热 膜表面所形成的覆盖。3.如权利要求2所述电热膜内锅绝缘保护层,其绝缘涂料为陶瓷涂料,搪瓷涂料,不粘 类涂料及树脂。4.如权利要求1所述电热膜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保护层通过粘接或焊接或压接 或螺纹连接方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才德高晖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6[中国|杭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