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振动压路机的定向振动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170389 阅读:2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振动压路机的定向振动轮,主要包括偏心轴、振动轴承、偏心轴驱动装置、激振器壳体、振动轮体。左激振器壳体内安装左偏心轴和中间偏心轴,右激振器壳体内安装右偏心轴,偏心轴驱动装置定位安装在右激振器壳体端部,左激振器壳体直接装配在振动轮体内,右激振器壳体装配在振动输出轴承中,振动输出轴承再安装在振动轮体内,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结构简单,制造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振动压路机的定向振动轮,属于筑路机械领域。
技术介绍
现有的振动压路机,其工作装备是振动轮,由安装在振动轮中心的偏心轴高速 旋转而产生的离心力使振动轮产生振动,对土壤施加周期性的激振力,达到对土壤压实 的目的,由于这种压路机振动轮的振动方向是变化的,所以称之为非定向振动压路机, 这种压路机的振动轮对压实表面有抛甩作用,使被压实土壤的压实度难以提高,压实表 面质量差,且产生表面振动波,造成环境污染。专利申请号2005100658746 (CN1673457A、说明书第4页第1行——第5页第4 行、附图1、附图3、附图11)提供了一种多根偏心轴串联连接的双齿轮排同步反向驱动 装置典型结构应用于多根偏心轴串联连接组成的定向振动轮的实施例,但由于其工作时 偏心轴产生的巨大激振力必须经由振动输出轴承再经振动输出轴承座(至少安装两只振 动输出轴承)传递给振动轮体,使振动轮产生定向振动,因为现有轴承(可选择作为振动 输出轴承类型的轴承)承载能力的限制,对重型、超重型(16吨级以上)定向振动压路机 往往无法选择合适的轴承,而对轻、中型定向振动压路机而言,振动输出轴承的寿命也 较短,且振动噪音大,也影响了压实效果。专利申请号2005101131595 (CN1948625A、说明书第6页第5行——第7页第3 行、附图7、附图11)提供了一种新型定向振动压路机振动轮及其激振器的变换结构,其 技术效果和(CN1673457A)提供的实施例一样,而(CN1948625A、说明书第4页最后1 行——第5页第15行、附图3、附图10)提供的新型定向振动压力机振动轮的典型结构实 施例中,虽然取消了振动输出轴承,但增加了一只同步反向驱动装置,增加了激振器的 长度,使振动轮结构趋于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振动压路机的定向振动轮,从结构上大幅降低振动输 出轴承的负载,且减少了振动输出轴承的数量,并使振动轮的结构趋于简单。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将激振器分为两部分中间偏心轴和左偏心轴组成 的左激振器产生的激振力(等于总激振力的四分之三)直接传递给振动轮体,而右偏心轴 单独成为右激振器安装在振动输出轴承内其产生的激振力(等于总激振力的四分之一), 经过振动输出轴承传递给振动轮体,在振动输出轴承的内圈上且在右激振器端部安装同 步反向驱动装置,该装置驱动中间偏心轴,振动输出轴承的内圈通过连接板、减振器和 机架连接以保持同步反向驱动装置的初始安装位置不变,三根偏心轴高速旋转产生的离 心力经不同的路径同时传递给振动轮体,在振动轮体上叠加形成定向的激振力,使振动 轮作定向振动。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高效可靠。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振动压路机的定向振动轮的典型实施例结构原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振动压路机的定向振动轮的典型实施例的变换结构原 理图。图中1-驱动齿轮2-桥齿轮3-传动齿轮4-同步传动齿轮5-同步反向齿轮 6-齿轮箱I-第一传动轴II-第二传动轴III-联动轴13-左偏心轴14-中间偏心轴15-右 偏心轴16-联接器17-振动马达18-振动轴承191-左振动轴承座192-右振动轴承座 20-左激振器壳体21-振动输出轴承内圈压板22-连接板23-减振器24-机架25-振动 轮体26-行走驱动机构27-右激振器壳体28-振动输出轴承29-振动输出轴承座61-右 齿轮箱62-左齿轮箱具体实施步骤如图1所示,驱动齿轮1,桥齿轮2,传动齿轮3,同步传动齿轮4,同步反向 齿轮5均安装在齿轮箱6内,第一传动轴I通过啮合副和驱动齿轮1相连,第二传动轴II 通过啮合副和同步反向齿轮5相连,联动轴III通过啮合副将传动齿轮3和同步传动齿轮 4相连以保证传动齿轮3和同步传动齿轮4的同步旋转,由驱动齿轮1、桥齿轮2、传动 齿轮3、同步传动齿轮4、同步反向齿轮5、齿轮箱6、第一传动轴I、第二传动轴II、联 动轴III共同组成“多根偏心轴串联连接的同步反向驱动装置”[参见(CN1673457A)], 齿轮箱6定位在右振动轴承座192上并安装在右激振器壳体27的端部,右偏心轴15通过 振动轴承18安装在右振动轴承座192内,右振动轴承座192和右激振器壳体27是同一刚 性体,右激振器壳体27安装在振动输出轴承观的内圈,振动输出轴承观安装在振动输 出轴承座四内,振动输出轴承座四和振动轮体25是同一刚性体,振动输出轴承内圈压 板21固定在右激振器壳体27的右端,连接板22固定在振动输出轴承内圈压板21上,连 接板22通过减振器23与机架M相连,以保证齿轮箱6的初始安装位置不变,左偏心轴 13、中间偏心轴14通过振动轴承18安装在左激振器壳体20内的振动轴承座191内,左 激振器壳体20安装在振动轮体25内,中间偏心轴14通过第二传动轴II采用啮合副与同 步反向齿轮5相连,振动马达17通过连接器16采用啮合副和右偏心轴15相连接;同时 还通过第一传动轴I和驱动齿轮1相连接,其中左偏心轴13和右偏心轴15的偏心距相 等;左偏心轴13与右偏心轴15的偏心距之和等于中间偏心轴14的偏心距,行走驱动机 构沈通过减振器23驱动振动轮体25滚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振动压路机的定向振动轮的典型实施例的工作过程是振动 马达17通过联接器16同时驱动右偏心轴15和驱动齿轮1,驱动齿轮1通过第一传动轴I 驱动左偏心轴13,使右偏心轴15和左偏心轴13作同步同向旋转;同时,驱动齿轮1又驱 动桥齿轮2、桥齿轮2驱动传动齿轮3、传动齿轮3通过联动轴III驱动同步传动齿轮4、 同步传动齿轮4驱动同步反向齿轮5、同步反向齿轮5通过第二传动轴II驱动中间偏心轴 14,使中间偏心轴14作和左偏心轴13同步反向旋转,左偏心轴13和中间偏心轴14高速 旋转时产生的离心力通过振动轴承18和振动轴承座191、左激振器壳体20直接传递给振 动轮体25,由于中间偏心轴14的偏心距等于左偏心轴13和右偏心轴15的偏心距之和, 而左偏心轴13和右偏心轴15的偏心距相等,所以,三根偏心轴产生的总离心力的四分之三部分经过左振动轴承座191和左激振器壳体20直接传递给振动轮体25,同时,右偏 心轴15高速旋转时产生的离心力经振动轴承18、右振动轴承座192、右激振器壳体27、 再通过振动输出轴承观传递给振动输出轴承座四即振动轮体25,右偏心轴15高速旋转 时产生的离心力等于三根偏心轴产生的总离心力的四分之一,所以,在总激振力相同的 情况下,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振动输出轴承观的负载只有CN1673457A提供的技术方案及 CN1948625A中提供的变换结构的技术方案的二分之一,三根偏心轴高速旋转时产生的离 心力经两条路径同步传递到振动轮体25,在振动轮体25上三根偏心轴产生的离心力在水 平方向或初始选定方向上相互抵消,在该选定方向的垂直方向上相互叠加,产生定向激 振力,使振动轮体%作定向振动。如图2所示,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振动压路机的定向振动轮典型实施例的变换 结构原理图中,是将图1中的同步反向驱动装置分为两部分将驱动齿轮1、桥齿轮2、 传动齿轮3安装在右齿轮箱61中,右齿轮箱61定位安装在右激振器的右振动轴承座192 的右端,将同步传动齿轮4、同步反向齿轮5安装在左齿轮箱62中,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振动压路机的定向振动轮,主要包括机架、振动轮体、偏心轴及偏心轴驱动装置、振动马达、钢轮行走驱动机构,左偏心轴(13)与右偏心轴(15)的偏心距相等,中间偏心轴(14)的偏心距等于左偏心轴(13)和右偏心轴(15)的偏心距之和,其特征是:将三根偏心轴(13)、(14)、(15)分别安装在左、右两个激振器壳体内,具体将左偏心轴(13)、中间偏心轴(14)及其振动轴承(18)布置安装在左激振器壳体(20)内的左振动轴承座(191)内,将右偏心轴(15)及其振动轴承(18)布置安装在右激振器壳体27内的右振动轴承座(192)内,左激振器壳体(20)直接装配在振动轮体(25)内,右激振器壳体(27)装配在振动输出轴承(28)内,振动输出轴承(28)再安装在振动输出轴承座(29)内,振动输出轴承座(29)和振动轮体(25)制造或连接成同一刚性体,振动输出轴承内圈压板(21)和连接板(22)固定连接,连接板(22)通过减振器(23)和机架(24)相连接,以保证偏心轴驱动装置的初始安装位置不变。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振动压路机的定向振动轮,主要包括机架、振动轮体、偏心轴及偏心轴驱动 装置、振动马达、钢轮行走驱动机构,左偏心轴(13)与右偏心轴(15)的偏心距相等,中 间偏心轴(14)的偏心距等于左偏心轴(13)和右偏心轴(15)的偏心距之和,其特征是 将三根偏心轴(13)、(14)、(15)分别安装在左、右两个激振器壳体内,具体将左偏心轴 (13)、中间偏心轴(14)及其振动轴承(18)布置安装在左激振器壳体(20)内的左振动轴 承座(191)内,将右偏心轴(15)及其振动轴承(18)布置安装在右激振器壳体27内的右振 动轴承座(192)内,左激振器壳体(20)直接装配在振动轮体(25)内,右激振器壳体(27) 装配在振动输出轴承(28)内,振动输出轴承(28)再安装在振动输出轴承座(29)内,振 动输出轴承座(29)和振动轮体(2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启方潘韶东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腾虎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4[中国|安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