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170270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2)、收容在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3)、固定在绝缘本体内并适合与对接连接器锁扣从而保持电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之间连接状态的锁扣件(4)及安装在绝缘本体后端的盖体(7),锁扣件包括位于前端与对接连接器锁扣的啮合部(41)及位于后端并可在外力作用下驱动啮合部的驱动部(42),驱动部在对接方向上超出绝缘本体而收容在盖体内,盖体一体形成有按钮(78),该按钮的前端(781)与盖体相连,后端(782)可绕前端转动以按压驱动部。(*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
本技术有关一种带有锁扣装置以保持与对接连接器连接状态的电连接器,尤其涉及 一种带有方便按压的锁扣装置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请参照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M281339号第八图。现有的外部线缆连接器800的按钮受压部 大都设置在盖体870的前端,这是因为盖体870往往会安装在绝缘本体830的后端,而锁扣件 一般会整体收容在绝缘本体830内(M281339号专利中未显示,相似结构请参中国专利 03274834. 5中图4),因而对于需要按压锁扣件来解锁或实现锁扣的按钮受压部而言,设置 在盖体的前端自然是理想选择。然而,这样容易产生一个问题。插置到电脑上后,线缆连接 器800前端的对接端口会收容到电脑或其它设备内部,盖体870前端会抵靠到电脑上,要按压 靠近盖体870前端的按钮受压部会很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可解决按钮受压部因靠近盖体前端而不容 易按压的难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解决方案 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 收容在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固定在绝缘本体内并适合与对接连接器锁扣从而保持电连接 器与对接连接器之间连接状态的锁扣件及安装在绝缘本体后端的盖体,锁扣件包括位于前端 与对接连接器锁扣的啮合部及位于后端并可在外力作用下驱动啮合部的驱动部,驱动部在对 接方向上超出绝缘本体而收容在盖体内,盖体一体形成有按钮,该按钮的前端与盖体相连, 后端可绕前端转动以按压驱动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电连接器按钮的受压部设有盖体较靠后位置,可使得其容 易被按压;不仅如此,锁扣件的驱动部在对接方向上超出绝缘本体的设置也会使得绝缘本体 不会因为需固持锁扣件而过长。本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可提供另外一种固定锁扣件的方式,使 得锁扣件的固定无须过度依赖绝缘本体。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解决方案 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 收容在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适合与对接连接器锁扣从而保持电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之间连接状态的锁扣件及贴靠在绝缘本体外周并遮盖锁扣件的遮蔽壳体,锁扣件包括位于前端与 对接连接器锁扣的啮合部及位于后端并可在外力作用下驱动啮合部的驱动部,遮蔽壳体设有 狭小的通孔以供啮合部与驱动部穿过而暴露于遮蔽壳体外。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电连接器遮蔽壳体在配合实现啮合部与驱动部原有功能的 同时,对锁扣件本身也进行了定位限制,使得锁扣件无须过分依赖绝缘本体而固定,从而为 锁扣件超出绝缘本体提供可能。当然,遮蔽壳体这种限制锁扣件的方式本身已实现了锁扣件的定位功能,已称得上独立 的创作,并不会受锁扣件超出绝缘本体这一条件的限制。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l为根据本技术的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图2为上、下盖体尚未组装至遮蔽壳体前该电连接器的部分分解图。 图3为图1沿对接方向穿过锁扣件的一个剖视图。 图4与图5为该电连接器不同视角的两个立体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至图5为根据本
技术实现思路
而创作的电连接器l00的图面。电连接器lOO包括绝缘本 体2、收容在绝缘本体2内的若干导电端子3、固定在绝缘本体2并适合与对接连接器(未图示 )锁扣从而保持电连接器100与对接连接器之间连接状态的锁扣件4、贴靠在绝缘本体2外周 并由上,下遮蔽壳体51, 52组成的由金属制成的遮蔽壳体5及遮覆绝缘本体2与遮蔽壳体后端 的盖体7。盖体7由上盖体71与下盖体72组装而成。线缆组件6固定在盖体7后端,并设有若干 芯线(未图示)以与导电端子3相连接。图1为电连接器100的立体组合图,其显示了电连接器100组装完成后的视图。绝缘本体 2与遮蔽壳体5的前端暴露在盖体7外,共同形成电连接器100的对接端口,适合插入对接连接 器内以实现两者的电性连接。绝缘本体2中央的收容空间20呈C形,并向前方开口而与外界相 连通,导电端子3延伸入收容空间20以与对接连接器上对应的导电端子相接触。 一对锁扣件 4的啮合部41突伸出遮蔽壳体5上表面而暴露于外,以在对接端口插入对接连接器内时与对接 连接器相锁扣而保持电连接器100与对接连接器之间的连接状态。上盖体71与下盖体72上下组装为一体而遮覆绝缘本体2与遮蔽壳体5的后端。 一体形成于 上盖体71的按钮78向上翘起,可方便操作者按压。按钮78大体呈前窄后宽的梯形,前端设有 与上盖体71相连的根部781,后端为受压部782。线缆组件6自盖体7后端伸出,以连接其它的电子元件(未图示)。图2展示了上、下盖体71, 72尚未组装至遮蔽壳体5前电连接器100的视图。上、下遮蔽 壳体51, 52利用其上设置的凸块、收容孔517, 527而固定为一体。锁扣件4后端的驱动部42 突伸出上遮蔽壳体51上表面而暴露于外,以使其可被按钮78按压到。线缆组件6包括线缆62及位于线缆62前端的挡止块61,对应地,盖体7后端设有用于收容 挡止块61的收容槽77及供线缆62穿过的圆形孔道79 (上盖体71中的收容槽77、孔道79在图5 中显示)。图3为图1沿对接方向穿过锁扣件4的一个剖视图。图4与图5为电连接器100不同角度的立 体分解图,以显示各个元件的详细细节。请结合图3至图5所示。锁扣件4整体位于一竖直平面内,包括其上设有驱动部42与啮合 部41的上杆部43、与上杆部43相隔并并行设置的下杆部44及连接上下杆部43, 44后末端的连 接部45。下杆部44的前端形成有倒刺46以固定锁扣件4于绝缘本体2。上杆部43下方形成凸块 48,可防止驱动部42过度向下按压。绝缘本体2设有一对相互隔离并向后开口的收容槽26,其中一收容槽26收容啮合部41并 允许啮合部41转动,另一收容槽26与倒刺46相干涉以固定锁扣件4于绝缘本体2。驱动部42、 连接部45在对接方向(即前后方向)上超出绝缘本体2,这使得按压驱动部42的按钮78受压 部782可靠后设置。本电连接器100中,驱动部42在对接方向上超出绝缘本体2,这使得按压驱动部42的按钮 78受压部782可靠后设置,从而有效解决按压困难的问题。另外,本技术的按钮78—体 形成于盖体7上,可使得盖体7省去固定按钮78的结构,使组装也更简单。不仅如此,遮蔽壳体5另设有狭小的通孔53以供啮合部41与驱动部42穿过而暴露于遮蔽 壳体5外。通孔53可辅助定位锁扣件4,使超出绝缘本体2的锁扣件4后端不致倾斜。加上倒刺 46与绝缘本体2的干涉、接触部47对遮蔽壳体5的抵触,锁扣件4已被牢靠地固定。下杆部44的后端比锁扣件4的其它部位更靠下而构成与下遮蔽壳体52的底壁相抵触的接 触部47。接触部47大体位于驱动部42的正下方,在驱动部42向下受压时,可较佳对驱动部 42提供支撑,不致令超出绝缘本体2的锁扣件4后端受压变形。盖体7内壁两侧向内突伸出若干垫片73以抵压遮蔽壳体5,上下盖体71, 72对应设有卡扣 臂74及卡扣孔75以将上下盖体71, 72固定为一体。下遮蔽壳体52前端呈盒状以收容绝缘本体2,后端为半开放的C形以与上遮蔽壳体51共同 收容绝缘本体2与锁扣件4的后端及线缆组件6的前端。上下遮蔽壳体51, 52后端分别形成有线缆固持部54、线缆支撑部55。绝缘本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收容在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固定在绝缘本体内并适合与对接连接器锁扣从而保持电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之间连接状态的锁扣件及安装在绝缘本体后端的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件包括位于前端与对接连接器锁扣的啮合部及位于后端并可在外力作用下驱动啮合部的驱动部,所述驱动部在对接方向上超出绝缘本体而收容在盖体内,所述盖体一体形成有按钮,所述按钮的前端与盖体相连,后端可绕所述前端转动以按压所述驱动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收容在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固定在绝缘本体内并适合与对接连接器锁扣从而保持电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之间连接状态的锁扣件及安装在绝缘本体后端的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件包括位于前端与对接连接器锁扣的啮合部及位于后端并可在外力作用下驱动啮合部的驱动部,所述驱动部在对接方向上超出绝缘本体而收容在盖体内,所述盖体一体形成有按钮,所述按钮的前端与盖体相连,后端可绕所述前端转动以按压所述驱动部。2.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另设有 金属制成的遮蔽壳体;所述遮蔽壳体前端遮盖绝缘本体,后端超出绝缘本体而位于盖体内, 所述遮蔽壳体的前端与后端分别设有狭小的通孔以供啮合部与驱动部穿过而暴露于遮蔽壳体 外。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件整体 位于一竖直平面内,包括其上设有所述驱动部与所述啮合部的上杆部、与上杆部相隔的下杆 部及连接上下杆部末端的连接部,所述下杆部设有倒刺以固定锁扣件于绝缘本体。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啮合部、倒刺设 置于绝缘本体,所述驱动部、连接部在对接方向上超出绝缘本体。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杆部另设有在 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聘胜祁锋军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