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幕墙物理性能现场智能检测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167745 阅读:3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幕墙物理性能现场智能检测设备,包括差压变送器、工控装置和压力面板,压力面板密封连接在幕墙对应的墙洞内侧周边的墙体上,压力面板、建筑幕墙以及建筑物墙体之间形成静压箱;压力面板与建筑幕墙之间设有立柱,立柱上设有至少3个位移传感器,位移传感器的信号线通过压力面板上的转换航空插头与工控装置相连接;压力面板上设有差压变送器的气压连接口;压力面板背离立柱的一方设有风机,风机的进出风口通过风道与压力面板上法兰接口相连接;在风道上安装有风速仪,工控装置与差压变送器和风速仪信号连接,工控装置与风机控制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安装过程及检测过程科学合理,非常适于对建筑幕墙物理性能质量进行现场检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玻璃幕墙物理性能检测设备。
技术介绍
建筑幕墙安装在墙体洞口外侧的墙体上并将墙体洞口密封在内。建筑幕墙物理 性能检测是指幕墙风压变形性能、幕墙雨水渗漏性能、幕墙空气渗透性能、幕墙平面内变形 性能等多项物理性能指标的测试。我国玻璃幕墙技术政策虽然出台较晚,但针对在用玻璃 幕墙工程早已有技术法规、标准要求。(1)根据上海市1996年35号市长令,对建成使用已 8年以上的玻璃幕墙,应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的、具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对玻璃幕墙使用 安全情况进行现场勘察,以后每年勘察一次,不符合安全要求的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 整改。(2)根据《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02-96第8. 2. 4条规定,玻璃幕墙在正常使用 时每隔一年应进行一次全面检查。( 根据建设部“建建(1997) 167号《加强建筑幕墙工程 管理的暂行规定》”要求,玻璃幕墙建筑至少每5年进行一次质量安全性检测。(4)国家标 准GB/T21086-2007《建筑幕墙》、GB/T15227-2007《建筑幕墙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检测方 法》和GB/T18250-2000《建筑幕墙平面内变形性能检测方法》对建筑幕墙的物理性能有具 体的要求。进行物理性能检测时,对单元式幕墙、多跨连续梁幕墙应取有代表性部位2层以 上试件进行检测。幕墙所用结构胶、耐候胶等其它材料按规定同步进行使用前检测,在幕墙 构件安装之前进行。通过检测可以发现设计和生产制作中的缺陷和安装过程中应注意的 问题、确认设计及材料选择的正确性和幕墙设计功能是否符合实际情况,目前只有玻璃幕 墙实验室检验的相应方法和标准,尚没有制定现场检测方法。由于实验室检测方法难以用 于现场测试,故必须研究制定科学的现场检测方法,研制适用于现场检测的仪器设备,建立 科学的评估体系,以确定使用中的玻璃幕墙使用性能,尤其是安全性能是否达到使用要求。 国外尤其是美国使用建筑玻璃幕墙的工程较多,美国已开展对幕墙工程使用寿命方面的研 究,已制定颁发了有关硅酮结构胶强度性能、老化性能的现场检测方法,其适用范围主要是 用于玻璃非正常原因的破碎、物业的变更、遭遇灾害、功能性障碍等情况,并根据政府有关 安全性的核验要求开展定期检查。虽然市场上可以购买到位移传感器、差压变送器、风速 仪、采用MCGS组态软件作为平台的自动化仪表控制装置等装置,但目前并没有能够在建筑 幕墙安装在墙体洞口后对幕墙的物理性能(风压变形性能、雨水渗漏性能、空气渗透性能、 平面内变形性能)进行现场检测的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幕墙物理性能现场智能检测设备,适于对建筑幕 墙的安装质量进行现场检测。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建筑幕墙物理性能现场智能检测设备包括差压变送 器、工控装置和压力面板,压力面板密封连接在幕墙对应的墙洞内侧周边的墙体上,压力面板、建筑幕墙以及围成墙洞的建筑物墙体之间形成静压箱;压力面板与建筑幕墙之间设有 立柱,立柱上设有至少3个位移传感器,位移传感器用于测量建筑幕墙的变形且其信号线 通过压力面板上的转换航空插头与工控装置相连接;压力面板上设有差压变送器的气压连 接口 ;压力面板背离立柱的一方设有风机,风机的进出风口通过风道与压力面板上法兰接 口相连接;在风道上安装有风速仪,工控装置与差压变送器和风速仪信号连接,工控装置与 风机控制连接。所述立柱为伸缩杆。所述位移传感器设有3个。工控装置为以下三种形式中的任一种A 采用MCGS组态软件作为平台的仪表控 制装置;B 可编程控制器;C 单片机。风机包括有调压模块,所述工控装置与所述的调压模块控制连接。风机为具有手动自动切换开关的变频风机。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1.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使用前,第一是根据建筑幕墙对应的墙洞洞口的 大小及尺寸确定压力面板的大小及尺寸;第二是将安装位移传感器的立柱(伸缩杆)安装 在墙洞中,按照标准的要求确定测点的数量及位置,将各位移传感器布置在立柱上与各测 点相对应的位置上;第三是将压力面板密封连接,平行安装在墙洞内侧,用可伸缩的立柱配 套专用夹具使面板紧贴墙面(也可用粘接等其他方法将压力面板密封连接在墙洞内侧的 墙体上);第四是使用信号线将各位移传感器、差压变送器以及风速仪同工控装置信号连 接,使用风道连接压力面板和风机,并将工控装置同风机控制连接;最后是将全部缝隙密封 (可以采用密封胶条等形式进行密封,尤其是压力面板与墙体接触处必须设置密封),从而 在压力面板与幕墙之间形成静压箱。使用时,本专利技术的建筑幕墙物理性能现场智能检测设 备可以用来现场检测幕墙的抗风压性能、气密性能、水密性能及平面内变形性能。检测抗风 压性能是工控装置控制风机向静压箱内送风,使静压箱内的压力逐渐升高至标准规定的压 力值,此时工控装置读取位移传感器的数值,并将该数值换算成受力杆挠度值,与标准中规 定的挠度值对比后得出抗风压性能合格与否的结论并予以显示;检测气密性能是静压箱内 的压力达到标准规定的压力值后,工控装置读取风速仪的读数,并将该读数根据换算成流 量值后与标准规定的流量值进行比较、从而得出气密性能合格与否的结论并予以显示;检 测水密性能是在室外向幕墙喷水,工控装置控制风机向静压箱内供风,并使静压箱内逐渐 增压,在幕墙出现严重的局部渗漏时,工控装置读取差压变送器的数值并将该数值同标准 规定的数值相比较,从而得出水密性能合格与否的结论并予以显示。上述安装过程及检测 过程科学合理,非常适于对建筑幕墙质量进行现场物理性能检测。2.立柱为伸缩杆从而使立柱可以适应不同高度的墙洞。3.位移传感器在所述的立柱上均勻设有三个,适于多数墙洞外幕墙的检测需要。4.工控装置的三种形式都适于检测中的控制需要和数据显示的需要,其中,采用 MCGS组态软件作为平台的自动化仪表控制装置最适合作为本专利技术中的工控装置。5.工控装置与风机的调压模块控制连接,便于工控装置控制风机供风的风速。6.风机为具有手动自动切换开关的变频风机,一方面便于工控装置自动控制风机 的转速以调节供风量,另一方面可以在自动档和手动档之间切换,切换到手动档后便于操作人员手动控制风机。 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使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建筑幕墙物理性能现场智能检测设备包括带有显示屏的工 控装置1和压力面板2,压力面板2密封连接在墙洞11内侧周边的墙体13上,并在压力面 板2与幕墙14、墙体13之间形成静压箱15。压力面板2朝向建筑幕墙14的一方设有立柱 3,立柱3为伸缩杆且其上均勻设有三个位移传感器4,位移传感器4的信号线通过压力面板 2上安装的转换航空插头21后与工控装置1相连接;压力面板2上设有差压变送器5的气 压连接口 22 ;压力面板2的右方设有风机6,风机6的进出风口 7连通设有风道8,风道8直 径为900毫米且其末端通过法兰23连接压力面板2,使风机6可以向静压箱15内送风;风 道8上设有风速仪9,工控装置1与差压变送器5和风速仪9信号连接,工控装置1与风机 6控制连接。其中,风机6可以是具有手动自动切换开关的变频风机,也可以是带有调压模 块的普通风机,在采用带有调压模块的普通风机时,工控装置1与风机6的调压模块控制连 接;工控装置1最好是采用MCGS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建筑幕墙物理性能现场智能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差压变送器、工控装置和压力面板,压力面板密封连接在幕墙对应的墙洞内侧周边的墙体上,压力面板、建筑幕墙以及围成墙洞的建筑物墙体之间形成静压箱;压力面板与建筑幕墙之间设有立柱,立柱上设有至少3个位移传感器,位移传感器用于测量建筑幕墙的变形且其信号线通过压力面板上的转换航空插头与工控装置相连接;压力面板上设有差压变送器的气压连接口;压力面板背离立柱的一方设有风机,风机的进出风口通过风道与压力面板上法兰接口相连接;在风道上安装有风速仪,工控装置与差压变送器和风速仪信号连接,工控装置与风机控制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建筑幕墙物理性能现场智能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差压变送器、工控装置和 压力面板,压力面板密封连接在幕墙对应的墙洞内侧周边的墙体上,压力面板、建筑幕墙以 及围成墙洞的建筑物墙体之间形成静压箱;压力面板与建筑幕墙之间设有立柱,立柱上设 有至少3个位移传感器,位移传感器用于测量建筑幕墙的变形且其信号线通过压力面板上 的转换航空插头与工控装置相连接;压力面板上设有差压变送器的气压连接口 ;压力面板 背离立柱的一方设有风机,风机的进出风口通过风道与压力面板上法兰接口相连接;在风 道上安装有风速仪,工控装置与差压变送器和风速仪信号连接,工控装置与风机控制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幕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珉安丁会甫刘占成王爱华张艺新张晖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基本建设科学实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