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袁祥生专利>正文

一种汽车通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160218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汽车配件中的通风散热类别,尤其涉及一种汽车的通风装置。所述汽车通风装置包括中空通风结构,且所述中空通风结构固定设置在车辆顶棚的外表面;所述中空通风结构一端与汽车内部流体连通,另一端与外界大气相通,将汽车内部的空气排入大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通过通风管或通风箱解决了车内持续换气的问题,有效的解决了车内空气不洁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独立于车体的设备,因此组装,安装非常简单,易于实现。(*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汽车配件中的通风散热类别,尤其涉及一种汽车的通风装置。
技术介绍
车辆内部气体交换问题,是汽车研发领域中一个重要的决定和考虑因素。通常情况下,只有在车内有人,开启车窗或开启换气/空调设备后才能达到换气的效果。当车辆停 泊后,由于车厢内是一个封闭的空间,车内空气不流通,当用户再次使用车辆时,均感到车 内空气过热或浑浊,就采取开启车窗或开启换气/空调设备以改善车内空气环境,增加了 消耗。因此,专利技术人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若能采取无论车辆处在何种环境下,均可自动 换气,并保证车辆及人员安全,就可以解决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根据现有技术中存在车辆无法自主换气,散热的技术问题,研发了一 种汽车通风装置,本装置结构简单,且安全有效,解决车辆通风换气的问题。本技术的内容为一种汽车通风装置,所述汽车通风装置包括中空通风结构,且所述中空通风结构 固定设置在车辆顶棚的外表面;所述中空通风结构一端与汽车车箱内部流体连通,另一端 与外界大气相通,将汽车车箱内部的空气排入大气。所述中空通风结构包括通风管1 ;所述通风管1直立于车顶表面2并固定安装在 车顶上;在所述车顶棚上开设有排风口 3,所述通风管1 一端通过排风口 3与车内流体连 通;在所述通风管1的另一端设置有出气口 4,所述出气口 4与外界大气连通。在实际的应用中,为了与外界大气进行更好的交互,所述中空通风结构还包括有 侧弯头和转弯头;在所述通风管1与外界大气相通的一端设置有侧弯头5和/或转弯头6 ;所述出 气口 4设置在所述通风管侧面或者向下朝向车顶,即所述出气口设置在侧弯头5或转弯头 6与大气相通一端。在具体的应用中,所述中空通风结构为一组通风管结构,所述一组通风管包括至 少两个通风管1 ;所述一组通风管1直立于车顶表面2,且独立设置在汽车顶棚的外表面; 且在所述每个通风管1与外界大气相通的一端设置有侧弯头5或转弯头6。在具体的应用中,所述中空通风结构为一个η形中空通风管7或m形中空通风管 8 ;所述η形中空通风管7平行于车顶的管路上开设有出气口 4 ;在所述车顶2上开 设有两个排风口 3,所述通风管1两端通过排风口 3与车内流体连通;在所述m形中空通风管8平行于车顶的两个管路上开设有两个出气口 4 ;在所述 车顶2上开设有三个排风口 3,所述通风管1三端通过排风口 3与车内流体连通。本实用新 型还可以包括两个或多个m形通风管8,形成多通道多复合结构。为了保护中空通风结构,在所述汽车通风装置的上部设有防护盖9,汽车通风装置 与所述防护盖9之间设有一定的空间距离,即在汽车顶部设有若干个支撑杆,支撑杆下部 与汽车顶部连接,上部与所述防护盖连接;所述汽车通风装置设置在所述防护盖9的下部。中空通风结构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是,所述中空通风结构为一个通风箱体10,所述 通风箱体10的下表面与所述的汽车顶棚的排气口 3相连,在所述通风箱体10的上表面或 侧面开设有出气口 4,所述出气口 4与大气连通。实践中,在所述出气口处设有防护网11,所述防护网11为孔状或网状结构;且在 所述排气口 3或出气口 4或通风管1内设有密封板且所述密封板为移动式或旋转式,;在所述汽车通风装置的排风口 3或出气口 4或在通风管1内设有消音装置;所述 消音装置为包含有消音材料或孔状材料结构。在所述多个排风口 3中,至少在一个排风口的车箱内一侧,即汽车内部设置有导 气管12,所述导气管12与排气口 3相连,并延伸至车厢内。所述汽车通风装置的通风管1由透明材料制成或在通风管1的外部或上部增设透 明罩,透明罩或透明通风管体内设有电灯泡,所述灯泡与汽车内的电源和电源开关相连。本技术结构简单,通过通风管或通风箱解决了车内持续换气的问题,有效的 解决了车内空气不洁的问题。同时,当管道开启后,也避免了车内乘客由于关闭所有气体通 风设备后一氧化碳中毒等问题。本技术是独立于车体的设备,因此组装,安装非常简 单,易于实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6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中外壳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7-1为将实施例1中的中空通风结构置于外壳9内;图7-2为实施例4的中空通风结构置于外壳9内;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7的结构示意图以上各幅附图的具体内容将结合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一种汽车通风装置,所述汽车通风装置包括中空通风结构,且所述中空通风结构 固定设置在车辆顶棚的外表面;所述中空通风结构一端与汽车内部流体连通,另一端与外 界大气相通,将汽车内部的空气排入大气。在具体的应用中,在所述出气口 4处设有防护网11,所述防护网11为孔状或网状 结构;且在所述排气口 3或出气口 4或通风管体内设有密封板,且所述密封板为移动式或旋 转式。在具体的实践中,为了解决照明问题,尤其是在出租车上,所述汽车通风装置还包括灯具,即在所述中空通风结构内部或外部设置有照明装置;为了解决噪音的问题,所述中空通风装置与汽车连通的位置处设置有消音装置,所述消音装置为包含有消音材料或孔状材料结构。实施例1中,所述中空通风结构为一组通风管1 ;所述一组通风管1以垂直于车顶表面2的角度固定安装在车顶上;在所述车顶上开设有一组排风口 3,所述通风管1 一端通 过排风口 3与车内流体连通;在所述每个通风管1的另一端设置有出气口 4,所述出气口 4 与外界大气连通。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3的结构示 意图;实施例2和3中,在所述每个通风管1与外界大气相通的一端设置有侧弯头5或 转弯头6,所述出气口 4设置在所述通风管侧面或者朝向车顶,即所述出气口设置在侧弯头 5或转弯头6与大气相通一端。图2中,与通风管与外界大气相通的一端设置有侧弯头5, 所述出气口 4设置在侧弯头5与大气相同的一侧。图3中,与通风管1与外界大气相通的 一端设置有转弯头6,所述出气口 4设置在转弯头6与大气相同的一侧。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实施例4中,所述中空通风结构为一个η形中空通风管7,且在所述通风管1平行 于车顶的管路上开设有出气口 4 ;在所述车顶上2开设有两个排风口 3,所述通风管1两端 通过排风口 3与车内流体连通。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实施例5中,所述中空通风结构为一个m形中空通风管8,且在所述通风管8平行 于车顶的两个管路上开设有两个出气口 4 ;在所述车顶2上开设有三个排风口 3,所述通风 管1三端通过排风口 3与车内流体连通。在所述多个排风口 3中,至少在一个排风口一侧, 即汽车内部设置有导气管12,所述导气管12与排气口相连,并延伸至车厢内,排出车厢内 大气。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6的结构示意图;实施例6中,所述中空通风结构为一个通风箱体10,所述通风箱体10的下表面与 所述的汽车顶棚的排气口 3相连,在所述通风箱体10的上表面或侧面开设有出气口 4,所述 出气口 4与大气连通。图7是本技术中外壳的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通风装置包括中空通风结构,且所述中空通风结构固定设置在车辆顶棚的外表面;所述中空通风结构一端与汽车车箱内部流体连通,另一端与外界大气相通,将汽车车箱内部的空气排入大气。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汽车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通风装置包括中空通风结构,且所述中空通风结构固定设置在车辆顶棚的外表面;所述中空通风结构一端与汽车车箱内部流体连通,另一端与外界大气相通,将汽车车箱内部的空气排入大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通风结构包括通风管(1);所述通风管(1)直立于车顶表面(2)并固定安装 在车顶上;在所述车顶棚上开设有排风口(3),所述通风管(1) 一端通过排风口(3)与车内 流体连通;在所述通风管(1)的另一端设置有出气口(4),所述出气口(4)与外界大气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通风结构还包括有侧弯头和转弯头;在所述通风管⑴与外界大气相通的一端设置有侧弯头(5)和/或转弯头(6);所述 出气口(4)设置在所述通风管侧面或者向下朝向车顶,即所述出气口设置在侧弯头(5)或 转弯头(6)与大气相通一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通风结构为一组通风管结构,所述一组通风管包括至少两个通风管(1);所 述一组通风管(1)直立于车顶表面(2),且独立设置在汽车顶棚的外表面;且在所述每个通 风管(1)与外界大气相通的一端设置有侧弯头(5)或转弯头(6)。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通风结构为一个η形中空通风管(7)或m形中空通风管(8);所述η形中空通风管(7)平行于车顶的管路上开设有出气口(4);在所述车顶(2)上 开设有两个排风口(3),所述通风管(1)两端通过排风口(3)与车内流体连通;在所述m形中空通风管(8)平行于车顶的两个管路上开设有两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祥生
申请(专利权)人:袁祥生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