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瘫患者上肢良肢位固定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145840 阅读:2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预防及矫正偏瘫患者上肢手部畸形的偏瘫患者上肢良肢位固定器,包括托架部分、手部指掌托与前臂固定板部分和手部弹力固定带部分,托架部分腕托、前臂托和肘托依次相连在一起,手部指掌托与前臂固定板部分手部指掌托、前臂固定板相连在一起,前臂固定带中部固定于前臂固定板上,并通过环扣与腕托、前臂托和肘托一起固定上肢,手部弹力固定带与手部指掌托相配合,固定手掌于手部指掌托上,适用于各种体位、各型脑卒中早期病人,在偏瘫患者早期使用该固定具,利于患者休息时保持良肢位,防治畸形;能充分利用最佳训练期固定瘫手臂体位,既节省人力,又利于瘫手训练;操作简单、易于推广、普及,各级医院均能用,一般病人都可接受。(*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预防及矫正偏瘫患者上肢手部畸形的偏瘫患者上肢良 肢位固定器。
技术介绍
中风是目前我国中老年人致残的三大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 高、死亡率高和治愈率低的特点。据调查,我国有脑血管病患者达500多万,有后遗症者约 占86. 5%,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其中以偏瘫即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最为突出。患病后大 多数病人出现偏瘫侧手脚运动障碍。其中运动障碍发生最早的是偏瘫肌肉驰缓,肌张力降 低,在稳定关节方面,协同肌和拮抗肌的共同收缩无力,重者肌力消失、没有产生功能的活 动可能。抗重力移动的能力极小或消失,若把肢体放于可下垂的位置上并释放术者手,肢体 立到下垂。当肢体有中到重度驰缓而无反射达4 5日时,往往不能恢复正常功能。这就 产生了临床常见的致残后遗症——肘外翻和腕内翻。而中风发病1 3周后,病人偏瘫肢 体常出现痉挛状态,临床常见腕屈曲、前臂旋前、手指屈曲内收的畸形,而且持续时间越长 痉挛越严重,功能恢复的可能性越小,致残率可高达71. 3%左右。现在我国中风患者较高的致残率与我国对该病的早期预防的研究尚处起步阶段、 相当多的病人得不到及时合理的康复护理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偏瘫患者上肢良肢位固定器,包括托架部分、手部指掌托与前臂固定板部分和手部弹力固定带部分,其特征在于:托架部分包括腕托(1)、前臂托(2)和肘托(3),腕托(1)、前臂托(2)和肘托(3)依次相连在一起,手部指掌托与前臂固定板部分包括手部指掌托(6)、前臂固定板(7)和前臂固定带(8),手部指掌托(6)、前臂固定板(7)相连在一起,前臂固定带(8)中部固定于前臂固定板(7)上,并通过环扣与腕托(1)、前臂托(2)和肘托(3)一起固定上肢,手部弹力固定带与手部指掌托(6)相配合,固定手掌于手部指掌托(6)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偏瘫患者上肢良肢位固定器,包括托架部分、手部指掌托与前臂固定板部分和手部弹力固定带部分,其特征在于托架部分包括腕托(1)、前臂托(2)和肘托(3),腕托(1)、前臂托(2)和肘托(3)依次相连在一起,手部指掌托与前臂固定板部分包括手部指掌托(6)、前臂固定板(7)和前臂固定带(8),手部指掌托(6)、前臂固定板(7)相连在一起,前臂固定带(8)中部固定于前臂固定板(7)上,并通过环扣与腕托(1)、前臂托(2)和肘托(3)一起固定上肢,手部弹力固定带与手部指掌托(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晓明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中医学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