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织式建筑幕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143887 阅读:8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编织式建筑幕墙,从根本上解决了现有建筑幕墙存在的外立面结构单一,外视效果不理想的缺陷,包括相互连接的单元板块,其技术要点是:单元板块上、下相邻面板呈凸、凹状倾斜布置成波纹形,相邻单元板块的公竖框和母竖框相互插接成整体竖框,并使相间隔的单元板块内的面板的凸出部位表面所在的平面处于同一竖直面上,凹进部位表面所在的平面处于同一与凸出部位表面所在平面平行的竖直面上,并使整体竖框的外露表面所在的竖直面略高于凸出部位表面所在的竖直面。其设计新颖、结构独特,除能够满足业主和设计师对建筑幕墙的特殊造型需求外,还能将建筑幕墙的室内、外装饰效果体现的更加完美,能给人以极强烈的视觉冲击的别具一格的装饰效果。(*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幕墙,特别是一种结构别具一格的给人以极强烈的视觉 冲击效果的编织式建筑幕墙
技术介绍
随着建筑行业技术创新的不断涌现,具有现代化特征的建筑幕墙,必须是集隔音、 隔热、安全、装饰功能于一身的外围护型结构或装饰型结构,以便充分体现建筑的智能化与 人性化特点。现代建筑幕墙的形式多种多样,不论是单元式幕墙,还是构件式幕墙,都有一 个共同的特性,那就是大多采用由铝合金竖框和连接其间的横框、连接框、扣板及面板等组 成的单元板块相互连接而成。各单元板块的外立面都是相平齐的单一格式造型。一般情况 下只有依靠改变横框和竖框外立面的装饰扣板(用铝板,铝型材等)的外围护型结构或装 饰型结构,才能体现建筑师想要达到的外视效果。随着建筑幕墙的普及和人们对建筑幕墙 审美观念的改变,纷纷要求推出造型新颖、形状奇特的现代化的建筑幕墙。现有建筑幕墙的 普通外围护型结构或装饰型结构,已远不能够满足一些业主和设计师的特殊造型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编织式建筑幕墙,它从根本上解决了现有建筑幕墙 存在的外立面结构单一,外视效果不理想的缺陷,其设计新颖、结构独特,除能够满足业主 和设计师对建筑幕墙的特殊造型需求外,还能将建筑幕墙的室内、外装饰效果体现的更加 完美,无论在室内,还是在室外看,都能给人以极强烈的视觉冲击的别具一格的装饰效果。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该编织式建筑幕墙包括相互连接的由竖框和固定 其间的横框、连接框、扣板及面板组成的单元板块,其技术要点是相互连接的所述单元板 块的竖框由公竖框和母竖框相对插接而成,所述单元板块上、下相邻面板呈凸、凹状倾斜布 置成波纹形,即所述面板分别倾斜固定在所述公竖框与母竖框的背板之间,相邻所述单元 板块的公竖框和母竖框相互插接成整体竖框,并使相间隔的所述单元板块内的所述面板的 凸出部位上、下横框扣板的表面所在的平面处于同一竖直面上,所述面板的凹进部位上、下 横框扣板的表面所在的平面处于同一与所述凸出部位的表面所在平面平行的竖直面上,并 使所述整体竖框的外露表面所在的竖直面略高于所述凸出部位上、下横框扣板的表面所在 的竖直面。分别倾斜固定在所述公竖框与母竖框的背板之间的呈凸、凹状倾斜布置的所述 面板的凸出部位上横框扣板与凹进部位下横框扣板之间设置凸出部位连接横框扣板,所述 面板的凹进部位上横框扣板与凸出部位下横框扣板之间设置凹进部位连接横框扣板。所述整体竖框的室内侧外露部位,采用保温隔热材料和表面喷涂与室内色彩相一 致的室内装饰面板进行包覆。所述整体竖框的室外侧外露部位,设置装饰格栅或LED灯。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及积极效果是由于本技术的单元板块上、下相邻面 板呈凸、凹状倾斜布置为波纹形,相间隔的单元板块内的面板的凸出部位各扣板的表面所在的平面处于同一竖直面上,凹进部位各扣板的表面所在的平面处于同一与凸出部位的表面所在平面平行的竖直面上,所以连接成整体的各单元板块内面板的所有凸出部位和凹进 部位的布置,相互错落有序、起伏规律地形成的整个幕墙都呈现凸出和凹进相结合的波纹 形,就如同编织纤维的经、纬线一样,构成了编织式建筑幕墙。它从根本上解决了现有建筑 幕墙存在的外立面结构单一,外视效果不理想的缺陷。这种编织式建筑幕墙不仅充分体现 出现代化幕墙具有的设计新颖、结构独特的特征,而且能够满足业主和设计师对建筑幕墙 的特殊造型需求。为了进一步满足编织式建筑幕墙的环保、节能要求,还可以在整体竖框的室内侧 外露部位,采用保温隔热材料和表面喷涂与室内色彩相一致的室内装饰面板进行包覆,也 可以在整体竖框的室外侧外露部位,设置装饰格栅或LED灯。这既解决了现有竖框的表面 喷涂不一致和保温隔热的问题,同时又保证了整个建筑的室内颜色的协调统一,在满足造 型需求的同时增添了室内、外的装饰美感。因此,本技术能将建筑幕墙的室内、外装饰 效果体现的更加完美,无论在室内,还是在室外看,都能给人以极强烈的视觉冲击的别具一 格的装饰效果。附图说明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具体结构的立体图。图2a是图1沿B-B线的剖视图。图2b是图1沿C-C线的剖视图。图3a是图1沿A-A线的剖视图。图3b是图3的D部结构放大图。图4a是图2的E部结构放大图。图4b是图2的F部结构放大图。图5a是图2的G部结构放大图。图5b是图2的H部结构放大图。图中序号说明1面板、2公竖框、3母竖框、4凹进部位下横框扣板、5凹进部位上 横框扣板、6凹进部位连接横框扣板、7凸出部位下横框扣板、8凸出部位上横框扣板、9凸出 部位连接横框扣板、10面板断热副框扣板、11面板断热副框、12保温隔热材料、13室内装饰 面板、14凹进部位下横框、15凹进部位上横框、16凸出部位下横框、17凸出部位上横框、18 凹进部位连接横框、19凸出部位连接横框、20装饰格栅。具体实施方式根据图1 5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具体结构。该编织式建筑幕墙包括相互连接 的单元板块,各单元板块都由竖框和固定其间的横框、连接框、扣板及面板1等件组成。其 中竖框由公竖框2和母竖框3相对插接而成,各单元板块中的公竖框2、母竖框3、面板断热 副框11和面板断热副框扣板10可以采用相同型材结构,其余的框料可根据实际需要采用 不同型材结构。上述单元板块上、下相邻面板1呈凸、凹状倾斜布置成波纹形,即面板1分别通过面板断热副框11和面板断热副框扣板10倾斜固定在公竖框2的背板与母竖框3的背板之 间;通过凹进部位下横框14和凹进部位上横框15相互插接,形成一个凹进的状态。通过凸 出部位下横框16和凸出部位上横框17相互插接,形成一个向外凸出的状态。相邻单元板 块的公竖框2和母竖框3相互插接在一起构成整体竖框,并使相间隔的单元板块内的相对 应的面板1的凸出部位上横框扣板8、凸出部位下横框扣板7的表面所在的平面处于同一竖 直面上。相对应的面板1的凹进部位上横框扣板5、凹进部位下横框扣板4的表面所在的平 面处于同一与凸出部位的表面所在平面相平行的竖直面上,并使整体竖框的外露表面所在 的竖直面略高于上述凸出部位上、下横框扣板的表面所在的竖直面。连接成整体的各单元 板块内面板的所有凸出部位和凹进部位的布置,相互错落有序、起伏规律地形成的整个幕 墙都呈现凸出和凹进相结合的波纹形,就如同编织纤维的经、纬线一样,构成了编织式建筑 眷墙ο为了便于安装和提高装饰效果,分别倾斜固定在公竖框2与母竖框3的背板之间 的呈凸、凹状倾斜布置的各面板1的凸出部位上横框扣板8与凹进部位下横框扣板4之间, 设置凸出部位连接横框扣板19,各面板1的凹进部位上横框扣板5与凸出部位下横框扣板 7之间,设置凹进部位连接横框扣板18。为了进一步满足编织式建筑幕墙的环保、节能要求,还可以在整体竖框的室内侧 外露部位,采用保温隔热材料和表面喷涂与室内色彩相一致的室内装饰面板进行包覆。也 可以在整体竖框的室外侧外露部位,设置装饰格栅或LED灯。以解决现有竖框的表面喷涂 不一致和保温隔热的问题,同时使整个建筑的室内颜色达到协调统一,增添室内、外的装饰美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编织式建筑幕墙,包括相互连接的由竖框和固定其间的横框、连接框、扣板及面板组成的单元板块,其特征在于:相互连接的所述单元板块的竖框由公竖框和母竖框相对插接而成,所述单元板块上、下相邻面板呈凸、凹状倾斜布置成波纹形,即所述面板分别倾斜固定在所述公竖框与母竖框的背板之间,相邻所述单元板块的公竖框和母竖框相互插接成整体竖框,并使相间隔的所述单元板块内的所述面板的凸出部位上、下横框扣板的表面所在的平面处于同一竖直面上,所述面板的凹进部位上、下横框扣板的表面所在的平面处于同一与所述凸出部位的表面所在平面平行的竖直面上,并使所述整体竖框的外露表面所在的竖直面略高于所述凸出部位上、下横框扣板的表面所在的竖直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编织式建筑幕墙,包括相互连接的由竖框和固定其间的横框、连接框、扣板及面板组成的单元板块,其特征在于相互连接的所述单元板块的竖框由公竖框和母竖框相对插接而成,所述单元板块上、下相邻面板呈凸、凹状倾斜布置成波纹形,即所述面板分别倾斜固定在所述公竖框与母竖框的背板之间,相邻所述单元板块的公竖框和母竖框相互插接成整体竖框,并使相间隔的所述单元板块内的所述面板的凸出部位上、下横框扣板的表面所在的平面处于同一竖直面上,所述面板的凹进部位上、下横框扣板的表面所在的平面处于同一与所述凸出部位的表面所在平面平行的竖直面上,并使所述整体竖框的外露表面所在的竖直面略高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丛子军李辉牟永来骆文礼高波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远大铝业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9[中国|沈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