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邦淦专利>正文

笔管对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143566 阅读:1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笔管对位结构,可令上下笔管利用螺牙组装后,其径向相对角度得以精准对位;其包括有分别与上、下笔管嵌合的公牙套与母牙套,公牙套与母牙套上设有凸缘及螺牙,凸缘上设有对位部,该对位部与螺牙的牙口保持固定的相对位置,使得上、下笔管在锁合后,上、下笔管的径向相对角度能够精准的对位。(*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笔具的领域,特别是指笔管的对位结构,能令上下笔管利用螺牙 组装后,其径向相对角度得以精准对位。
技术介绍
一般具有笔身与笔盖结构的笔具,其截面均为圆形,之所以将其设计成圆形,除了 利于加工之外,主要在于上笔管与下笔管的对合过程中,没有相对角度的问题,亦即,上笔 管与下笔管的配合,在任何的相对角度,均能完全组装,从外观上,均呈现出完整的外型。碍于上述的原因,造成笔的设计,均只能局限于圆形截面,然而,对于业界目前笔 市场剧烈竞争的严苛条件之下,没有具有一定特色造形的笔,是无法在市场上立足,所以市 场上的笔造形,渐渐的跳脱出圆形截面的设计,如图1所示,此种非圆型截面的笔,其上笔 管10与下笔管20的组装利用螺牙锁合,但往往量产时,螺牙的进刀与笔管之间的角度并无 法控制,导致为上下笔管在组装后,严重的错位,而且错位的相对位置亦无法统一,所以无 法再一一针对错位的角度作二次加工,克服错位的问题。虽然,螺牙锁合是上笔管与下笔管之间最为可靠的结构,然而,碍于上述加工条件 的限制,非圆型截面的笔在目前的笔具市场上,并没有利用螺牙锁合的结构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笔管对位结构,主要应用于各种形状截面的笔身,上下笔管 利用螺牙组装后,其相对角度可作精准对位。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笔管对位结构,主要由上笔 管、下笔管、笔尖、笔心、公牙套与母牙套所构成,其中,该上笔管的内孔内壁面上设有定位 部;该下笔管的内孔内壁面上亦设有定位部;该公牙套一端设有公螺牙,另一端则为结合 部,公牙套上另设有一对位部对应于上述的定位部,该对位部与公螺牙起始角或终止角之 间具有固定的相对角度;母牙套一端设有母螺牙,另一端则为结合部,母牙套上另设有一对 位部对应于上述的定位部,该对位部与母螺牙起始角或终止角之间具有固定的相对角度; 藉由上述的构造组装后,上笔管与下笔管锁合,恰能组装成完整笔身。该公牙套与母牙套上设有粗糙的压纹。采用上述结构,由于公牙套与母牙套上设有凸缘及螺牙,且凸缘上设有的对位部 与螺牙的牙口保持固定的相对位置,使得上、下笔管在锁合后,上、下笔管的相对角度能够 精准的对位。附图说明图1为习用传统结构的笔管组装产生错位示意图;图2、2A、2B为本技术笔具结构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笔具结构的立体组合图;图4为本技术公牙套与母牙套的立体分解图;图5为本技术公牙套与母牙套的立体组合图;图6为本技术应用于埋入射出模具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利用埋入射出技术的零件成品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上笔管11内孔12定位部20下笔管30笔尖40笔心50公牙套51母牙套52公螺牙53结合部54压纹55对位部56母螺牙60公模仁61穿销62定位销63母模仁64模穴。具体实施方式为方便本说明书的阐述,本说明书仅举一种非圆型截面的笔型,作为说明例,请参 阅图2至图5所示,本技术笔管对位结构主要是由上笔管10、下笔管20、笔尖30、笔 心40、公牙套50与母牙套51所构成,而笔尖30与笔心40为一般习知的零件,故在此不另 赘述,其中上笔管10的内孔11内壁面上设有定位部12。下笔管20的内孔11内壁面上亦设有定位部12。公牙套50 —端设有公螺牙52,另一端则为结合部53,该结合部53的壁面上设有 粗糙的压纹54,公牙套50上另设有一对位部55对应于上述的定位部12,该对位部55与公 螺牙52起始角或终止角之间具有固定的相对角度。母牙套51 —端设有母螺牙56,另一端则为结合部53,该结合部53的壁面上设有 粗糙的压纹54,母牙套51上另设有一对位部55对应于上述的定位部12,该对位部55与母 螺牙56起始角或终止角之间具有固定的相对角度。再如图4、5所示,为便于加工量产的统一性,该公牙套50与母牙套51的对位部 55,可设于同一个位置,令二者藉由螺牙52锁合之后,对位部55恰可处于同一个位置。本技术的组装是将公牙套50与母牙套51利用结合部53分别插入上笔管10 与下笔管20的内孔11,并令公牙套50与母牙套51的对位部55分别对应于上笔管10与下 笔管20的定位部12,使得公牙套50与母牙套51分别与上笔管10与下笔管20结合为一 体,藉由结合部53上的粗糙压纹54,可令其结合更加稳固;当上笔管10与下笔管20 二者 利用公牙套50的公螺牙52以及母牙套51的母螺牙56锁合后,上笔管10与下笔管20恰 能组装成一完整笔身,同时上笔管10与下笔管20之间,并不存在径向角度差,亦即,藉由本 结构的实施,上笔管10与下笔管20的组装,其径向的相对角度能够精准的对位(如图3所 示)。另外,公牙套50与母牙套51的对位部55的设计可应用于模具的埋入射出技术, 另如图6所示,在射出模具的公模仁60上设有穿销61可供公牙套50或母牙套51套合,另 在穿销61旁设有定位销62,对应于对位部55,来固定公牙套50或母牙套51套合穿销61 的相对角度,而母模仁63则设有上笔管10或下笔管20外形的模穴64,当公牙套50或母牙套51套入公模仁60定位后,将公、母模仁60、63合模后,注入原料,待其硬化后,开模并取 出,即可完成上笔管10或下笔管20的成品(配合图7所示),同时,藉由结合部53上的粗糙 压纹54,可令其结合更加稳固。上述的说明书仅以一种造形截面为例来说明,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可适用于 各种圆形或非圆形等造形截面的笔身。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一具体实施例,凡依本技术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 内容所作的等效改变,均落入本技术的范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笔管对位结构,主要由上笔管、下笔管、笔尖、笔心、公牙套与母牙套所构成,其特征在于:该上笔管的内孔内壁面上设有定位部;该下笔管的内孔内壁面上亦设有定位部;该公牙套一端设有公螺牙,另一端则为结合部,公牙套上另设有一对位部对应于上述的定位部,该对位部与公螺牙起始角或终止角之间具有固定的相对角度;母牙套一端设有母螺牙,另一端则为结合部,母牙套上另设有一对位部对应于上述的定位部,该对位部与母螺牙起始角或终止角之间具有固定的相对角度;藉由上述的构造组装后,上笔管与下笔管锁合,恰能组装成完整的笔身。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笔管对位结构,主要由上笔管、下笔管、笔尖、笔心、公牙套与母牙套所构成,其特征在于该上笔管的内孔内壁面上设有定位部;该下笔管的内孔内壁面上亦设有定位部;该公牙套一端设有公螺牙,另一端则为结合部,公牙套上另设有一对位部对应于上述的定位部,该对位部与公螺牙起始角或终止角之间具有固定的相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邦淦
申请(专利权)人:刘邦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