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耐用拉矫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143422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新型耐用拉矫辊,由辊体和旋转接头组成,辊体为一个完整的单体,在辊体圆周上均匀分布有至少一个以上的圆孔,辊子中心还有一个圆孔,辊子两端均设有与中心圆孔连通的通水水道,所述圆周上的多个圆孔分别与中心圆孔联通,旋转接头安装在辊子端部,其进水管伸进中心圆孔内,还有变换水路的密封环安装在进水管与中心圆孔之间,辊体为单体,在辊子圆周上钻通水孔,旋转接头的水经密封环变换水路,本发明专利技术有利于拉矫辊工作时受力均匀,辊表面的冷却快速均匀,不易出现弯曲、扭曲变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耐用拉矫辊,具体为连铸机铸坯在拉矫机牵引和矫直作用时 所采用的长寿命耐用拉矫辊,属于钢铁冶金行业铸坯拉矫

技术介绍
钢铁冶金行业中,连续铸钢生产线上,连铸机用于将高炉炼出的钢水铸造成固定 形状。连铸机的浇注机构将钢水浇注到结晶器内,液态钢水在结晶器、扇形段、二冷段的共 同作用下,由液态凝固为固定形状的铸坯,铸坯在拉矫机的牵引和矫直作用下形成符合要 求的铸坯。矫直辊是拉矫机中的重要部件,主要有传动辊和自由辊两种,传动辊与自由辊配 合工作,完成传递扭矩、铸坯拉出和挤压、运送引锭杆等功能,辊子采用铬钼钢制造,通水冷 却,冷却水通过旋转接头进入和排出,轴颈两端为调心辊子轴承,轴承座通水,传动辊与减 速器连接,传递扭矩。自由辊与传动辊对称安装,与传动辊配合动作,无动力驱动。传动辊 和自由辊的装配结构图分别参见附附图说明图1和附图2。由于矫直辊直接与炽热的铸坯接触,辊子和轴承座必须确保良好的冷却,否则,一 方面铸坯热辐射和辊子的热传递会使轴承温度升高,润滑条件恶化,最终导致轴承损坏、拉 坯阻力增大,以致烧坏电机、减速器,使拉矫机不能正常工作;另一方面辊子温度升高,钢的 抗拉强度极限、抗扭强度极限、屈服强度极限等机械性能都会大大降低,辊子会出现弯曲变 形、扭曲变形、高温蠕变甚至断裂,使拉矫机乃至整条生产线不能工作。现有常用的矫直辊通常有两种型式。第一种型式的辊子见附图3,此辊子由钢板 301、辊套302、轴303焊接而成,旋转接头的内管304插入辊子中心的孔,冷却水的流向如图 中箭头所示,冷却水由旋转接头内管进入,从辊子中心孔流入进水孔305,进入辊套302与 轴303之间的空腔,然后经出水孔306流向辊子中心孔,最后经旋转接头的外管307流出。 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全水冷辊及其制造方法》(申请号=97108118. 2,申请日1997-06_19)及实 用新型专利《全水冷辊》(申请号=96235238. 1,申请日1996-07_06)即为上述结构型式; 第二种型式的辊子如中国技术专利《板坯连铸拉矫辊》(申请号=99238598. 9,申请日 1999-09-27)和《双向冷却式板坯连铸拉矫辊》(申请号=00230182. 2,申请日=2000-06-16) 所述,它是在拉矫辊辊体表面上加工有单向或双向螺纹槽,螺纹槽外装有套管,套管与辊体 螺纹槽之间构成供冷却水单向或双向通过的螺旋形水槽。本结构形式将辊体的循环冷却水 由芯部间接冷却改成次表面直接冷却,有效防止了拉矫辊受热不均而产生裂纹的现象;第 三种为较早使用的辊子见附图4,此辊子为整体锻造。旋转接头的内管401插入辊子中心 的孔,冷却水的流向如图4中箭头所示,冷却水由旋转接头内管401进入,流向辊子中心孔, 最后经旋转接头外管402流出。该种辊子制造工艺简单,虽然重量相对较重,但总体成本相 对较低,能很好地传递减速器扭矩。另外,由于冷却水流动空腔太小,冷却范围小,冷却效果 差,造成抗拉强度极限、抗扭强度极限、屈服强度极限等机械性能相对较差。第一种、第二种型式的辊子优缺点对比如下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新型耐用拉矫辊,由辊体和旋转接头组成,辊体为一个完整的单体,其特征在于:在辊体圆周上均匀分布有至少一个以上的圆孔,辊子中心还有一个圆孔,辊子两端均设有与中心圆孔连通的通水水道,所述圆周上的多个圆孔分别与通水水道联通,旋转接头安装在辊子端部,其进水管伸进中心圆孔内,还有变换水路的密封环安装在进水管与中心圆孔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新型耐用拉矫辊,由辊体和旋转接头组成,辊体为一个完整的单体,其特征在于在辊体圆周上均匀分布有至少一个以上的圆孔,辊子中心还有一个圆孔,辊子两端均设有与中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申汉芳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连铸技术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