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双LED照明模块的照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139303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具双LED照明模块的照明装置,其是将二LED照明模块固定于上盖的底面,再将上盖固定于下盖上将该二LED照明模块覆盖住,并且下盖在该二LED照明模块相对应处设有至少一透光通孔,由此可以达成有效提高照明装置照明亮度的技术功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照明装置,尤其是指一种于下盖内容置二 LED照明模块以提高照明装置的照 明亮度的具双LED照明模块的照明装置。
技术介绍
在日常生活中,照明装置一直以来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现有的照明装置多 半都以灯泡或灯管作为主要光源,在这些灯管或灯泡中,较为常见者有日光灯管、白炽灯 泡、卤素灯管或卤素灯泡。其中,由于日光灯管的耗电量约仅为白炽灯泡的四分之一,寿命 却可达到白炽灯泡的五至十倍,且发光均勻性较佳,可运用于广角照明,因此,较为广泛使用。以下将说明一种已知的日光灯照明装置,并请参照图1所示,为已知日光灯照明 装置结构分解图;日光灯照明装置包含日光灯管71以及灯座72,日光灯管71具有灯管本 体711以及一对金属端部712,金属端部712各设有一对电极接头713 ;灯座72则具有灯座 本体721、一对电极座722以及启动器723,电极座722是设置于灯座本体721两端部,并具 备一对电极插孔724 ;实际使用时,日光灯管71是由金属端部712的电极接头713插置于 灯座72的电极插孔724中,以达成电性连接。日光灯管的发光原理是以电极逸出的电子与日光灯管内的粒子发生碰撞,进而发 出紫外线来激发涂布于灯管内的萤光粉发出白色光,然而,日光灯管内所涂布的萤光粉通 常都含有具污染性的重金属元素(例如汞),不仅不容易回收再利用,更容易造成环境的 污染,跟现在强调的环保概念相互违背。并且由于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 LED)具有耗电量低、元件寿命长、 无须暖灯时间及反应速度快等优点,加上其体积小、耐震动、适合量产,因此现有的照明装 置也逐渐的改用发光二极管作为发光的光源。而随着技术的提升,已逐渐发展出可以取代日光灯管用的LED照明模块,以克服 日光灯管所造成的问题,并且采用LED照明模块制成照明装置。当照明装置使用单一 LED照明模块时,由于制造成本以及量产考量,LED照明模块 多半采用低功率的LED所制成,因此,LED照明模块的照明亮度会较差,而单一 LED照明模 块所构成的照明装置即会有照明亮度不足的问题。综上所述,可知先前技术中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使用低功率LED的LED照明模块,导 致照明装置照明亮度不足的问题,因此有必要提出改进的技术手段,来解决此一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先前技术存在使用低功率LED的LED照明模块,导致照明装置照明亮度不 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遂揭露一种具双LED照明模块的照明装置,其中本专利技术所揭露的具双LED照明模块的照明装置,其包含一上盖、二LED照明模块、 一下盖以及一对侧盖。其中,该上盖设有一顶面及一底面,该顶面形成有多个散热气孔贯通该底面;该二 LED照明模块是分别固定于该上盖的底面;该下盖是固定于该上盖,而将该二 LED照明模块 覆盖住,其相对于该二 LED照明模块位置至少设有一透光通孔;该对侧盖是用以固定于该 上盖及该下盖的两端。该上盖所形成的多个散热气孔是用以通过自然对流的方式将该二 LED照明模块 所产生的热能加以散逸,并且该上盖的散热气孔是与该二 LED照明模块的位置相对应,即 可以提高自然对流的散热效率,并且该上盖的该散热气孔为等距平行排列设置。另外,该二 LED照明模块是通过至少一组固定元件固定于该上盖的底面,每一固 定元件是具有一第一固定部及一第二固定部,并且将该第一固定部固定于该上盖的底面, 以及将该第二固定部固定于该二 LED照明模块。其中该上盖的散热气孔为等距平行排列设置。其中该上盖的散热气孔与该二 LED照明模块的位置相对应。其中还包含二变压元件分别固定于该上盖的底面,而分别电性连接于该二 LED照 明模块。其中该上盖、该下盖及该侧盖以冲压成型方式制成。其中该二 LED照明模块还形成有多个散热鳍片。其中该下盖设有两透光通孔分别对应于该二 LED照明模块。除此之外,该具双LED照明模块的照明装置还包含有二变压元件是分别固定于该 上盖的底面,而分别电性连接于该二 LED照明模块,以提供该二 LED照明模块稳定电源。本专利技术所揭露的具双LED照明模块的照明装置如上,与先前技术之间的差异在于 本专利技术的具双LED照明模块的照明装置是将该二 LED照明模块固定于上盖的底面,并且该 上盖固定于该下盖上,使该二 LED照明模块被容置于该下盖的该容置空间内,再由该对侧 盖分别固定于该下盖与该上盖两端处,以形成该具双LED照明模块的照明装置,由此,可以 有效的提高具双LED照明模块的照明装置的照明亮度。通过上述的技术手段,本专利技术可以达成有效提高照明装置照明亮度的技术功效。 附图说明以下将配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由此对本专利技术如何应用 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功效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其中图1绘示为已知日光灯照明装置结构分解图。图2绘示为本专利技术具双LED照明模块的照明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绘示为本专利技术具双LED照明模块的照明装置的立体组合示意图。图4A绘示为本专利技术具双LED照明模块的照明装置的透光通孔第一实施态样仰视 示意图。图4B绘示为本专利技术具双LED照明模块的照明装置的透光通孔第二实施态样仰视 示意图。图5绘示为本专利技术具双LED照明模块的照明装置的侧视剖面示意图。图6A绘示为本专利技术具双LED照明模块的照明装置的固定元件第一实施态样侧视 示意图。图6B绘示为本专利技术具双LED照明模块的照明装置的固定元件第二实施态样侧视 示意图。图7绘示为本专利技术具双LED照明模块的照明装置的上盖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将说明本专利技术所揭露的具双LED照明模块的照明装置,并请参考图2所示,为 本专利技术具双LED照明模块的照明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照明装置100是由上盖10、二 LED 照明模块20、一下盖30以及一对侧盖40所构成。上盖10设有一顶面11以及一底面12,顶面11形成有多个散热气孔13贯通底面 12,并且上盖10是用以将LED照明模块20与下盖30固定于上盖10上。LED照明模块20是通过至少一组固定元件61分别固定于上盖10的底面12,并且 将下盖30是通过螺合、卡合、扣合或是滑轨的方式固定于上盖10,在此仅为举例说明的,并 不以上述的固定方式局限本专利技术的应用范畴,现有的固定技术皆可包含于本专利技术中。下盖30是将LED照明模块20覆盖住,并且下盖30相对于LED发光模块20位置 至少设有一透光通孔31,由于LED照明模块20是分别固定于上盖10的底面12,再将下盖 30固定于上盖10上,即LED照明模块20可通过下盖30的至少一透光通孔31透出光线,并 且图面是以二透光通孔31作为示意,并不以图面所绘示的内容局限本专利技术的应用范畴。接着,侧盖40是分别固定于上盖10与下盖30的两端,可通过螺合、卡合、扣合或 是滑轨的方式来进行固定,在此仅为举例说明之,并不以上述的固定方式局限本专利技术的应 用范畴,现有的固定技术皆可包含于本专利技术中。上述的上盖10、下盖30以及侧盖40是以冲压成型方式制成,并且LED照明模块 20更形成有多个散热鳍片,以将LED照明模块20所产生的热能加以散逸。而上述上盖10、LED照明模块20、下盖30以及侧盖40经组合之后,以形成图3所 示的本专利技术具双LED照明模块的照明装置的立体组合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双LED照明模块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含:一上盖,其设有一顶面及一底面,该顶面形成有多个散热气孔贯通的该底面;二LED照明模块,其分别固定于该上盖的底面;一下盖,其固定于该上盖,而将该二LED照明模块覆盖住,其相对于该二LED照明模块位置至少设有一透光通孔;及一对侧盖,其用以固定于该上盖及该下盖的两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双LED照明模块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含一上盖,其设有一顶面及一底面,该顶面形成有多个散热气孔贯通的该底面;二 LED照明模块,其分别固定于该上盖的底面;一下盖,其固定于该上盖,而将该二 LED照明模块覆盖住,其相对于该二 LED照明模块 位置至少设有一透光通孔;及一对侧盖,其用以固定于该上盖及该下盖的两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双LED照明模块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二LED照明 模块是通过至少一组固定元件固定于该上盖的底面,每一固定元件具有一第一固定部及一 第二固定部,并且将该第一固定部固定于该上盖的底面,以及将该第二固定部固定于该二 LED照明模块。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双LED照明模块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晏奇
申请(专利权)人:一诠精密电子工业昆山有限公司一诠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