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詹德威专利>正文

实心轻量块体组合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136178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露一种使用于中空楼板建筑的实心轻量块体组合结构,供置放于上、下钢筋层内钢筋交错处间,包括一实心轻量块体与两组钢筋结合单元。前述实心轻量块体于顶端以及底端分别设有一组呈十字交错的浅沟部与深沟部;前述两组钢筋结合单元分别设置于浅沟部内,且每组钢筋结合单元包括至少一钢筋卡座,供卡合位于浅沟部内的钢筋。由此,该实心轻量块体组合结构可与上、下钢筋层的钢筋交错处相结合。(*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实心轻量块体,特别涉及一种使用于中空楼板建筑,于顶端 与底端分别设有一组呈十字交错的浅沟部与深沟部,并于每一浅沟部内设有一组钢筋结合 单元,以卡合位于浅沟部内的钢筋,以此可与上、下钢筋层的钢筋交错处相结合的实心轻量 块体组合结构。
技术介绍
于建筑中空楼板时,一般是将实心轻量块体(例如保利龙)埋入上、下钢筋层内, 以达到楼板减重、隔热与隔音等效果,以此取代传统的混凝土楼板。然而,当埋设实心轻量 块体时,若未使用任何固定用具,由于实心轻量块体所具有的轻量性质,将导致实心轻量块 体于灌浆时自原埋设的位置脱离并浮起。如此,不仅无法将实心轻量块体固定于预定位置, 浮起的块体更将妨碍灌浆的进行。为解决此一技术问题,或有使用固定铁架(例如豆荚型固定铁架或T字型固定铁 架)以避免上述情况发生。具体而言,是在实施时,将实心轻量块体先置放入固定铁架内, 再将固定铁架连同其中的块体一起埋入钢筋层内。以此,虽可避免实心轻量块体于灌浆 时浮起的问题,但却伴随有两个缺点其一,固定铁架的使用将大幅增加整体营建成本;其 二,由于固定铁架本身的重量并不算入整体结构的强度,因此固定铁架的使用对于整体结 构强度并无任何贡献。为在克服实心轻量块体于灌浆时浮起问题同时,一并解决使用固定铁架所导致的 提高,亦有于中空楼板建筑中使用压筋与座筋。具体来说,是于一般上、下钢筋层的钢筋 (以下称为肋筋)所形成网状结构的格子处,于上方以及下方分别压合额外的钢筋;于上方 压合者称为压筋,于下方压合者则称为座筋。凭借压筋与座筋的使用,可将实心轻量块体夹 合于上、下钢筋层间,以形成夹心式钢筋网结构。然而,若仅将压筋与座筋直接压合于实心轻量块体的上、下两侧,虽可解决前述问 题,但又将产生另一新的问题。当实心轻量块体直接与钢筋相接触时,该钢筋所可被裹覆的 混凝土将势必减少,如此将导致该钢筋握裹力不足。一般而言,钢筋周缘必须裹覆至少2. 5 公分厚的混凝土,方可获致足够的握裹力。除握裹力不足问题外,压筋与座筋的使用亦将无 可避免地导致成本的提高。有鉴于此,为改善上述缺点,本技术的设计人提出一种使用于中空楼板建筑 的实心轻量块体组合结构,以此可在不使用压筋与座筋的情况下,仍能将实心轻量块体稳 固夹合于钢筋层间,以避免实心轻量块体于灌浆时浮起的情形,并可降低整体营建成本,同 时维持与实心轻量块体周围直接接触的钢筋的握裹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于中空楼板建筑的实心轻量块体组合 结构,以此在不使用压筋与座筋的情况下,仍能将实心轻量块体稳固地夹合于钢筋层间;除可避免实心轻量块体于灌浆时浮起的情形外,亦可同时降低整体营建成本,并维持邻近实 心轻量块体的钢筋的握裹力。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于中空楼板建筑的实心轻量块体组合 结构,在不需使用任何公知的固定铁架(例如豆荚型固定铁架或T字型固定铁架)或不需 对钢筋进行绑扎的前提下,于灌浆时,仍得以避免实心轻量块体或整体中空楼板浮起的问 题。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于中空楼板建筑的实心轻量块体组合 结构,通过改变块体高度,可相对应于不同跨距距离需求,而改变中空楼板的厚度。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于中空楼板建筑的实心轻量块体组合 结构,其本身可作为上、下钢筋层间的支撑,藉以减少所需支撑装置的数量,而进一步降低 整体施工成本。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实心轻量块体组合结构,使用于中空楼板建 筑,供置放于上、下钢筋层的钢筋交错处间,包括有一实心轻量块体以及二组钢筋结合单 元;其中,前述实心轻量块体于顶端以及底端分别设有一组呈十字交错的浅沟部与深沟部; 前述两组钢筋结合单元则分别设置于前述浅沟部内,每一组钢筋结合单元包括至少一钢筋 卡座,供卡合位于浅沟部内的钢筋。于实施时,每一钢筋卡座较佳更包括一本体、一固定部以及一卡合部;其中,前述 固定部设置于该本体的一端,供插入浅沟部底侧,以将该钢筋卡座固定于浅沟部内;前述卡 合部则设置于本体另一端,供卡合埋设于浅沟部内的钢筋。于实施时,前述实心轻量块体组合结构较佳更包括两组支撑单元,每一组支撑单 元形成于深沟部内,并具有至少一支撑座,且于每一支撑座顶端设有一凹陷,供容纳上、下 钢筋层的钢筋。于实施时,该实心轻量块体较佳设计为胶囊形长条体,具有一中央部以及位于该 中央部两端的端部;且该中央部的高度较佳介于1至30公分。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通过使用本技术的使用于中空楼板建筑的实心轻量块体组合结构,可降低 整体营建成本以及增加整体楼板的结构强度外,并于埋设实心轻量块体的同时,可维持其 周围钢筋的握裹力。2、凭借本技术于中空楼板建筑的实心轻量块体组合结构的使用,在不需使用 任何公知的固定铁架(例如豆荚型固定铁架或T字型固定铁架)、不需对钢筋进行绑扎或使 用压筋与座筋的情况下,于灌浆时,仍可避免实心轻量块体或整体中空楼板浮起的问题。3、凭借本技术于中空楼板建筑的实心轻量块体组合结构的使用,通过改变该 块体的高度,而可相对应于不同跨距而改变中空楼板的厚度。4、本技术所揭露的使用于中空楼板建筑的实心轻量块体组合结构本身亦可 作为上、下钢筋层间的支撑,以减少支撑装置的所需数量,而可进一步降低整体施工成本。为对于本技术的特点与作用能有更深入的了解,兹借助于实施例配合图式详 述于后。附图说明图1显示使用本技术的实心轻量块体组合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中空楼板的 剖面图;图IA显示本技术的实心轻量块体组合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俯视图;图IB显示本技术的实心轻量块体组合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仰视图;图IC显示本技术的实心轻量块体组合结构的第一实施例中钢筋卡座与钢筋 结合的立体示意图;图ID显示本技术的实心轻量块体组合结构的第一实施例中钢筋卡座的立体 外观图;图2显示使用本技术的实心轻量块体组合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的中空楼板的 剖面图;图2A显示本技术的实心轻量块体组合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的俯视图;图3显示使用本技术的实心轻量块体组合结构的第三实施例的中空楼板的 剖面图;图3A显示本技术的实心轻量块体组合结构的第三实施例的俯视图;图4显示使用本技术的实心轻量块体组合结构的第四实施例的中空楼板的 剖面图;图4A显示本技术的实心轻量块体组合结构的第四实施例的俯视图;图4B显示本技术的实心轻量块体组合结构的第四实施例的另一态样的俯视图。附图标记说明实心轻量块体1、2、3、4、5 ;沟部 10、12、14、16、20、22、30、32、40、 42、50、52 ;钢筋卡座 122、142、222、322、422、522 ;本体 1222 ;固定部 1224 ;卡合部 1226 ;挡 止部 1228 ;支撑座 102、162、202、302、402、502 ;凹陷 1022、1622、2022、3022、4022、5022 ;端 部44、54冲央部46、56 ;上钢筋层钢筋60 ;下钢筋层钢筋62 ;支撑装置7 ;基座70 ;容纳沟 702 ;U型连接脚72 ;凹陷部722 ;断音垫74 ;抗浮件8 ;钩状部80 ;卡笋82 ;模板层9。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有关一种供使用于中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实心轻量块体组合结构,使用于中空楼板建筑,供置放于上、下钢筋层的钢筋交错处间,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实心轻量块体,于顶端以及底端分别设有一组呈十字交错的一浅沟部以及一深沟部;以及两组钢筋结合单元,分别设置于前述浅沟部内;其中,每一组钢筋结合单元包括至少一钢筋卡座,供卡合埋设于浅沟部内的钢筋。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实心轻量块体组合结构,使用于中空楼板建筑,供置放于上、下钢筋层的钢筋交错处间,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实心轻量块体,于顶端以及底端分别设有一组呈十字交错的一浅沟部以及一深沟部;以及两组钢筋结合单元,分别设置于前述浅沟部内;其中,每一组钢筋结合单元包括至少一钢筋卡座,供卡合埋设于浅沟部内的钢筋。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心轻量块体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钢筋卡座更包括 一本体;一固定部,其设置于该本体的一端,供插入浅沟部底侧,以将该钢筋卡座固定于沟部内;一卡合部,其设置于本体另一端,供卡合埋设于沟部内的钢筋。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实心轻量块体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钢筋卡座更包括一挡 止部,该挡止部设置于该固定部与卡合部间的本体上,以控制本体进入实心轻量块体内的深度。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詹德威
申请(专利权)人:詹德威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