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触控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136023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光学触控模块,包括一显示面板,一光学传感元件以及一发光单元。光学传感元件设置在显示面板的一角落,发光单元设置在光学传感元件上,包括一发光元件以及一补偿元件。发光元件朝一第一方向发射一具一第一光线强度的光线以及朝一第二方向发射一具一第二光线强度的光线,第一光线强度大于第二光线强度。补偿元件设置在发光元件的一侧,其中当光线穿过补偿元件后,第二光线强度增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电子装置及其光学触控模块
技术介绍
参见图1,传统的光学触控模块1包括一显示面板10、一反光单元20、两个光学传 感元件30以及两个发光单元40。反光单元20围绕设置在显示面板10的三个侧边,两个光 学传感元件30分别设置在显示面板10上部分的两个相邻的角落,而两个发光单元40则分 别设置在两个光学传感元件30上。发光单元40发出的光线借由反光单元20将光线反射进入光学传感元件30,当使 用者触碰显示面板10某一位置时,会遮断朝该位置的光线路径,使朝该位置的光线无法反 射回光学传感元件30,因而在光学传感元件30中产生对应的暗点,进而,光学触控模块1得 以根据暗点信息反推出该位置的座标。然而,由于光线路径长短不一,导致光线强度以及衰退程度不一,光线路径越长, 光线衰退程度越大致光线强度越小。因此光学传感元件30所接收的反射光线的光线强度 亦不相同。举例来说,请参考图1,对于左上方的发光单元40来说,A点相对于B点的光学 路径较长,光线强度衰退程度较B点大,因此光线到达A点时的光线强度较小;相同地,光线 经由反光单元20将反射进入光学传感元件30的路径亦不相同。上述问题将导致光学传感 元件30所接收的在不同位置的反射光线其光线强度产生显著的落差。此外,除了光学路径 长短的问题,如图2所示,一般发光单元40的光源分布为Lambertian型态,其中X显示X 方向上的光源分布,而Y显示Y方向上的光源分布,发光单元40的光源分布会因角度不同 而有所差别,与光轴X3(如图2显示“180度”的方向)夹角越大,所发出的光线强度越小。 请参考图1,对于左上方的发光单元40来说,朝A点所发出的光线与光轴X3的夹角α 1较 朝B点所发出的光线与光轴的夹角α 2小,因此朝A点所发出的光线强度相对较朝B点所 发出的光线强度高。只是,如果考虑光学路径距离所产生的影响(Α点较B点距离发光单元 40较远)以及反光单元20反射率的不同,光线到达A点的光线强度仍可能小于光线到达B 点的光线强度。无论是因光学路径或因发光单元40的光源分布,导致光学传感元件30所接收的 在不同位置的反射光线其光线强度产生具显著落差的结果将导致光学传感元件30容易判 断错误;亦即无法辨识究竟是因触控位置所导致的暗点或因光线路径较长的光线反射回光 学传感元件30所产生的暗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学触控模块。光学触控模块包括一显示面板,一光学传感元件 以及一发光单元。光学传感元件设置在显示面板的一角落,发光单元设置在光学传感元件 上,包括一发光元件以及一补偿元件。发光元件朝一第一方向发射一具一第一光线强度的 光线以及朝一第二方向发射一具一第二光线强度的光线,第一光线强度大于第二光线强度。补偿元件设置在发光元件的一侧,其中当光线穿过补偿元件后,第二光线强度增加。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一具体的优 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做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传统的光学触控模块的示意图;图2显示传统光学触控模块的光源分布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光学触控模块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4A为显示第一实施例中光学触控模块中光学传感元件以及发光单元的俯视 图;图4B为显示第一实施例中光学触控模块中光学传感元件以及发光单元的侧视 图;以及图5显示本专利技术光学触控模块的光源分布图;以及图6显示本专利技术的光学触控模块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光学触控模块110显示面板130光学传感元件141发光元件142,补偿元件1422 第二部分10显示面板40发光单元L1、L2 光线X2第二光轴X X方向(水平方向)α 、α 2:夹角具体实施例方式第一实施例参见图3,本专利技术光学触控模块100包括一显示面板110、一反光单元120、两个光 学传感元件130以及两个发光单元140。反光单元120围绕设置在显示面板110的三个侧边,两个光学传感元件130分别 设置在显示面板Iio上部分的两个相邻的角落,两个发光单元140亦分别设置在两个光学 传感元件130上。发光单元140发出光线,并借由反光单元120将光线反射进入光学传感 元件130。每一发光单元140包括一发光元件141以及一补偿元件142,以位于显示面板110 左侧的发光单元140为例,发光元件141例如为一发光二极管(LED),具有一第一光轴XI, 该第一光轴Xl穿越Al点,因此朝Al点方向所发出的光线Li,其光线强度大于其他非朝Al100光学触控模块 120反光单元 140发光单元 142补偿元件 1421第一部分 20反光单元 30光学传感元件 A、B、A1、A2 点 Xl第一光轴 X3 光轴 YY方向(垂直方向)点方向所发出光线的光线强度,如图中朝A2点方向所发出的光线L2。此外,由于A2点是位 于显示面板110的右下角落,光线L2到达A2点的光学路径距离较光线Ll到达Al点的光 学路径距离长,因此光线L2到达A2点时所衰退的光线强度较光线Ll到达Al点时所衰退 的光线程度大。因此,上述的情形将导致光线Ll与光线L2经反光单元120反射回光学传 感元件130的光线强度有显著的差异。本专利技术的补偿元件142即用以解决上述问题,补偿元件142为一光学镜片,特别 是一种聚光镜片,设置在发光元件141的一侧,发光元件141发射的光线穿过补偿元件142 后,可将发光元件141发出的光源聚光至某一特定方向,使朝该特定方向发出的光线强度 增强。如此可用以补偿光学路径较远的位置(或称特定位置),亦即使该特定方向对应此特 定位置,使光线沿该特定方向经该特定位置反射回光学传感元件130的光线强度与光线经 由与特定位置相邻的位置反射回光学传感元件130的光线强度相当甚至相同,以降低误判 的机率。在一具体实施例中,该特定方向对应显示面板110的对角线(如光线L2),亦即对 应A2点。须说明的是,光线Ll并非须对应第一光轴Xl的方向,上述的叙述仅为便于说明 本案欲克服的问题。光线Ll应理解成与非与光线L2同方向的光线或理解成邻近光线L2 的光线均属光线Ll的范畴。为达成上述目的,参见图4A、图4B,发光元件141的第一光轴Xl在水平方向(平 行显示面板110的方向)上偏离补偿元件142的第二光轴X2,再者,如图4B所示,聚光镜片 的第二光轴X2在垂直方向(垂直显示面板110的方向)上亦偏离发光元件141的第一光 轴XI。详细地说,第二光轴X2在垂直方向上位于第一光轴Xl以及显示面板110之间。如 此,光线分布将如图5所示,其中X显示X方向(水平方向)上的光源分布,而Y显示Y方 向(垂直方向)上的光源分布。在附图中清楚的显示,在X方向(水平方向)上,部分光线 朝着特定方向聚集,而在Y方向(垂直方向)上大部分光线亦均朝着特定方向聚集,也就是 说,当发光元件141所发射的光线穿过补偿元件142后,在X方向(水平方向)上,部分光线 会因第二光轴X2的作用而朝特定方向聚集,需注意的是,第二光轴X2的方向并非为该聚集 的特定方向,该特定方向应理解为对应光学路径较远的位置。反映在图3中,该特定方向例 如朝A2点方向,即光线L2的光学路径,光线L2的邻近光线(非朝该特定方向的光线,例如 光线Li)在水平方向上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学触控模块,包括:一显示面板;一光学传感元件,设置在该显示面板的一角落;以及一发光单元,设置在该光学传感元件上,包括:一发光元件,朝一第一方向发射一具一第一光线强度的光线;以及朝一第二方向发射一具一第二光线强度的光线,该第一光线强度大于该第二光线强度;一补偿元件,设置在该发光元件的一侧,其中当该些光线穿过该补偿元件后,该第二光线强度增加。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触控模块,包括一显示面板;一光学传感元件,设置在该显示面板的一角落;以及一发光单元,设置在该光学传感元件上,包括一发光元件,朝一第一方向发射一具一第一光线强度的光线;以及朝一第二方向发射 一具一第二光线强度的光线,该第一光线强度大于该第二光线强度;一补偿元件,设置在该发光元件的一侧,其中当该些光线穿过该补偿元件后,该第二光 线强度增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触控模块,还包括一反光单元,其中该些光线穿过该补 偿元件后,到达该反光单元,借由该反光单元将该光线反射后,由该光学传感元件接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触控模块,其中该补偿元件为一光学镜片。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触控模块,其中该发光元件具有一第一光轴,该光学镜 片具有一第二光轴,该第二光轴在一水平方向上偏离该第一光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触控模块,其中该光学镜片为一聚光镜片,该聚光镜片 可将该些光线朝该第二方向聚集。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触控模块,其中该第二光轴在一垂直方向上偏离该第一 光轴,且该第二光轴在该垂直方向上位于该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柳昀呈林建宏吴柏毅林振宽谢冠群林宜蒨
申请(专利权)人:广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