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扇扇叶甩油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131825 阅读:3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风扇扇叶甩油结构,是包含:一本体、一轴杆、一挡油部;其中该本体具有一开放侧及一封闭侧;所述挡油部具有一凹槽并设于该封闭侧,该凹槽具有一挡油端及一挡油面,所述挡油面一端是连接该凹槽底部,另端连接所述挡油端,所述轴杆是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该第一端是插接于前述封闭侧的挡油部,第二端则可与一风扇的一轴承插接,本创作的挡油部是涂布有剥油剂;可将所述挡油部档下前述轴承因离心力被甩出的润滑油脂,并透过该挡油部所涂布的剥油剂令润滑油脂不因毛细现象而滞留于挡油部,可迅速回流所述轴承内,不仅可提升风扇使用寿命,更进一步可提升风扇运转效率。(*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风扇扇叶甩油结构,尤指一种于甩油结构涂布剥油剂增 加润滑油酯回流轴承效率的风扇扇叶甩油结构。
技术介绍
按现行习知技术风扇是由一基座、 一耐磨片、1扣件、1轴 承、 一轴杆、 一扇轮相互搭配组合所构成,又因为了增加风扇使 用寿命及减少运转时噪音及摩擦力,所述轴杆及轴承是为一种多 孔性材料,并透过该多孔性的特质可储存润滑油酯,当风扇运转 时产生离心力,储存于所述轴承或轴杆的润滑油酯将被甩出而进 行润滑以减少所述风扇运转时轴承及轴杆间的摩擦阻力。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证书号「M331589」专利揭示有 一种 含油轴承的防漏结构,该含油轴承的防漏结构内部具有一基座、 一耐磨片、 一扣件、 一轴承、 一轴杆、 一扇轮,其中该基座上设 有一轴筒,可将上述的诸构件设置于该轴筒内部,并于该扇轮内 部增设一甩油盘,该甩油盘可利用离心力回收润滑油,并使该润 滑油通过设置于锥形凹部底部的凹孔回流至轴承上,使原本流失 到甩油盘外表面的润滑油可再被甩回至流至基座的轴筒内者;所 述防漏结构是透过前述甩油盘将被离心力甩出的润滑油酯档下, 再由甩油盘的结构引导回流至所述轴承及轴杆间;所述甩油盘结 构虽可将润滑油酯档下并引导回流,但所述润滑油酯是为一种较 黏稠的液体且具有黏性,故其流动性较不佳,尤其容易滞留于所 述甩油盘结构表面而无法立即的回流至轴承及轴杆间进行润滑; 故上述习知技术具有下列缺点1. 润滑油酯回流效率不佳;2. 风扇使用寿命短。新型内容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本创作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 提升风扇润滑油酯回流效率的风扇扇叶甩油结构。为达上述目的,本创作是提出一种风扇扇叶甩油结构,所 述风扇扇叶甩油结构是包含 一本体、 一轴杆、 一挡油部,其中 该本体具有一开放侧及一封闭侧;所述轴杆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前述第一端插接于前述封闭侧,所述第二端则可与一风扇 的一轴承插接,该轴承具有润滑油酯;所述挡油部是形成于前述 的封闭侧,其具有一凹槽环设在该轴杆外侧,该凹槽具有一挡油 端及一挡油面,所述挡油面一端连接该凹槽底部,另端连接所述 挡油端,所述挡油部是涂布有剥油剂;藉由所述挡油部可挡下前 述轴承中因离心力被甩出的润滑油酯,并透过该挡油部所涂布的 剥油剂令润滑油酯不因毛细现象而滞留于挡油部,可迅速回流至 所述轴承内,不仅可提升风扇使用寿命,更进一步可提升风扇运 转效率,另者,所述挡油部是一体成形于所述本体的封闭侧不仅可节省生产成本,更可提升生产效率;因此本新型具有下列优点1. 润滑油酯回流效率高;2. 节省成本;3. 提升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为本创作的实施例的分解剖视图2是为本创作的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3是为本创作的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剖面图3A是为本创作的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局部剖视放大图。图中风扇扇叶甩油结构1 本体11 开放侧111 封闭侧112 扇叶1134套接部114 轴杆12 第一端121 第二端122 挡油部13 凹槽131 挡油端1311 挡油面1312 风扇2 轴承21 轴孔211 轴座22 轴筒221剥油剂3 润滑油酯具体实施方式本创作的上述目的及其结构与功能上的特性,将依据所附图 式的较佳实施例予以说明。请参阅第1、 2图,是为本创作的实施例的分解及组合剖视图,如图所示,所述风扇扇叶甩油结构1是包含 一本体ll、 一 轴杆12及一挡油部13;其中该本体11是具有一开放侧111及一封闭侧112,所述挡油部13设于该封闭侧112,该挡油部13是 具有一环形的凹槽131,该凹槽131是具有一挡油端1311及一挡 油面1312,该挡油面1312 —端连接该凹槽131底部,另端连接 所述挡油端1311;所述轴杆12具有一第一端121及一第二端122, 该第一端121是插设于前述封闭侧112的挡油部13上,第二端 121则可与一风扇2的轴承21插接,该轴承21是具有润滑油酯 4;前述的挡油部13可涂布有剥油剂3;藉由剥油剂3设计可将 轴承21因离心力被甩出的润滑油酯4被该挡油部13挡下,并透 过该挡油部13所涂布的剥油剂3可令润滑油酯4不因毛细现象而滞留于挡油部13,迅速回流至所述轴筒221内。所述本体11外部是具有复数扇叶113,且所述挡油部13及该本体11及所述轴杆12三者具有相同中心;前述封闭侧112更具有一套接部114,所述轴杆12插设于所述套接部114,所述 套接部114由所述封闭侧112的轴向向相反所述封闭侧112的方 向延伸所构形,所述套接部114高度是低于前述挡油端1311。 请参阅第1、 3、 3A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是将前述风扇 扇叶甩油结构1应用于一风扇2的实施例,所述风扇2是具有一 轴座22及至少一轴承21,所述轴座22具有一轴筒221,该轴承 21设于所述轴筒221内,所述轴承21具有一轴孔211,所述轴 杆12的第二端122则插接于所述轴承21的轴孔211内且所述轴 孔211及轴杆12间具有润滑油酯4,当所述风扇2运转时则所述 轴杆12带动本体11 一同旋转,且所述轴杆12旋转时产生离心 力会令所述润滑油酯4沿轴杆12的轴向或径向被甩出,当所述 润滑油酯4沿所述轴杆12的轴向被甩出时,藉由前述挡油部13 的凹槽131聚集润滑油酯4,再透过所述挡油面1312引导所述润 滑油酯4至所述挡油部13的挡油端1311,再由所述挡油端1311 将润滑油酯4导回所述轴筒221内。上述风扇扇叶甩油结构1的挡油部13可挡下前述轴承21中 因离心力被甩出的润滑油酯4,并透过该挡油部13所涂布的剥油 剂3可令润滑油酯4不因毛细现象而滞留于挡油部13,可迅速回 流至所述轴筒221内,不仅可提升风扇2使用寿命,更进一步可 提升风扇2.运转效率,另外,所述挡油部13是一体成形于所述 本体11的封闭侧112不仅可节省生产成本,更可简化结构提升 组装效率。以上所述,仅是本创作的较佳可行的实施例而已,举凡利用 本创作上述的方法、形状、构造、装置所为的变化,皆应包含于 本案的权利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风扇扇叶甩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是包含:    一本体,具有一开放侧及一封闭侧;    一轴杆,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前述第一端插接于前述封闭侧;及    一挡油部,成形于前述封闭侧,具有一凹槽环设在该轴杆外侧,该凹槽具有一挡油端及一挡油面,所述挡油面一端连接该凹槽底部,另端连接所述挡油端,所述挡油部是涂布有剥油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扇扇叶甩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是包含一本体,具有一开放侧及一封闭侧;一轴杆,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前述第一端插接于前述封闭侧;及一挡油部,成形于前述封闭侧,具有一凹槽环设在该轴杆外侧,该凹槽具有一挡油端及一挡油面,所述挡油面一端连接该凹槽底部,另端连接所述挡油端,所述挡油部是涂布有剥油剂。2. 根据权利要求第1项所述的风扇扇叶甩油结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红光
申请(专利权)人: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