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力电子
,具体涉及一种可自动检测负载状态的开关电源低待机损耗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随着各种电器电子产品在工作和生活中的普及,开关电源的应用场合极为广泛。由于越来越多的产品具有了待机功能(如遥控开关、网络唤醒、定时开关、智能开关等),开关电源的待机损耗成为一项不可忽视的浪费。据统计,待机损耗已经占到了居民用电的3% 13%。随着全球能源日益紧张,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来限制和降低待机能耗,如国际能源署(IEA)的1W计划、美国的能源之星、欧洲的蓝色天使等。目前要求额定功率小于50W的电源待机功率不超过0. 3W,额定功率大于50W且小于250W的电源待机损耗不超过O. 5W,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待机损耗的要求将会越来越严格。 目前用于降低开关电源待机损耗的方法主要分为两种第一种是控制空载时开关电源工作频率,包括脉冲缺省式控制、间歇式控制和关断时间调节式控制等。通过降低开关频率,有效减小开关损耗和驱动损耗,从而降低待机损耗。但待机期间控制电路保持工作,需要消耗能量,且开关损耗和驱动损耗仍然存在,故难以满足日益严格的待机损耗要求。第二种是增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自动检测负载状态的开关电源低待机损耗控制电路,包括负载状态自动检测电路、供电电路、主开关管(S↓[m])和主开关管(S↓[m])的驱动电路,所述开关电源的主电路包括滤波器、整流桥、输入滤波电容(C↓[i])、DC/DC变换器、输出电容(C↓[o])和采样电阻(R↓[S]),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电源供电由主开关管(S↓[m])控制,主开关管(S↓[m])的源极与开关电源主电路中的整流桥的负输出端相连,主开关管(S↓[m])的漏极与开关电源主电路中的输入滤波电容(C↓[i])的负端相连;当主开关管(S↓[m])导通,开关电源正常供电;主开关管(S↓[m])关断,开关电源无电压输出。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可自动检测负载状态的开关电源低待机损耗控制电路,包括负载状态自动检测电路、供电电路、主开关管(Sm)和主开关管(Sm)的驱动电路,所述开关电源的主电路包括滤波器、整流桥、输入滤波电容(Ci)、DC/DC变换器、输出电容(Co)和采样电阻(RS),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电源供电由主开关管(Sm)控制,主开关管(Sm)的源极与开关电源主电路中的整流桥的负输出端相连,主开关管(Sm)的漏极与开关电源主电路中的输入滤波电容(Ci)的负端相连;当主开关管(Sm)导通,开关电源正常供电;主开关管(Sm)关断,开关电源无电压输出。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自动检测负载状态的开关电源低待机损耗控制电路,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开关管(Sm)的驱动电路是由第一变压器0\)的副边绕组、第二变压 器(T2)的第一个副边绕组(W》、第一开关管(S》、第二开关管(S》、第一整流桥(BD》、第二 整流桥(BD》、第一电容(C》、第二电容(C》、第一电阻(R》、第二电阻(R》、第一稳压二极 管(Z》、第二稳压二极管(Z2)和光耦器件(OC)构成,第一变压器(T》的副边绕组与第一整 流桥(BD》的输入相连,第一整流桥(BD》的正输出端与主开关管(Sm)的门极、第一开关管 (S》的漏极、第二开关管(S2)的门极、光耦器件(OC)的集电极输出端、第一电阻(R》的一 端、第一电容(C》的正端和稳压二极管(Z》的阴极相连;第一整流桥(BD》的负输出端与 主开关管(Sm)的源极、第一开关管(S》的源极、第二开关管(S2)的源极、光耦器件(OC)的 发射极输出端、第一电阻(R》的另一端、第一电容(C》的负端和稳压二极管(Z》的阳极相 连;第二变压器(T2)的第一个副边绕组(W》与第二整流桥(BD2)的输入端相连,第二整流 桥(BD2)的正输出端与第一开关管(S》的门极、第二开关管(S2)的漏极、第二电阻(R2)的 一端、第二电容(C2)的正端和稳压二极管(Z2)的阴极相连,第二整流桥(BD2)的负输出端 与第一整流桥(BD》的负输出端、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第二电容(C2)的负端、稳压二极 管(Z2)的阳极相连。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自动检测负载状态的开关电源低待机损耗控制电路,其特 征在于当开关电源无负载或原有负载被切除后,第一开关管(S》导通或光耦(OC)工作,主 开关管Sm门极电压降低到开通门槛电压以下,主开关管(SJ关断,开关电源无输出;当开关 电源有负载时,第一开关管(S》关断,主开关管(SJ门极电压升高,主开关管(Sm)导通;第 二开关管(S2)同时导通,使第一开关管(S》的门极电压保持低电平,防止开关电源正常工 作时因第一开关管(S》误开通而导致开关电源误关断。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自动检测负载状态的开关电源低待机损耗控制电路, 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电源启动前,负载状态检测电路由第二变压器(T2)的第二个副边绕 组(W》、第三整流桥(BD3)构成,第二变压器(T2)的第二个副边绕组(W2)与第三整流桥 (BD3)的输入相连,第三整流桥(BD3)的正输出端与开关电源的正极输出端相连,第三整流 桥(BD3)的负输出端与开关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丘东元,徐平凡,张波,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理工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