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范骏行专利>正文

一种光纤全交换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122060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纤全交换设备,该设备包括:其上形成多个交换孔的交换板,每根绳路光纤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一对绳路光纤链接器中,每根外部线路光纤的一端分别固定在一个线路光纤链接器中;绳路光纤的数量小于外部线路光纤数量的一半;查找装置,用于查找交换板上用于插入线路光纤链接器的一侧空闲的一对交换孔,作为一对目标交换孔;驱动装置,用于驱动固定需要进行交换的两根外部线路光纤端部的线路光纤链接器分别移到目标交换孔处,插入其中,还用于将未被占用的一对绳路光纤链接器分别移到目标交换孔处,插入其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能够实现外部线路光纤之间的全交换,光信号的衰减较小,并且能够有效节省成本。(*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网络
,尤其涉及一种光纤全交换设备
技术介绍
在作为通信传输的基础承载网络-光纤网络中,交换设备是完成光纤之间交换的 关键性设备。 目前,对于光纤网络中的交换设备通常需要人工到现场去跳纤操作实现不同光纤 之间的交换,在日常工作中这样的人工操作工作量巨大而且费时,因此如何实现远程控制 光纤之间进行交换成为人们非常关心的问题。 为了实现远程控制,现有技术中存在利用光开关作为光纤交换设备的方案,光开关的一侧接输入用的若干根光纤,另一侧接输出用的若干根光纤,例如图1为现有技术中 的4x4定向耦合型波导光开关的示意图,光开关pl上形成4x4排布的波导耦合区域pll,在 图1中光开关的左侧连接4根输入光纤P12,不妨将图1中最上方的输入光纤标记为p121, 光从输入光纤P12中输入到光开关pl中,并从输出光纤P13中输出,不妨将图1中最下方 的输出光纤标记为P134。通过在光开关pl上的波导耦合区域pll上施加电压信号,可以控 制光在光开关pl中的传播路径,从而控制光最终从哪一个输出光纤中输出,即可以实现任 意一个输入光纤与任意一个输出光纤之间的交换。具体地,光每次经过波导耦合区域时,都 可以通过在该区域附近施加电压控制光的输出位置,例如,对于图中的第一个波导耦合区 域Plla具有两个输出位置Pllal和Plla2,通过设置施加在波导耦合区域Plla上的电压控 制光从Plla2输出,以此类推,可以使光在光开关Pl中沿着图1中箭头方向表示的路径传 播,并最终从第四根输出光纤P134输出,这样就实现了第一根输入光纤P121与第四根输出 光纤P134之间的交换。 但是由于光开关P1内部的光波导耦合区域Pll的个数与光开关P1最大能够接 入的输入光纤和输出光纤的数目有关,即当输入光纤或输出光纤的数目增大都必须增加光 开关内部的光波导耦合区域的个数,而从输入光纤输入的光在每经过一个光波导耦合区域 Pll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损耗,所以在输入光纤或输出光纤的数目较大时,光也必须经过数 目较大的光波导耦合区域后才能从输出光纤中输出,从而使得输出光信号强度衰减严重; 另一方面,由于光开关结构和工作原理的限制,光开关只能实现任意一根输入光纤与任意 一根输出光纤之间的交换,不能实现两个输入光纤之间的交换,即不能够实现所有接入到 该光开关上的光纤(包括输入光纤和输出光纤)之间的任意交换,即不能够实现全交换。 另外,在很多实际应用情况下,虽然需要使任意两根接入光纤都可以交换,即实现 全交换,但并不意味着一定需要所有接入光纤同时都在进行两两交换,例如,接入光纤有16 根,如果同时进行两两交换,则总共有8对接入的光纤在同时进行交换,但是对于实际的网 络环境的任务量总是较小的情况,每一时刻进行两两交换的最多可能只有4对。由于系统 能够实现同时两两交换的光纤数目越多将导致系统成本的增加,所以如何在实现全交换的 同时进一步地根据实际情况节省系统成本也成为人们比较关心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纤全交换设备,能够实现外部线路光纤之间的全交换,光信号的衰减很低,并且能够有效降低设备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光纤全交换设备,用于实现外部线路光纤之间的全交换,包括 其上形成多个交换孔的交换板,其中所述交换孔的一侧用于插入绳路光纤链接 器,另一侧用于插入线路光纤链接器;每根绳路光纤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一对所述绳路光纤 链接器中,每根外部线路光纤的一端分别固定在一个线路光纤链接器中;并且绳路光纤的 数量小于外部线路光纤数量的一半; 查找装置,用于查找交换板上用于插入线路光纤链接器的一侧空闲的一对交换 孔,作为一对目标交换孔; 驱动装置,用于驱动固定需要进行交换的任意两根外部线路光纤端部的线路光纤 链接器分别移到所述目标交换孔处,从用于插入线路光纤链接器的一侧插入其中,还用于 将未被占用的固定一根绳路光纤两端的一对绳路光纤链接器分别移到所述目标交换孔处, 从用于插入绳路光纤链接器的一侧插入其中,使得固定在所述两个线路光纤链接器中的两 个外部线路光纤的一端分别与其插入的目标交换孔中从另一侧插入的绳路光纤链接器中 的绳路光纤的两端分别对接。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设备中不再如现有技术中区分输 入光纤和输出光纤,可以实现任意两根外部线路光纤之间的全交换,进一步地,由于不管接 入到全交换设备上的外部线路光纤总数有多少,对于任何两根外部线路光纤的全交换,光 在全交换设备中都只在两个交换孔处产生衰减,因此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光信号的衰减随着 可以接入的外部线路光纤的数目增大而急剧增大相比,本技术实施例中光信号的衰减 较小。并且,由于绳路光纤的数目小于外部输入光纤数目的一半,所以该光纤全交换设备在 不需要所有外部输入的光纤同时进行两两交换的场合能够使绳路光纤以及相应的绳路光 纤链接器的数目更为合理,实用性更强,节省设备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现有技术中一种光开关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光纤全交换设备的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光纤全交换设备的示意图; 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光纤全交换设备的示意图; 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光纤全交换设备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 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 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 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 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不再如现有技术中区分输入光纤和输出光纤,由于本实用 新型实施例中可以实现任意两根从外部接入到光纤全交换设备上的光纤之间的交换,因此 以下将从外部接入到光纤全交换设备上的光纤统称为外部线路光纤。 实施例一 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一种光纤全交换设备,图2示出了本实施例一提供的光 纤全交换设备的平面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设备包括交换板l,该交换板1上形成多个交 换孔11,图2中仅示意性地画出6个交换孔,交换孔11的一侧用于插入绳路光纤链接器, 另一侧用于插入线路光纤链接器3,在图2中,用于插入绳路光纤链接器的一侧是交换板的 下侧,而用于插入线路光纤链接器3的一侧是交换板的上侧。每根外部线路光纤的一端固 定在一个相应的线路光纤链接器3中,每个线路光纤链接器3仅固定一根外部线路光纤,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特别地以外部线路光纤总共具有8根为例,分别记为A01 08,这 样,固定外部线路光纤一端的线路光纤链接器总共该设置8个,这样,每根外部线路光纤从 外部引入,引入的一端固定在线路光纤链接器3中。另外,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对任意 两根外部线路光纤实现交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纤全交换设备,用于实现外部线路光纤之间的全交换,其特征在于,包括:  其上形成多个交换孔的交换板,其中所述交换孔的一侧用于插入绳路光纤链接器,另一侧用于插入线路光纤链接器;每根绳路光纤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一对所述绳路光纤链接器中,每根外部线路光纤的一端分别固定在一个线路光纤链接器中;并且绳路光纤的数量小于外部线路光纤数量的一半;  查找装置,用于查找交换板上用于插入线路光纤链接器的一侧空闲的一对交换孔,作为一对目标交换孔;  驱动装置,用于驱动固定需要进行交换的任意两根外部线路光纤端部的线路光纤链接器分别移到所述目标交换孔处,从用于插入线路光纤链接器的一侧插入其中,还用于将未被占用的固定一根绳路光纤两端的一对绳路光纤链接器分别移到所述目标交换孔处,从用于插入绳路光纤链接器的一侧插入其中,使得固定在所述两个线路光纤链接器中的两个外部线路光纤的一端分别与其插入的目标交换孔中从另一侧插入的绳路光纤链接器中的绳路光纤的两端分别对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光纤全交换设备,用于实现外部线路光纤之间的全交换,其特征在于,包括其上形成多个交换孔的交换板,其中所述交换孔的一侧用于插入绳路光纤链接器,另一侧用于插入线路光纤链接器;每根绳路光纤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一对所述绳路光纤链接器中,每根外部线路光纤的一端分别固定在一个线路光纤链接器中;并且绳路光纤的数量小于外部线路光纤数量的一半;查找装置,用于查找交换板上用于插入线路光纤链接器的一侧空闲的一对交换孔,作为一对目标交换孔;驱动装置,用于驱动固定需要进行交换的任意两根外部线路光纤端部的线路光纤链接器分别移到所述目标交换孔处,从用于插入线路光纤链接器的一侧插入其中,还用于将未被占用的固定一根绳路光纤两端的一对绳路光纤链接器分别移到所述目标交换孔处,从用于插入绳路光纤链接器的一侧插入其中,使得固定在所述两个线路光纤链接器中的两个外部线路光纤的一端分别与其插入的目标交换孔中从另一侧插入的绳路光纤链接器中的绳路光纤的两端分别对接。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全交换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换孔呈矩形阵列排列, 并且每根外部线路光纤对应一行交换孔;所述查找装置具体为用于在需要进行交换的两根外部线路光纤各自对应的一行交换 孔中,分别查找在用于插入线路光纤链接器的一侧空闲的一个交换孔,将查找到的一对交 换孔作为目标交换孔的查找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骏行戎家铨
申请(专利权)人:范骏行戎家铨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