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宁波电业局专利>正文

一种光纤纤芯对接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121948 阅读:2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纤纤芯对接板,该光纤纤芯对接板上部设有若干相互平行的可供携带待对接光纤纤芯的链接器进行滑行的滑槽,所述滑槽的底部并排设有若干固定连接待对接光纤纤芯尾纤的对接孔,所述对接孔通透于所述光纤纤芯对接板。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光纤纤芯对接板的滑槽和对接孔结合结构,在具体操作时只需预先将用于连接待对接光纤纤芯的尾纤连接于两个不同的对接孔,再控制携带待对接光纤纤芯的链接器利用所述对接孔对应的滑槽滑动到所述对接孔的位置,并将光纤纤芯插入所述对接孔,即可完成光纤纤芯的对接,操作简单,可大大减少人工的参与;利用该光纤纤芯对接板即可方便的实现多路光纤纤芯的对接,进而实现光纤传输数据的交换。(*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光纤通信
,特别涉及一种光纤纤芯对接板
技术介绍
随着电网建设的飞速发展以及电力系统设备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光纤电力通 信网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目前,作为光纤通信传输的基础承载网络-光纤网络,其运行维护工作还处在原 始的人工模式下,即通常需要人工到现场去跳纤操作来实现不同光纤之间的对接交换,但 是受制于地理位置的分散、人工倒换操作的繁琐等诸多因素影响,在日常工作中这样的人 工操作工作量巨大而且费时,因此如何实现光纤纤芯的自动对接交换即成为人们非常关心 的问题。 针对该问题,目前有技术表明可以通过将多路光纤集成在同一对接交换设备中, 通过将光纤网络中的多路光纤进行对接,以实现多路光纤中的数据信息交换传输;然而,现 有的交换设备中支持光纤纤芯对接的装置大多仅支持纤芯的一对一对接,虽然也有少数装 置可以支持多对多对接,但是其对接数量非常有限,且在实现纤芯对接时仍然必须依赖人 工来完成,同样会由于地理位置分散、人工倒换操作繁琐等诸多因素从而大大降低数据交 换传输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纤纤芯对接板,以使光纤网络系统在进行数据 交换传输时,通过该光纤纤芯对接板可以实现多路光纤纤芯的对接,进而实现光纤传输数 据的交换。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种光纤纤芯对接板,该光纤纤芯对接板上部设有若干相互平行的可供携带待对 接光纤纤芯的链接器进行滑行的滑槽,所述滑槽的底部并排设有若干固定连接待对接光纤 纤芯尾纤的对接孔,所述对接孔通透于所述光纤纤芯对接板。 优选的,所述光纤纤芯对接板为矩形。 优选的,所述滑槽的两侧槽壁设有位置对称的用以固定所述携带待对接光纤纤芯 链接器的凸起部。 优选的,所述滑槽的两侧槽壁设有位置对称的用以固定所述携带待对接光纤纤芯 链接器的凹槽部。 优选的,所述对接孔为圆柱形。 优选的,所述对接孔内部还包括固定光纤纤芯的圆柱形纤芯座。 优选的,所述纤芯座的内部为中空的阶梯圆孔,其中所述阶梯圆孔中直径较小的圆孔位于所述滑槽的底部。 由以上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见,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光纤纤芯对接板采用滑槽和对接孔结合的结构,在具体操作时只需预先将用于连接待对接光纤纤芯 的尾纤连接于两个不同的对接孔,再控制携带待对接光纤纤芯的链接器利用所述对接孔对 应的滑槽滑动到所述对接孔的位置,并将光纤纤芯插入所述对接孔,即可完成光纤纤芯的 对接,设计合理,操作简单,可大大减少人工的参与,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利用该光纤纤 芯对接板即可方便的实现多路光纤纤芯的对接,进而实现光纤传输数据的交换。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光纤纤芯对接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2中光纤纤芯对接板的卡槽的剖视图; 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3中光纤纤芯对接板的卡槽的剖视图; 图4A为本技术实施例4中光纤纤芯对接板的纤芯座的俯视图; 图4B为本技术实施例4中光纤纤芯对接板的纤芯座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并使本技术的上述目 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 详细的说明。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1的光纤纤芯对接板如图1所示该光纤纤芯对接板100由两部分组成,其上部设有若干相互平行的滑槽iio,使得携带待对接光纤纤芯的链接器可以沿着所述滑槽110进行滑动;所述滑槽110的底部并排设有若干对接孔120,所述对 接孔120用于对连接待对接光纤纤芯的尾纤进行固定,并且所述对接孔120通透于所述光 纤纤芯对接板100 ;需要说明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能够理解本实施例中对接孔的数 目可以根据接入的待对接光纤数目进行调整,另外,对接孔在对接板100上的排列形状也 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灵活选择;同时,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光纤纤芯对接板100为矩形, 当然在具体实施时也可以为其他形状,在此不再赘述。 下面举例说明如何利用该光纤纤芯对接板100来实现光纤纤芯的对接 在实际操作中,预先将用于连接待对接光纤纤芯的尾纤连接于两个不同的对接孔 1和对接孔2中,所述尾纤的纤芯头A固定于所述对接孔1中,所述尾纤的纤芯头B固定于 所述对接孔2中;当光纤纤芯C的数据需要交换到光纤纤芯D时,只需将携带光纤纤芯C的 链接器通过对接孔1对应的滑槽滑动到对接孔1的位置,并将光纤纤芯C插入对接孔1,同 时将携带光纤纤芯D的链接器通过对接孔2对应的滑槽滑动到对接孔2的位置,并将光纤 纤芯D插入对接孔2,即可完成光纤纤芯的对接。 本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2的光纤纤芯对接板100的基本结构与上述实施例1 的基本结构类似,不同之处在于在上述基本结构的基础上,该对接板100的滑槽110的两侧 槽壁设有位置对称的凸起部111 ,如图2所示;当携带待对接光纤纤芯的链接器在所述滑槽 110中滑动时,如果所述链接器具有相应的凹槽,则所述滑槽的凸起部111通过与所述链接 器的凹槽啮合,即可将所述链接器很好的固定于水平位置,避免了该携带待对接光纤纤芯 的链接器在对应对接孔120的位置上下移动,从而提高了光纤纤芯对接的准确性。 本技术有一较佳实施例3的光纤纤芯对接板100的基本结构与上述实施例1的基本结构类似,不同之处在于该对接板100的滑槽110的两侧槽壁设有位置对称的凹槽 部112,如图3所示;当携带待对接光纤纤芯的链接器在所述滑槽110中滑动时,如果所述 链接器具有相应的凸起部,则所述滑槽的凹槽部112通过与所述链接器的凸起部啮合,即 可将所述链接器很好的固定于水平位置,避免了该携带待对接光纤纤芯的链接器在对应对 接孔120的位置上下移动,从而提高了光纤纤芯对接的准确性。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对接孔120为圆柱形,当然也可以为其 他形状,在此不再赘述;下面仅以圆形对接孔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4A、4B所示,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4的光纤纤芯对接板100的对接孔 120内部还包括固定纤芯的纤芯座121 ;优选的,具体实施时,所述纤芯座121为圆柱形,其 内部为中空的阶梯圆孔1211,其中所述阶梯圆孔1211中直径较小的圆孔位于所述滑槽110 的底部;利用所述纤芯座将连接待对接光纤纤芯的尾纤固定于所述对接孔120内,使其固 定结构更加紧密,不易脱落,并可通过对阶梯圆孔中大小圆孔的高度进行设置,来调节固定 于所述对接孔120内部的尾纤纤芯的高度,从而提高了对接的准确性。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很容易了解,当所述对接孔120为方形时,所述纤芯座也对 应为长方体,但是为了与所述尾纤的光纤头啮合,所述长方体的纤芯座其内部的阶梯孔仍 然应为圆孔,具体本文不再赘述。 本技术上述实施例的光纤纤芯对接板,主要是针对光纤通信网络中方便光纤 纤芯进行对接所提出的方案,其材质可采用不锈钢、铝合金玻璃钢等材料,在坚固耐用的同 时也兼顾加工的难易;此外,本技术实施例的光纤纤芯对接板适用于单模光纤和多模 光纤的数据交换传输,并且对于不同需求,可根据实际情况在具体实施时定制包含不同数 量滑槽和对接孔的对接板即可,例如如果加工成24滑槽、24X24对接孔的光纤纤芯对接 板,即可满足任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纤纤芯对接板,其特征在于:该光纤纤芯对接板上部设有若干相互平行的可供携带待对接光纤纤芯的链接器进行滑行的滑槽(110),所述滑槽(110)的底部并排设有若干固定连接待对接光纤纤芯尾纤的对接孔(120),所述对接孔(120)通透于所述光纤纤芯对接板。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光纤纤芯对接板,其特征在于该光纤纤芯对接板上部设有若干相互平行的可供携带待对接光纤纤芯的链接器进行滑行的滑槽(110),所述滑槽(110)的底部并排设有若干固定连接待对接光纤纤芯尾纤的对接孔(120),所述对接孔(120)通透于所述光纤纤芯对接板。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纤芯对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纤芯对接板为矩形。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纤纤芯对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110)的两侧槽壁设有位置对称的用以固定所述携带待对接光纤纤芯链接器的凸起部(111)。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雪峰周开河俞红生吴忠平王晶吴笑李鹏李建刚章立伟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电业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7[中国|宁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