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提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118804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塑料提手,组装于一包装箱,其特征在于,该塑料提手包括:提手部,为长带状部件;两个卡头部,分别一体成型于提手部的两端,每一个卡头部在其与提手部的连接部的两侧分别形成一能卡制于包装箱的卡止部,卡头部上还设有能使卡头部沿其折弯的折线部,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塑料提手的结构设计,节省了制作所需的原材料,降低了成本,简化了生产以及组装的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包装箱使用的外挂塑料提手,特别是一种一体式可折弯塑料提手。
技术介绍
为了方便包装箱(特别是纸制包装箱)的携带或者搬运,通常在包装箱上设置提手孔,供组装提手结构,从而使携带者或者搬运者能够携持着提手结构来携带或者搬运货物,能大大的减轻携带、搬运过程中的体力消耗,使之方便快捷,并且能有效的保护货物,有效的避免因搬运、携带不当或者在搬运、携带的过程中出现失误而造成货物的损坏。 提手结构最常见的为塑料提手,传统的塑料提手是由一个提手部和一个固定底板相互配合安装在包装箱上,固定底板要设置于纸制包装箱中,然后通过包装箱上开设的提手孔将固定底板以及提手部组装,借由提手部与固定底板的组合安装才能达到预期的使用效果,其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操作人员需要将提手部与固定底板连接起来后安装在包装箱上,操作过程相对 复杂,导致操作人员工作效率较低; 2、整个塑料提手生产过程中,需要执行两次注塑操作(提手部注塑成型、固定底 板注塑成型)才能完成生产,浪费工时,生产效率低; 3、提手结构的组成部件较多,生产每一个部件都需要耗费一定的生产原料,并且 消耗生产能源,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成本的提高。 例如,中国专利申请号200520118989. 2的技术方案公开了一种"纸包装箱的提 手",其中所提出的提手是由提把和内板两部分组成,在内板上设置有凸台以及长孔,提把 两端设有受力杆,组装时受力杆插入内板上的长孔之中并转动一定的角度,从而使提把和 内板两个部件相互卡合组装,该技术方案公开的提手结构一定程度上简化了两个部件的组 装操作,使提手安装到包装箱上的操作相对变得便捷,但其并没有从本质上解决上述现有 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比如,其提手结构仍然是由两个部件组成,不能有效的节约原料成本和 生产消耗;仍然需要操作人员进行组装作业,不能有效节省人力,并且无法有效避免由于操 作人员的疏忽而损坏产品的情形。 由此可见,现有的塑料提手结构还存在诸多的缺陷,有待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做 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塑料提手,具有一体式的设计,能有效节省生产 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塑料提手,组装于一包装箱,该塑料提 手包括提手部,为长带状部件;两个卡头部,分别一体成型于所述提手部的两端,所述每 一个卡头部在其与所述提手部的连接部的两侧分别形成一能卡制于所述包装箱的卡止部,3所述卡头部上还设有能使所述卡头部沿其折弯的折线部。 上述的塑料提手,其中,所述折线部的厚度小于所述卡头部上其它部位的厚度,或 者所述折线部为点连接结构。 上述的塑料提手,其中,所述卡头部为片状结构,所述折线部设置于所述卡头部的 几何中线位置。 上述的塑料提手,其中,所述卡头部为正方形片状结构,所述提手部与卡头部的连 接部位于所述卡头部的正方形表面的一条中线位置。 上述的塑料提手,其中,所述提手部和卡头部连接处的连线与所述折线部垂直。 上述的塑料提手,其中,在所述提手部上与所述卡头部连接的两端还分别设置有 一凹陷部,所述凹陷部自所述提手部与所述卡头部的连接处向内凹设,且所述凹陷部两侧 的提手部与所述卡头部的连接部位置位于所述折线部的两侧。 上述的塑料提手,其中,所述卡头部的面积大于所述包装箱上开设的提手孔的面 积。 上述的塑料提手,其中,所述卡头部为正方形、长方形、梯形、圆形或椭圆形片状结 构。 上述的塑料提手,其中,所述提手部的长度大于所述包装箱上两提手孔的距离。由上述可知,本技术的塑料提手主要具有下述的优点和特点 1、本技术的塑料提手只由一个部件构成,相对现有的塑料提手,节省了制作 所需的原材料,降低了成本,并且更加符合环保的理念; 2、生产过程只需一次注塑成型,由现有技术中的需要生产两个部件(提手部、固 定底板)转变为只需生产一个提手结构,提高了提手的生产效率; 3、通过卡头部可折弯的结构设计,使组装人员只需将卡头折弯后安装在包装箱上 即可,方便快捷,节省了安装固定底板的工序,能有效提高组装人员的工作效率,节省人工。附图说明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技术的范 围。 图1为本技术塑料提手主视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塑料提手侧视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塑料提手后视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塑料提手应用示意图; 图5为本技术塑料提手点连接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塑料提手 1 提手部 2 卡头部 3 凹陷部 4 折线部 41 点连接部42镂空部5包装箱6提手孔7连接部8卡止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 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以塑料提手为优选实施例来进行说明,但相关领 域的技术人员应可知悉,其它与塑料具有相似弹性性质的材料,如橡胶等等,也可应用本实 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制成提手,并可获得基本相同的技术效果。 请参考图l,为本技术塑料提手主视示意图,如图所示,本技术的塑料提 手100包括提手部1和两个卡头部2,提手部1为一条具有一定宽度的长带状部件,在提手 部1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一体成型有卡头部2,从而使本技术的塑料提手能够一次注 塑成型,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省了资源。结合参考图2及图3,其分别为本技术塑料提手 侧视示意图和后视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的节省材料,提手部1的带 身本体部位设计为镂空,也就是说,沿提手部1的长度方向其带身本体中间为镂空,只有两 侧有塑料相连,这种方式能大幅的节省原材料,但也会相应的降低提手部1的强度,因此, 要根据实际所提物体的重量来加以选择。 —体成型于提手部1两端的两个卡头部2为片状结构,其在长与宽方向的尺寸可 选择为10至50mm,卡头厚度的尺寸可选择为0. 5至5mm的范围内,卡头的具体形状也可根 据实际需要而加工成正方形、长方形、梯形、圆形、椭圆形或者其它形状,为了获得更加稳定 的使用效果,也可将卡头部2加长、加宽。本实施例中,卡头部2为正方形的片状结构,带状 的提手部1与卡头部2的连接部7的位置为沿着卡头部2正方形表面的一条中线,并且优选 的提手部1的两端与两个卡头部2的连接位置相同,形成对称的结构(如图3所示)。每一 个卡头部2在其与所述提手部1的连接部7的两侧分别形成一卡止部8 (结合参考图4),当 塑料提手100组装于包装箱5时,卡止部8将卡制于提手孔6周围的包装箱的纸壁。卡头 部2上设有折线部4,使卡头部2可沿着折线部4折弯而减小卡头部2的面积,折线部4的 厚度可设计为比卡头部2上其它部位的厚度薄,或者折线部4可设计为点连接结构,以便使 折弯操作更加的容易。具体点连接的结构请参考图5,在折线部4中设置多个点连接部41, 每两个点连接部41之间为镂空部42,点连接部41的厚度可设计为比卡头部2上其他部位 的厚度薄,以便在折弯时更加的省力,并可防止卡头部2产生重叠的现象。 —般来说,由于卡头部2为片状结构,所以若要通过折弯来有效的减小卡头部2的 面积,那么折线部4优选的应设置于卡头部2的几何中线位置,本实施例中,卡头部2为正 方形,折线部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塑料提手,组装于一包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提手包括:  提手部,为长带状部件;  两个卡头部,分别一体成型于所述提手部的两端,所述每一个卡头部在其与所述提手部的连接部的两侧分别形成一能卡制于所述包装箱的卡止部,所述卡头部上还设有能使所述卡头部沿其折弯的折线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利锋王景伟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5[中国|内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