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冷凝器,特别是关于一种卧式汽液分离冷凝器。
技术介绍
传统的空冷式汽液相变冷凝器包括外壳100、换热管101、进汽口 102、三通管103 和冷凝液出口 104 (如图1所示),其中换热管101多采用蛇形管,依靠空气在换热管101外 对流换热,使换热管101内的蒸汽冷凝。在凝结换热过程中,随着冷凝的进行,壁面凝结液 逐步增加,随后成膜阻碍了蒸汽与壁面的接触,是凝结换热的主要热阻所在。凝结过程中液 膜逐渐增厚,在以后相当长的管程内为液体逐步增多的复杂两相流,热阻逐渐增加,冷凝效 果严重变差;同时随着蒸汽的凝结,蒸汽量逐渐降低,管内蒸汽流速明显下降,凝结效果急 剧退化,换热系数减小;单一管内流程冷凝过程也导致了复杂的汽液两相流,对系统运行稳 定性、流动阻力和系统的调控等,都有很不利的影响。空气侧,由于管内冷凝换热热阻增加, 外管壁温度下降,导致肋片的利用率下降。为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传统的空气冷却式冷凝 器以加大换热面积来满足换热量的需求,从而导致体积、重量较大,且制作和运行成本高。此外,本申请人在专利号为ZL200610113304. 4,名称为“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卧式汽液分离冷凝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水平设置的换热单元模块,所述换热单元模块包括多组递减水平排列的换热管,各组所述换热管通过两端安装的多级联箱连通,在第一级所述联箱上设置一进汽口;第一级所述联箱通过第一组所述换热管与第二级所述联箱连通,第二级所述联箱通过第二组所述换热管与第三级所述联箱连通,…,直到最后一级所述联箱;在中间各级所述联箱内靠近底部出口处均设置一漏液阻汽装置,使各级所述联箱形成独立的分液空间,同时使各组所述换热管形成左右顺序连通的多个冷凝空间;各级所述联箱的底部出口分别通过一集液导流管并联连接一过冷管,所述过冷管的另一端为冷凝液出口;所述换热管以及过冷管 ...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卧式汽液分离冷凝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水平设置的换热单元模块,所述换热单元模块包括多组递减水平排列的换热管,各组所述换热管通过两端安装的多级联箱连通,在第一级所述联箱上设置一进汽口;第一级所述联箱通过第一组所述换热管与第二级所述联箱连通,第二级所述联箱通过第二组所述换热管与第三级所述联箱连通,…,直到最后一级所述联箱;在中间各级所述联箱内靠近底部出口处均设置一漏液阻汽装置,使各级所述联箱形成独立的分液空间,同时使各组所述换热管形成左右顺序连通的多个冷凝空间;各级所述联箱的底部出口分别通过一集液导流管并联连接一过冷管,所述过冷管的另一端为冷凝液出口;所述换热管以及过冷管上均设置有翅片;所述漏液阻汽装置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主孔和若干个辅助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式汽液分离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液阻汽装置为 一可镶嵌入所述联箱内的基板,所述基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当量直径为2 5mm的所述主 孔和若干个当量直径小于2mm的所述辅助孔。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卧式汽液分离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上的所述主 孔和辅助孔分别为上、下当量直径相同的直型孔。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卧式汽液分离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上的所述主 孔和辅助孔分别为锥台孔和变截面通孔之一。5.如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一种卧式汽液分离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上 的若干所述辅助孔与所述主孔边缘相交,形成一整体的梅花状孔。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卧式汽液分离冷凝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整体的梅花状 孔与所述基板的边缘之间设置有若干独立的所述辅助孔。7.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6所述的一种卧式汽液分离冷凝器,其特征在于在 所述主孔和辅助孔中设置有多孔介质芯。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卧式汽液分离冷凝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孔和辅助孔 中设置有多孔介质芯。9.如权利要求2或3或4或6或8所述的一种卧式汽液分离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 述基板的材料为金属材料。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卧式汽液分离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的材料为金 属材料。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卧式汽液分离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的材料为金 属材料。12.如权利要求2或3或4或6或8所述的一种卧式汽液分离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 述基板的材料为多孔介质材料。13.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卧式汽液分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晓峰,吴迪,王珍,陆规,张易阳,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