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检测装置及捆包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113992 阅读:2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冲击检测装置及捆包装置,其通过对应该检测方向的翻倒以外的冲击而导致的锤的移动进行限制,并允许在应该检测方向的翻倒的冲击下的锤的移动,来防止误显示并提高检测精度。该冲击检测装置(100)包括圆板状的锤(520)、(530),和设有壁部的移动路径(232)、(233),其连接初始状态时锤(520)、(530)所被配置的初始位置,以及受到在检测对象的翻倒方向里的冲击或力时,锤(520)、(530)移动后被配置的锤保持部(234)、(235),并且,锤的圆周面与所述壁部接触后移动,移动路径(232)、(233)内设有突起部(221)、(222)、(223)、(224)、(225)、(226)和爪部件(540)、(550),在受到检测对象的翻倒方向里的冲击以外的冲击或力的时候,阻止锤(520)、(530)向冲击检测位置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冲击检测装置及捆包装置,尤其是对翻倒方向的冲击进行检测的冲击 检测装置及包括该冲击检测装置的捆包装置。
技术介绍
作为上述的冲击检测装置记载在专利文献1里。图16所示是现有的冲击检测装 置的模式图。该冲击检测装置10用于检测包装材料的落下和翻倒的冲击。冲击检测装置 10包括有被配置在盒体2内的锤6在受到垂直方向的冲击时向下方移动的垂直移动路径 11,和锤6在受到偏离于所述垂直方向的倾斜方向的力时移动的横向移动路径12,盒体2, 以及配置在该盒体2里的板簧3,并显示根据该锤6的移动位置检测到的冲击。在本例中是 在板簧3里形成自由端3a、凸形状部;3b、3c,以使得锤6在垂直移动路径中的移动位置因冲 击的大小而不同。根据该冲击检测装置10,当落下的冲击小的时候,锤6不能通过第一个凸形状部 3c、3c,在受到仅能冲开凸形状部3c、3c的冲击的时候,锤6虽然会推开凸形状部3c、3c向 下方移动,但不会超过第二个凸形状部:3b、3b,而在凸形状部北、北之间停住。然后,当冲 击大的时候,锤6在第二个凸形状部!3b、3b的位置处推开板簧3向下方移动后停止在盒体 内的底部,并可以从外部通过最下部的窗孔7来目视确认。另外,锤6因为第二个凸形状部 北、北而不能向上返回。更进一步地,在横向翻倒时,锤6越过板簧3的弯曲部Ia移动到横 向移动路径12里后停止在板簧3的横向侧里。因此,相对于各种情况时的外力,来检测物 品受到的垂直方向的下落或横向翻倒等,导致品质下降的多个不同方向的冲击,并留下所 受冲击的履历。但是,在上述的冲击检测装置10中,为了检测落下和横向翻倒,因各方向的外力 而移动的锤在移动后,进行对应于外力的种类的显示。但是,根据在应该检测方向上的翻倒 或落下,当外力的作用复杂,并且外加冲击的大小或扭动等的组合时,会发生锤6因为不应 该检测的力而移动到横向移动路径12里的情况,或者是即使受到横向翻倒以外的冲击也 不显示横向翻倒的履历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就会存在不能留下正确的履历的问题。专利文献(日本)特开2009_15672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冲击检测装置及捆包装置,其能够对锤在受到应该检 测方向的翻倒以外的冲击时的移动进行限制,并允许锤在受到应该检测方向的翻倒的冲击 时的移动,在防止误显示的同时提高检测精度。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1提供一种冲击检测装置,其包括盒体;圆板状的锤,其被配置在所述盒体里;设有壁部的移动路径,其连接初始状态时所述锤被配置的初始位置,以及受到在检测对象的翻倒方向里的冲击或力时,所述锤移动后被配置的冲击检测位置,并且,所述锤 的圆周面与所述壁部接触后移动,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路径内设有限制部,在受到所述检测对象的翻倒方向里的冲击以外的冲 击或力的时候,阻止所述锤向所述冲击检测位置移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2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冲击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部被配置在,形成所述移动路径并从厚度方向夹住所述锤的两面的壁部 部件中的至少一面里,是具有沿着所述锤的移动方向来减少移动路径在锤的厚度方向上的 长度的斜面部的爪部件。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3根据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冲击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部是被配置在,形成所述移动路径并从厚度方向夹住所述锤的两面的壁 部部件中的至少一面里的爪部件,其允许所述锤在受到检测对象的翻倒方向里的力时的移 动,并对所述锤在受到所述检测对象以外的方向里的力时的移动进行限制。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4根据技术方案3所述的冲击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爪部件处的所述移动路径的厚度要大于所述锤的厚度。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5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冲击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部被配置在,形成所述移动路径并夹住所述锤的外周的壁部中的上侧壁 部里,是减少移动路径在垂直于锤的厚度方向上的方向里的尺寸的突起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6根据技术方案1或5所述的冲击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部是被配置在,形成所述移动路径并夹住所述锤的外周的壁部中的上侧 壁部里的突起部,其允许所述锤在受到检测对象的翻倒方向里的力时的移动,并对所述锤 在受到所述检测对象以外的方向里的力时的移动进行限制。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7提供一种捆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技术方案1至6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冲击检测装置。根据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冲击检测装置及捆包装置,因为对在应该检测方向里的翻倒 检测方向以外的锤的移动进行了限制,所以就能够防止误显示并提高检测精度。附图说明图1所示是冲击检测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2所示是后盒体的主视图。图3所示是后盒体的立体图。图4所示是前盒体的表面侧的主视图。图5所示是前盒体的里面侧的主视图。图6所示是后盒体的部分放大主视图。图7所示是后盒体的突起部的部分放大立体图。图8所示是前盒体的爪部件的部分放大立体图。图9所示是突起部导致的锤的反射的模式图。图10(a)-图10(c)所示是图6中从D方向看到的爪部件的模式图。图11 (a)_图11 (e)所示是冲击检测装置的动作模式图。图12所示是包括冲击检测装置的捆包装置的模式图,图12(a)所示是捆包装置的立体图,图12(b)所示是安装在图12(a)所示捆包装置里的冲击检测装置的立体图,图1 2(C)所示是将冲击检测装置安装在捆包装置里时的截面图。 图13所示是第2实施例所涉及的冲击检测装置的模式图。 图14所示是第3实施例所涉及的冲击检测装置的后盒体的主视图。 图15所示是第4实施例所涉及的冲击检测装置的模式图。 图16所示是现有的冲击检测装置的模式图。 [符号说明] 100 冲击检测装置 200后盒体 210底板 220竖立设置边缘部 227水平部 2]l垂直移动路径 232 右侧移动路径 23] 左侧移动路径 234 右侧锤保持部 235 左侧锤保持部 236,237,239 筋条部件 238下侧锤保持部 240法兰部 241,242 第1支持部 241a,242a 夹持固定部 241b,242b,241c,242c 抵接固定部 241d,242d 螺丝孔 25l,252 第2支持部 26l,262垂直方向锤导向轨 263,264右侧锤导向轨 265,266左侧锤导向轨 267,268圆弧部件 267b,268b 导向面 268a倾斜面 268c导向面 27l,272,273,274,275,276,277,278返回防止突起 29 l停止板 292,29] 锤支持部件 294,295 位置限制部件 310,320板状部件 311,32l第一保持部件 312,322 第二保持部件313,323 折返部400前盒体410板部件420突起部422,423,424 显示431第1显示窗口432第2显示窗口434第3显示窗口433第4显示窗口451,452 垂直锤导453右侧锤导向轨454左侧锤导向轨455,456,457,458461,462 按压部件461a, 462a 倾斜部462b圆筒部471,472 固定用螺480伸出部481,482 插入孔490下部突出部491,492 孔部493,494,495,496510第1锤520第2锤530第3锤540,55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冲击检测装置,其包括:盒体;圆板状的锤,其被配置在所述盒体里;设有壁部的移动路径,其连接初始状态时所述锤被配置的初始位置,以及受到在检测对象的翻倒方向里的冲击或力时,所述锤移动后被配置的冲击检测位置,并且,所述锤的圆周面与所述壁部接触后移动,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路径内设有限制部,在受到所述检测对象的翻倒方向里的冲击以外的冲击或力的时候,阻止所述锤向所述冲击检测位置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9-10-16 2009-2388871.一种冲击检测装置,其包括盒体;圆板状的锤,其被配置在所述盒体里;设有壁部的移动路径,其连接初始状态时所述锤被配置的初始位置,以及受到在检测 对象的翻倒方向里的冲击或力时,所述锤移动后被配置的冲击检测位置,并且,所述锤的圆 周面与所述壁部接触后移动,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路径内设有限制部,在受到所述检测对象的翻倒方向里的冲击以外的冲击或 力的时候,阻止所述锤向所述冲击检测位置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部被配置在,形成所述移动路径并从厚度方向夹住所述锤的两面的壁部部件 中的至少一面里,是具有沿着所述锤的移动方向来减少移动路径在锤的厚度方向上的长度 的斜面部的爪部件。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冲击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部是被配置在,形成所述移动路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成石木石川荣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理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