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换连接器的改进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111557 阅读:1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转换连接器的改进,包括连接座以及连接在连接座上的软排线,连接座包括绝缘主体以及扣合在绝缘主体上的固定套,绝缘主体上插设有多组导体端子,软排线插设于固定套内,所述软排线上还连接有定位片,所述的软排线包括连接在绝缘体上的双面导体,该绝缘体和双面导体的连接处设有加强片,所述的定位片后侧表面设有固定前槽,后侧底面设有固定背槽,前侧表面和底面均交错排列有分流槽和分流平凸筋,两个面上的分流平凸筋交汇处设有分流前凸筋,定位片后侧两端设有卡块,定位片前侧两端设有卡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多组导体端子通过绝缘主体与软排线之间实现了多点接触,软排线和定位片整体置入固定套内,形成对插组件,固定牢靠。(*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子产品的接口
,特指一种信号转换连接器。
技术介绍
信号转换连接器是电子产品中用较多的连接器件,用于将电路板上的信号引到电 缆线并由此而将信号输送到其他部件。图1所示为目前常见的一种转换连接器的改进,它 包括一个连接座6和一根软排线4,其中连接座6由座体61和盖体62扣合而成,软排线4 卡入座体61和盖体62之间,如图2所示,这种结构的信号转换连接器只能实现单点接触, 因此存在如下缺点为1、软排线4和连接座6的接触不稳定,会有信号接触间断发生;2、软排线4和连接座6装配后固持力变小,软排线容易脱离连接座6。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接触稳定的信号转换连接器。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转换连接器的改进, 包括连接座以及连接在连接座上的软排线,连接座包括绝缘主体以及扣合在绝缘主体上的 固定套,绝缘主体上插设有多组导体端子,软排线插设于固定套内,所述软排线上还连接有 定位片,所述的软排线包括连接在绝缘体上的双面导体,该绝缘体和双面导体的连接处设 有加强片,所述的定位片后侧表面设有固定前槽,后侧底面设有固定背槽,前侧表面和底面 均交错排列有分流槽和分流平凸筋,两个面上的分流平凸筋交汇处设有分流前凸筋,定位 片后侧两端设有卡块,定位片前侧两端设有卡槽。进一步,所述的软排线为FFC软排线。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将绝缘主体与固定套扣合在一起,软排线插入固定套, 导体端子插入绝缘主体,便实现了软排线和连接座的电气导通,多组导体端子通过绝缘主 体与软排线之间实现了多点接触,软排线上的加强片贴于定位片上的固定背槽,软排线上 的双面导体以回头式U型置于定位片上的分流槽,软排线和定位片整体置入固定套内,形 成对插组件,固定牢靠,不宜分离、松动。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连接器主视方向的示意图;图2是现有连接器侧视方向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软排线仰视方向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定位片仰视方向的示意图。其中1、导体端子;11、导体弹片;12、导体托片;2、绝缘主体;23、绝缘倒钩;3、固 定套;31、固定钩;32、固定卡点;33、固定卡钩;4、软排线;41、双面导体;42、加强片;43、绝缘体;5、定位片;51、固定前槽;52、分流槽;53、卡槽;54、卡块;56、分流平凸筋。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3至图5所示,一种转换连接器的改进,包括连接座以及连接在连接座上的 软排线4,所述的连接座包括绝缘主体2以及扣合在绝缘主体2上的固定套3,软排线4插 设于固定套3内,所述的绝缘主体2上设有型腔,型腔内排列有多个绝缘分位槽,绝缘分位 槽内设有导体端子1,导体端子1包括嵌入绝缘主体2的导体托片12和位于绝缘主体2外 面并朝下弯曲的导体弹片11,所述的导体托片12有两个水平方向平行的插入端,所述的导 体弹片11包括前后排列的两组,绝缘主体2前端上表面设置有绝缘倒钩23,所述的固定套 3上开设有型腔,型腔 内设有排线压筋,固定套3两端设有固定卡钩33,固定套3顶部设有 水平向延伸的固定钩31,固定钩31前端设有向下折弯的固定卡点32,所述软排线4上还连 接有定位片5,所述的软排线4包括连接在绝缘体43上的双面导体41,该绝缘体43和双面 导体41的连接处设有加强片42,所述的定位片5后侧表面设有固定前槽51,后侧底面设有 固定背槽,前侧表面和底面均交错排列有分流槽52和分流平凸筋56,两个面上的分流平凸 筋56交汇处设有分流前凸筋,定位片5后侧两端设有卡块54,定位片5前侧两端设有卡槽 53。将绝缘主体2与固定套3扣合在一起,软排线4插入固定套3与排线压筋连接,导 体端子1插入绝缘主体2,便实现了软排线4和连接座的电气导通,由于导体端子1在绝缘 分位槽内可以按照任意间距、任意数量平均分布,实现与软排线4之间的多点接触,接触比 较稳定,不会出现信号接触的间断,当固定套3与绝缘主体2贴合时,固定钩31卡入绝缘主 体2的绝缘倒钩23并通过固定卡点32卡紧,这样软排线4和连接座便紧固连接,不容易脱 离,此外,软排线4上的加强片42贴于定位片5上的固定背槽,软排线4上的双面导体41 以回头式U型置于定位片5上的分流槽52,软排线4和定位片5整体置入固定套3内,形成 对插组件,固定牢靠,不宜分离、松动。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及其功效,以及部分运用的实施例,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 形和改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转换连接器的改进,包括连接座以及连接在连接座上的软排线(4),连接座包括绝缘主体(2)以及扣合在绝缘主体(2)上的固定套(3),绝缘主体(2)上插设有多组导体端子(1),软排线(4)插设于固定套(3)内,其特征在于:所述软排线(4)上还连接有定位片(5),所述的软排线(4)包括连接在绝缘体(43)上的双面导体(41),该绝缘体(43)和双面导体(41)的连接处设有加强片(42),所述的定位片(5)后侧表面设有固定前槽(51),后侧底面设有固定背槽,前侧表面和底面均交错排列有分流槽(52)和分流平凸筋(56),两个面上的分流平凸筋(56)交汇处设有分流前凸筋,定位片(5)后侧两端设有卡块(54),定位片(5)前侧两端设有卡槽(53)。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转换连接器的改进,包括连接座以及连接在连接座上的软排线(4),连接座包括绝缘主体(2)以及扣合在绝缘主体(2)上的固定套(3),绝缘主体(2)上插设有多组导体端子(1),软排线(4)插设于固定套(3)内,其特征在于所述软排线(4)上还连接有定位片(5),所述的软排线(4)包括连接在绝缘体(43)上的双面导体(41),该绝缘体(43)和双面导体(41)的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祥春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锦润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