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贯杰专利>正文

具有瓢形种穴结构的播种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111216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的是具有瓢形种穴结构的播种轮,它包括播种轮体(1)和在轮体外表面均匀分布的圆柱形种穴(3),其特征是,圆柱形种穴被设计成了瓢形种穴(2),由于种穴由圆柱形变成了瓢形,种子非常容易单粒进入种穴,多投和空投的概率变得很小,使得播种的成功率成倍提高。(*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瓢形种穴结构的播种轮(一)
本技术涉及的是一种农业播种用的播种轮,更确切的说是一种具有瓢 形种穴结构的播种轮。(二)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播种方式和播种轮已经有很多种,比如勺式播种轮、穴槽 式播种轮等。其中勺式播种轮是在一个壳体的内部安装一个圆盘,在圆盘的边 缘均匀分布有侧开口的种勺,当播种机带动圆盘旋转时,种勺就会将种子带入投种孔进行播种;穴槽式播种轮一般是在播种轮的表面设置一些圆柱形种穴, 当播种机带动播种轮旋转时,穴槽就会将种子带入投种孔进行播种;应该说这 些播种轮无论从结构设计还是实际应用,都已经能够较好的满足实际需要,完 成各种播种任务。但是,这些现有技术也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勺 式播种轮结构相对复杂,加工成本相对较高,播种成功率还不是非常理想等。 圆柱形^:槽式播种轮结构虽然简单,也容易制造,但是播种的成功率还不是非 常理想。另外,还有一种申请号为200620018638. 9的中国专利所披露的具有 缓坡结构的播种轮,这种播种轮是在播种轮的表面设有楔形种穴,这种播种轮 相对于圆柱形种穴来说,播种效果已经有了一些改善,但是经过实际应用以后 知道仍然不够理想,时常也会出现多投和空投的情况。(三)
技术实现思路
真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瓢形种穴结 构的播种轮,这种播种轮是对原来播种轮的种穴形状做了改进,把原来的圆柱 形种穴结构设计成了瓢形种穴结构,使得播种的成功率成倍的增加,达到精确 播种,节约种子、提高产量的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种具有瓢形种穴结构的播种轮,它包括播种轮体(1)和在轮体外表面均 匀分布的圆柱形种穴(3),其特征是,圆柱形种穴被设计成了瓢形种穴(2)。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是1、能成倍提高播种的成功率,节约种子。2、能基本杜绝种子的多投和空投,并且能够较好的播种长形的玉米种子。(四) 附图说明图l是本技术的主视图。 图2是本技术的左视图。图3是原来柱形种穴播种轮的主视图。 图4是原来柱形种穴播种轮的左视图。 图5是本技术图2中A-A位值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l,播种轮(1)的外表面设有均匀分布的瓢形种穴(2)。参阅图2,播种轮(1)的外表面设有均匀分布的瓢形种穴(2),从这个图可以看到种穴的外表面形状。参阅图3,原来播种轮(1)的外表面设有均匀分布的圆柱形种穴(3)。 参阅图4,原来播种轮(1)的外表面设有均匀分布的圆柱形种穴(3),从这个图可以看到原来种穴的外表面的圆形形状。参阅图5,播种轮(1)的外表面设有均匀分布的瓢形种穴(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瓢形种穴结构的播种轮,它包括播种轮体(1)和在轮体外表面均匀分布的圆柱形种穴(3),其特征是,圆柱形种穴被设计成了瓢形种穴(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瓢形种穴结构的播种轮,它包括播种轮体(1)和在轮体外表面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贯杰
申请(专利权)人:王贯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3[中国|黑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