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播种机下种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26812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13 12: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播种机下种管结构,属于农用机械领域,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1)、圆孔(2)、挡片1(3)、刀片(4)、挡片2(5)和V型翼铲(6);其中刀片(4)为弧形焊接于管体(1)弯部,刀片(4)上有圆孔(2);V型翼铲(6)包覆于管体(1)底部;所述的刀片(4)刃口为45°;所述的V型翼铲(6)其V型张角为90°~120°,入土角为5°;结构简单,可实现3层播种,可大大提高肉苁蓉种子的接种率,播种效率高,播种成本低,便于推广。(*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农用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播种机下种管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肉苁蓉培植方式有4 种: 种子直播法,细沙、木炭或焦炭粉拌种法,泥浆接种纸法,以及草籽混拌法,且都是以人工作业为主;肉苁蓉人工接种时,依靠人工在距植物根茎20 cm 至冠径边缘处,挖直径20cm、深50 ~ 80cm 的坑,将肉苁蓉种子撒播到红柳根上,再将挖出的土回填;播种效率极低,且播种成本高,针对这一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播种机下种管结构,此结构安装在一种气吹式肉苁蓉播种机上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播种机下种管结构。一种播种机下种管结构,包括管体、圆孔、挡片1、刀片、挡片2和V型翼铲;其中刀片为弧形焊接于管体弯部,刀片上有圆孔; V 型翼铲包覆于管体底部。一种播种机下种管结构,所述的刀片刃口为45°。一种播种机下种管结构,所述的V 型翼铲其V 型张角为90°~120°,入土角为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可实现3 层播种,可大大提高肉苁蓉种子的接种率,播种效率高,播种成本低,便于推广。附图说明图1是播种机下种管的主视图结构示意图。图2是播种机下种管的右视图结构示意图。图中:1.管体,2.圆孔,3.挡片1,4.刀片,5.挡片2,6.V 型翼铲。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和图2中所示,一种播种机下种管结构,包括管体1、圆孔2、挡片13、刀片4、挡片25和V型翼铲6;其中刀片4为弧形焊接于管体1弯部,刃口为45°,刀片4上有圆孔2; V 型翼铲6包覆于管体1底部,其V 型张角为90°~120°,入土角为5°。下种管安装于开沟圆盘之后,入土深度可达60cm,距水平面18、33cm 处留有出种口,且设有2 个挡片,可挡住随气流吹射出的种子,落入种床,利用沙土的快速回流实现3 层播种,可大大提高肉苁蓉种子的接种率。本技术未详述之处,均为本
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播种机下种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1)、圆孔(2)、挡片1(3)、刀片(4)、挡片2(5)和V型翼铲(6);其中刀片(4)为弧形焊接于管体(1)弯部,刀片(4)上有圆孔(2); V 型翼铲(6)包覆于管体(1)底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播种机下种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1)、圆孔(2)、挡片1(3)、刀片(4)、挡片2(5)和V型翼铲(6);其中刀片(4)为弧形焊接于管体(1)弯部,刀片(4)上有圆孔(2); V 型翼铲(6)包覆于管体(1)底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建中胡东成朱新雨王晓丹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丰收农业机械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