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国海专利>正文

一种玉米排种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12173 阅读:1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09 23: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玉米排种盒,包括盒体、排种轮组和排种管,盒体内横向穿接传动轴,排种轮组位于盒体内并穿接在传动轴上,排种管固定在盒体底部,盒体内由纵向隔板隔开为两个排种腔,排种轮组包括分别对应放置在两个排种腔内的第一排种轮和第二排种轮,第一排种轮和第二排种轮上均匀开有相同数量的窝眼,其中,第一排种轮上的窝眼距离第二排种轮上相邻的两个窝眼之间的距离相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该排种盒结构简单,通过两个排种轮排种,实现了双行播种,同时双行植株在同一垄上交错种植,形成了“拐子苗”的播种方式,提高了单位面积内的植株数量,同时行距及点播密度均可调节,实现了合理密植,进而提高了玉米作物的产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播种机械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玉米排种盒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农业机生产越来越机械化,很多农民通过使用播种机来播种农作物,提高了播种效率,同时省时省力,提高了农民种植积极性,给农民带来了巨大效益。但是,现有的播种机内的播种盒只能用于垄作直线单株播种,这种播种方式已经成为我国最普遍的播种模式,使用这种播种方式与人工播种相比,虽然在播种效率上大大提高,但是随着人们对玉米亩产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考虑到这种播种方式无法真正实现合理密植,播种机内播种盒的结构已严重制约着播种模式的发展,播种依然只能垄作直线播种,行距不能进行控制,单位面积内的植株数量较少,若增加单行内种植密度,植株间的通风效果及阳光渗透效果较差,植株过密或间距过小,容易造成植株生长较差,进而影响了玉米作物的产量,因此,目前人们急需一种可在单位面积内提高植株种植量,可实现人工调节株距,且不影响植物植株间通风、采光等效果,切合实际的实现合理密植的玉米排种盒。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排种盒存在结构简单,功能较低,播种模式只能实现垄作直线单株播种,虽然可以提高播种效率,却无法真正实现合理密植,单位面积内植株种植数量较少,无法合理利用单位面积,玉米作物的产量较低等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玉米排种盒。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玉米排种盒,包括盒体、排种轮组和排种管,盒体内横向穿接传动轴,排种轮组位于盒体内并穿接在传动轴上,排种管固定在盒体底部,盒体内由纵向隔板隔开为两个排种腔,排种轮组包括分别对应放置在两个排种腔内的第一排种轮和第二排种轮,第一排种轮和第二排种轮上均匀开有相同数量的窝眼,其中,第一排种轮上的窝眼距离第二排种轮上相邻的两个窝眼之间的距离相等。本技术方案中,该排种盒与现有的排种盒相比,在结构上进行了巧妙的改进,两个排种轮实现了双行播种,另外第一排种轮上的窝眼距离第二排种轮上相邻的两个窝眼之间的距离相等的结构设计,达到了两行玉米植株在同一垄上交错种植,形成了“拐子苗”的播种方式,提高了单位面积内的植株数量,同时使用这种播种盒种植玉米,增大了株距,实现了合理密植,提高了玉米产量,给人们带来了较高的经济效益,此外该排种盒的生产成本较低,便于推广使用,实用性强。进一步的,排种轮组还包括占位排种轮,占位排种轮安装在第一排种轮和第二排种轮之间,且占位排种轮穿接在传动轴上。占位排种轮用于确保第一排种轮和第二排种轮在传动轴转动过程中错位,所以通过占位排种轮夹在第一排种轮和第二排种轮之间,用于限定两个排种轮仅能在对应的排种腔中转动,防止排种轮错位后,影响播种效果。进一步的,盒体内由两个纵向隔板隔开为三个排种腔,第一排种轮、占位排种轮及第二排种轮依次对应放置在三个排种腔内,与占位排种轮对应的排种腔顶部可拆卸插接封腔插板。本技术方案中,三个排种腔均可以进行排种,根据实际使用情况拆卸封腔插板来控制排种轮的使用,提高了实用性,该排种盒既可以实现单行播种也可以实现两行或三行播种,提高了实用性。进一步的,排种管有两个,两个排种管顶端通过安装板分别固定在盒体底部,两个排种管顶端分别与第一排种轮和第二排种轮的排种腔对应。本技术方案中,进一步限定两个排种管与排种盒的连接关系,排种管与排种轮对应使用,排种管顶部通过安装板与盒体连接,安装板通过螺栓与盒体可拆卸连接,排种管用于接收排种轮导出的种子,因此两个排种轮则需要对应使用两个排种管。进一步的,两个排种管之间连接用于调节管距的调节组件,调节组件的两端均通过紧固螺栓固定在排种管上。调节组件用于调节排种管之间的管距,排种管之间的管距改变后,则改变了两行种子之间的行距,行距改变即实现了植株的稀疏度调节,此外在具体使用时,通过调节齿轮的转速可调节种子的点播密度,因此本技术不仅实现了两行种子之间的行距调节,还实现了单行种子之间的点播密度的调节,达到了合理密植,提高了实用性。进一步的,调节组件包括连接件、两个分别与连接件两端连接的吊耳螺栓,连接件两端开有螺孔,两个吊耳螺栓分别插接在连接件两端的螺孔内,两个吊耳螺栓通过紧固螺栓固定在排种管上。本技术方案中,具体限定了调节组件,通过拧动连接件两端的吊耳螺栓,可调节两个排种管之间的管距,提高了实用性,便于调节,使用方便。进一步的,吊耳螺栓的螺杆及连接件上均标注有刻度。本技术方案中,在螺杆和连接件上均标注刻度,通过刻度可精确测量行距,便于操作和使用,提高了精确密植,合理调节行距,真正做到了合理密植,实现了植株播种的精确性操作,便于推广使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结构简单、巧妙,使用方便,通过使用该播种盒不仅可实现双行播种,而且播种后两行玉米植株在同一垄上交错种植,形成了“拐子苗”的播种方式,此外,通过本技术还可以通过调节排种管的管距来调节两行植株的行距,同时通过调节齿轮的转速可调节种子的点播密度,因此本技术不仅实现了两行种子之间的行距调节,还实现了单行种子之间的点播密度的调节,提高了单位面积内的植株数量,增大了相邻玉米植株的株距,实现了合理密植,提高了玉米产量,与现有技术中的单行直线播种方式相比,本技术给人们带来了较高的经济效益,便于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玉米排种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玉米排种盒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玉米排种盒的排种轮组的主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玉米排种盒的第一排种轮的立体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玉米排种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玉米排种盒的调节组件的结构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玉米排种盒的连接件的剖视图。图中,1、盒体;2、排种轮组;3、排种管;4、传动轴;5、隔板;6、排种腔;7、第一排种轮;8、第二排种轮;9、窝眼;10、占位排种轮;11、封腔插板;12、安装板;13、调节组件;14、调节组件;15、连接件;16、吊耳螺栓;17、螺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实施例1,如图1-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玉米排种盒,包括盒体1、排种轮组2和排种管3,盒体内横向穿接传动轴4,排种轮组位于盒体内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玉米排种盒,包括盒体(1)、排种轮组(2)和排种管(3),盒体内横向穿接传动轴(4),排种轮组位于盒体内并穿接在传动轴上,排种管固定在盒体底部,其特征在于,盒体内由纵向隔板(5)隔开为两个排种腔(6),排种轮组包括分别对应放置在两个排种腔内的第一排种轮(7)和第二排种轮(8),第一排种轮和第二排种轮上均匀开有相同数量的窝眼(9),其中,第一排种轮上的窝眼距离第二排种轮上相邻的两个窝眼之间的距离相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玉米排种盒,包括盒体(1)、排种轮组(2)和排种管(3),
盒体内横向穿接传动轴(4),排种轮组位于盒体内并穿接在传动轴上,
排种管固定在盒体底部,其特征在于,盒体内由纵向隔板(5)隔开为两
个排种腔(6),排种轮组包括分别对应放置在两个排种腔内的第一排种
轮(7)和第二排种轮(8),
第一排种轮和第二排种轮上均匀开有相同数量的窝眼(9),其中,
第一排种轮上的窝眼距离第二排种轮上相邻的两个窝眼之间的距离相
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玉米排种盒,其特征在于,排种轮组还包
括占位排种轮(10),占位排种轮安装在第一排种轮和第二排种轮之间,
且占位排种轮穿接在传动轴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玉米排种盒,其特征在于,盒体内由两个
纵向隔板隔开为三个排种腔,第一排种轮、占位排种轮及第二排种轮依
次对应放置在三个排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国海
申请(专利权)人:张国海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