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辅助辊弯成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109109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磁辅助辊弯成型装置,属于辊弯成型设备的技术领域。该电磁辅助辊弯成型装置,其组成主要包括计算机控制系统,放电回路系统,成型模具,气缸等。通过上述装置,辊弯成型后的工件在线直接进入电磁辅助辊弯成型装置后,计算机控制系统控制电磁线圈及成型模具沿辊弯工件进给方向等速移动,移动至需成型位置时,成型模具闭合,同时,通过成型线圈瞬间放电形成的脉冲式磁力使工件局部变形,达到符合产品要求的形状,成型结束后,计算机控制系统控制成型模具打开,并随成型线圈快速返回初始位置,完成一个工作行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有效地增加了辊弯成型生产线的灵活性,大大缩短了产品的生产周期。(*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辊弯成型的技术及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电磁辅助辊弯成 型装置。
技术介绍
辊弯成型技术是在常温下,通过顺序配置的多道次成型轧辊,把卷材、带材等金属 板带不断地进行横向弯曲,以制成特定断面的型材。近些年来,辊弯成型产品作为重要的结 构件在建筑、汽车制造、船舶制造、石油化工电力行业及日常用品制造等许多领域得到了广 泛的应用。而目前市场需求的多元化,对辊弯产品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专利号200620083767. 6名称为“多辊冷弯成型机”技术专利中,周立亭等人 提出一种多辊冷弯成型机,来实现生产结构复杂、长度较长的零部件连续高效冷弯成型。此 设备的缺点在于只能生产截面形状不变的产品,而对于有特殊要求的产品,如需要冲孔或 是产生胀型筋,则要下线在进行加工,这样使生产成本大大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传统辊弯成型方法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磁辅助辊弯成型 装置,利用电磁辅助辊弯成型的灵活性、成型精度高、成型效率高的特点,来克服传统辊弯 成型不能直接对工件冲孔或产生胀型筋的缺点,同时提高产品质量。为实现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述的电磁辅助辊弯成型装置,其组成包括计 算机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放电回路系统发脉冲的数量及频率来控制电磁力的大小,以及电 磁线圈13的运动和成型模具15的开合;放电回路系统,由储能电容器,电磁线圈及大功率 交流电源组成;所述储能电容器的容量范围5yF到30000yF,电磁线圈电压可以由300V 到25000V ;矩形工作台3、成型模具15、气缸10、11等;所述成型模具15位于工作台上3,成 型模具15可以沿工作台纵向移动及横向开合,工作台3由机架箱体2支撑;所所述矩形工 作台3四个角装有四根立杆7,立杆支撑两个纵梁8和一个横梁9,横梁9上竖直方向装有气 缸10,气缸11推杆上固定连接电磁线圈装置13,气缸11用于驱动线圈的竖直与水平运动; 上述成型模具的开合由安装在工作台上的气压缸驱动;底座,底座上设有工作台支撑框架。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把上述装置安装于辊弯成型生产 线后部,对于已进行辊弯成型的工件14,需要一个与工件外部轮廓相同的成型模具15。当 工件从辊弯生产线直接进入电磁辅助辊弯成型装置时,由计算机控制系统控制电磁线圈13 以及成型模具15沿工件进给方向等速移动,移动至需成型位置时,成型模具15闭合,计算 机控制系统控制放电回路开始放电产生电磁力,工件产生局部变形,成型模具15打开,电 磁线圈13与成型模具15 —起快速退回到初始点,完成一个工作循环,如此反复,实现连续 生产。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是结构紧凑,成型精度高,成型效率高。 本技术结合了辊弯成型与电磁成型的优点,特别适用于形状复杂但要求精度、强度高的零件成型。利用这一电磁辊弯辅助成型装置,不但可以生产出高质量的辊弯产品,而且能 够缩短产品开发的周期、提高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IA是本技术装置的整体结构主视示意图;图IB是本技术装置的整体结构侧视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产品生产线整体结构平面图;图3A是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截面图;图3B是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立体侧视图;图4A是本技术的实施例2的截面图;图4B图是本技术的实施例2的最终成型结果立体图。图中标号为底座1,箱体2,工作台3,镶块4,螺母5,气缸6,立杆7,梁8、9,气缸 10、11,成型线圈辅助元件12,成型线圈13,工件14,成型模具15,待成型板材16,电磁线圈 17。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本技术所述电磁辅助辊弯成型装置,底座1上设有成型机架,该 机架由一个矩形箱体2构成;工作台3在机架上,工作台上有四个的可升降式立杆7,立杆7 下设有镶块4用于固定立杆7,立杆7升降由螺母5调节;工作台3上设有成型模具15,其 表面轮廓与所要得到工件形状相同;成型模具的开合由两个气缸6驱动;两个纵梁8由立 杆7支撑,横梁9上安有分别位于竖直和水平方向的气缸11,12 ;气缸11驱动电磁线圈13 竖直方向移动,气缸10驱动横梁9在纵梁8上水平移动;电磁线圈13连接到放电回路,放 电回路的充放电由计算机控制系统控制。实施例1 在成型装置中,脉冲储能电容器取300 μ F,工作电压20000V。在室温下成型厚 Imm,宽90mm的DP800高强度钢板,成型速度为80mm/s,要求对辊弯工件14底部实现冲孔, 孔的尺寸为IOmmX 10mm,孔间距为15mm。具体实施过程如下当工件从辊弯生产线直接进入成型模具15中,由计算机控制 系统控制气缸10、11在水平与竖直方向动作,气缸10,11驱动电磁线圈13运动到指定初始 位置,电磁线圈13以及成型模具15继续沿工件进给方向等速移动,移动至需冲孔位置时, 计算机控制系统控制放电回路开始放电,电磁线圈产生脉冲磁力对工件进行冲孔,然后计 算机控制系统控制电磁线圈13和成型模具15—起退回到初始点,完成一个工作循环,如此 反复,完成对如图3B所示辊弯成型工件的加工。实例2:在成型装置中,脉冲储能电容器取800 μ F,工作电压5000V,在室温下成型厚 0. 8mm,宽IOOmm的Q235普碳钢板,成型速度为100mm/S,要求对辊弯工件底部产生加强筋, 加强筋尺寸为10_x 10mm,间距为20_。具体实施过程如下当工件从辊弯生产线直接进入成型模具15中,由计算机控制系统控制气缸10、11在水平与竖直方向动作,气缸10,11驱动电磁线圈13运动到指定初始 位置,电磁线圈13以及成型模具15沿工件进给方向等速移动,此时成型模具15处于打开 状态,直到移动至需成型位置时,在计算机控制系统控制下,模具15闭合以及放电回路开 始放电产生脉冲磁力,从而实现对工件的塑性加工,然后计算机控制系统控制成型模具15 打开,并与电磁线圈一起快速退回到初始点,完成一个工作循环,如此反复,完成对如图4B 所示辊弯成型工件的加工。 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 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 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该 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磁辅助辊弯成型装置,其组成主要包括:计算机控制系统、放电回路系统、矩形工作台、成型模具、气缸等,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模具位于工作台上,工作台由机架箱体支撑,所述矩形工作台四个角装有四根立杆,立杆支撑两个纵梁和一个横梁,横梁上竖直方向装有气缸,气缸推杆上固定连接电磁线圈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电磁辅助辊弯成型装置,其组成主要包括计算机控制系统、放电回路系统、矩形工作台、成型模具、气缸等,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模具位于工作台上,工作台由机架箱体支撑,所述矩形工作台四个角装有四根立杆,立杆支撑两个纵梁和一个横梁,横梁上竖直方向装有气缸,气缸推杆上固定连接电磁线圈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辅助辊弯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模具可以沿 工作台纵向移动及横向开合。3.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飞李敏刘继英艾正青
申请(专利权)人:北方工业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